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联红军大兵压境 | 柏林——德国首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欧洲战争的策源地和纳粹制度控制下的德国的权力中心。 | | | 二、他们为法西斯殉葬 | 相对于苏军,德国的兵力确实不够强大;负责柏林正面防御的海因里希大将所能指望的只有坚固的阵地。 | | |
三、砸碎“柏林之锁” | 按照斯大林同志的计划,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空军第16、第2集团军的航空兵支持下发起了进攻。 | | | 四、希特勒在炮声中过生日 | 奥得河畔德防线彻底崩溃后,任何一个清醒的人都可以看出,第三帝国存在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 | | |
五、红旗出现在柏林城下 | 按朱可夫调整后的计划需要调往柏林南部和东南,因此也面临着阵前转向这样比较复杂的局面。 | | | 六、柏林成为“瓮中之鳖” | 在城市外围作战中与部队失散的第56装甲军军长魏德林炮兵上将总算到了还未被苏军控制的柏林郊区,拨通了一台公用电话。 | | |
七、总攻!突向市中心! | 在柏林城高大的砖砌楼房、贴着巴伐利亚啤酒、巴黎美容膏广告牌和各种宣传品的灯柱之间,残酷的最后战斗开始了。 | | | 八、街头的尸山血河 | 苏联军队历来是“大炮兵主义”的崇尚者,这些红色战争之神也在柏林巷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