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马其诺”核心:海拉尔地下要塞 |
海拉尔要塞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设立14处工事中最大的两处之一(另外一处为黑龙江东宁要塞),1934年6月动工,1937年末竣工。 |
| |
当年防线其状若何 屯势边境千里虎踞 |
日军在中俄、中蒙国境线上秘密修筑了大量的筑垒地域和地下要塞,其规模之大堪称当时的亚洲之最,关东军更自誉其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
| |
日军修筑“东方马其诺”的预谋性 |
耗尽巨资,历经十余年,强征役使百万的中国劳工,从工程规模到战略功能,都远远超过马其诺防线。日军修筑如此浩大的军事工程,必然有着其深刻的历史预谋性。 |
| |
“东方马其诺”昭示日本的侵略野心 |
日本大兴地下要塞,主要目的就是想永久控制中国东北的富饶资源和领土,另一方面,也能作为对苏作战的一个基地。所以这些工事可以说是日军进攻的出发阵地。 |
| |
坚如磐石的工事 错综复杂的联络网 |
堡垒的外围依次遍布着战壕、散兵坑、铁丝网。战壕围绕着前进阵地和主阵地的形状挖掘,连接着各个主要阵地,步兵炮可以通过它来移动。 |
| |
苏军进攻受挫 空前惨烈的拉锯战 |
苏军没有预料到,工事严重毁坏、弹药不足的日军仍有顽强的抵抗力。当苏军逼近日军工事时,日军突然冲出工事与苏军短兵相接,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
| |
日军“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崩溃 |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苏联红军以百万之师,在强大炮火支持下,在5千公里的国境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兵分四路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总攻。 |
| |
虎头要塞攻坚战 见证二战终结 |
虎头是黑龙江省的一个镇,恰好扼着苏联哈巴洛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间铁路的咽喉。日军为进攻苏联而秘密在该地区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工程,史称“虎头要塞”。 |
| |
“东方马其诺”土崩瓦解的背后 |
苏军强调以机械化部队进行快速的大纵深作战:在日军的薄弱防御地段打开缺口后,立即扩大突破口,高速纵深推进,空降部队纵深机降,使其防御体系彻底瓦解。 |
| |
迟到的战争终结 日军仅53人生还 |
1945年8月30日,胜洪山顶最高处挂起了白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场战斗结束了。“东方马其诺”防线没有改变日军走向灭亡的命运,相反却成了埋葬他们的坟墓! |
| |
“东方马其诺”:中国劳工的人间地狱 |
当年修筑秘密要塞的劳工被秘密杀害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了半个多世纪,但一直没有见证人和史料记载。有人说,在日军极其严密的封锁下,无一人死里逃生…… |
| |
日军秘密大屠杀中国劳工内幕 |
日军屠杀中国劳工的手段是极其卑劣残忍的:注射毒药、暗下枪杀、诱骗活埋,甚至用细菌实验致死……在日军的屠刀下,百余万名劳工无辜丧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