说起詹德敏先生来石首投资办厂,不得不说起詹德敏先生与吴传新的认识交往。2000年,吴传新从大垸棉花公司下岗后来到广东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传新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东莞永伟(台湾)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德敏先生。吴传新得知该公司主营纺织贸易后不仅喜上眉梢。“我们家乡不就是主产棉花的江汉平原吗?能否找他聊聊纺织原料供销情况”。于是吴传新壮起胆子托朋友约请詹德敏先生,第一次交往,詹德敏先生就觉得吴传新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有一定的经营头脑和开拓进取精神,是一个办企业的人才,加之江汉平原是大陆主产棉花的纺织原料基地,如果在那里办一家棉花收购、供销、加工为一体的纺织原料公司,对“永伟”公司的发展有利。当即,詹德敏先生决定投资百万元在石首兴办一家棉花企业。
从那时起,詹德敏先生陆续派专人来荆州、石首等地考察。2002年7月詹德敏先生一行3人千里迢迢亲临石首市大垸镇。一路上,从车窗向外望去,看到的是大片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棉苗随风翻着绿浪,好像在夹道欢迎他。无论他走到哪里,人们都用非常和蔼的笑容和热情的话语相迎。这一连串的好印象、好环境,深深地再一次坚定了詹先生来石首投资兴业的决心。当车驶入秦黄线(220省道)16公里处停下时。吴传新向詹先生等人介绍:“这就是我的家大垸镇岳家巷村,我们的厂就建在这个地方”(指着公路北边的那块棉花地)。詹先生站在省道上感慨地说:“这个地方,真是一个鱼米之乡,是一个发展棉花企业的风水宝地啊!”詹先生紧紧握住吴传新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吴啊,就这么定了,愿我们精诚合作,事业宏发”。
有了台商詹德敏先生的巨额投资,吴传新第二天请来原供销社下岗的大姐吴吉珍,公安某棉花单位的妹妹吴瑞芳和在家的两个哥哥,还聘请了几位与他同在棉花单位下岗的业务骨干,筹集了闲散资金60万元入股。按照棉花企业的规范化设计安装和整体配套建设,建起了占地3500平方米的厂区,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的4栋38间的厂房,近百万元的先进设备也随之入厂。
三年来,该公司聘用了有技术特长的下岗职工12名,招收农民工50余人。由于该公司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雄厚的资金保障,通畅的供销渠道,精干的技术骨干,科学的经营方式,强硬的管理措施,每年转化本地棉花2500吨,创年产值1000万元,增加年利税35万元,“永银”成了石首市知名企业。 “永银”公司的发展,带动了江北60多家棉花企业的发展,为岳家巷附近的十多个村的农民工开辟了一条打工不出门、门前能致富的好路子,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突飞猛进。(徐永刚 任锡钧 )
【 发表感言 】 | 【 关闭窗口 】 |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