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拔萃
台湾“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在22个县市仅得6席,民进党夺到13席,无党籍3席。蓝败绿胜虽是预料中事,但国民党败得如此惨不忍睹,大部份县市“蓝天变绿地”,“一片绿油油”确实出乎意料之外。
“九合一”被称为台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包括“直辖市长”、县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直辖市”少数民族区长及区民代表,选出的名额高达11130人。因此,被视为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前哨战,也普遍认为选举结果将会对两岸关系发展前景产生重大影响。“九合一”无论在选前或选后都备受关注。
一、“九合一”选战是蓝绿博弈,但不是统“独”议题的对决
台北市是国民党已主政16年之久的大本营、铁票仓。这次由连胜文代表国民党参选。连胜文宣布竞选后,绿营随即群起而攻之,但也仅能对其所谓的“权贵二代”、“富家大少”进行攻击。在台湾将抹黑泼粪发挥到极致的低俗选战中,连胜文尚无被曝出人格品德方面的重大瑕疵。在被栽赃“窃听”案时,连胜文也能稳住情绪,保持风度,由此足见其涵养。连胜文出生政治世家,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视其为“政治素人”,质疑其行政能力并不是连胜文败选的原因。较之于无党籍的“政治素人”柯文哲,连胜文显得憨厚正直,值得信赖。
柯文哲组“在野联盟”,以无党籍参选,其虽然没有加入民进党,却有着完全抹不掉的“墨线”政治色彩。在这场选战中,柯文哲曾被曝出涉及人体器官买卖及歧视、侮辱女性的言论。尤其“窃听”案的始作俑者竟然出自其办公室内部。有舆论认为其仿照三‧一九枪击案,自导自滨。柯文哲并非“政治素人”,其政治理念与诚实品行均受过质疑。
去年5月11日,柯文哲在参加“九○八台湾国”联盟发起的“五一一新国名运动大会”,曾公开表态支持该联盟提出的“台湾共和国”新“国名”。柯文哲是资深的“扁友会”成员,也是“小英之友会”的常任理事,曾毫不讳言地表示与民进党有共同的战略目标。
柯文哲的竞选总干事姚立明曾在《财讯》发表文章称,“柯文哲认为他不是大家想象的‘台独’,不是要换‘国旗’、改‘国号’、立‘新宪’的‘台独’,我跟他都是‘中华民国在台湾早就是独立自主的国家’的看法。”从柯文哲的言行和姚立明的文章,可一目了然柯文哲真实的政治面目和骨子里的“台独”本质。柯文哲与民进党“有共同的战略目标”,正是“墨绿”的柯文哲不加入民进党的原因。
柯文哲以其医师敏锐的眼光和“墨绿”的政治嗅觉,看准现实社会中台湾民众已厌倦政党恶斗,以无党籍的名义更能争取到中间和浅蓝、浅绿的选票,也能更好的配合民进党的策略调整,合纵连横,分头进击,打赢“九合一”选战。
以24万多票胜选台北市长的柯文哲,虽然支持者以绿营背景为主,来自“首投族”、网络世代的选票亦不乏诸如“太阳花学运”中的“小英青年军”。但也无可否认有相当部分票源来自中间选民。“墨绿”的柯文哲,欺骗了这些选民。笔者认为,柯文哲如果能以这次胜选为契机,脱胎换骨,洗掉“墨绿”,不做一个只差没有一张党证的民进党党员,真正的站在无党籍的立场,停止支持和配合民进党的“台独”活动,全心全意致力于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各项交流合作和台北市政建设,这样,对今后两岸和平发展和台湾经济的繁荣或许能发挥特殊作用。如果始终“白皮绿骨”,与民进党沆瀣一气,支持、参与“台独”,戴上面具,巧言令色,欺骗社会,对台湾而言,祸害同样是严重的。
“九合一”选举,绿营赢了“五都”。而在国民党唯一胜选的新北市,朱立伦被视为国民党的明日之星,2016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领先人选,却仅于2万多票之差险胜民进党前主席游锡这样“过气”式的政客。在蓝绿执政版图分界线,具选战胜负指标的台中市,胡志强执政13年来,兢兢业业,务实苦干,个人形象,施政绩效广受好评。胡志强的竟争对手是有备而来的民进党参选人林佳龙。笔者认为,林佳龙的胜选固然得益于十年来在台中的耕耘,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2008年后民进党策略调整后所形成的社会政治氛围对其有利。
由陈水扁担任入党介绍人的林佳龙,2000年民进党获取政权后任“国安会”咨询委员,2003年任陈水扁“台独”政权的“行政院”发言人,2004年任新闻局长,2005年竟选台中市长失败,2006年转任民进党秘书长,是陈水扁重点栽培的民进党第三代政治人物,在陈水扁执政“台独”猖獗时期,林佳龙是得力干将之一。
民进党“执政”八年期间,台海濒临战争,台湾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怨声载道,对“台独”深恶痛绝。但今日之台湾,民众把“台独”曾经的祸害忘得一干二净,对“台独”仍然是台海安全的威胁和战争的隐患失去了警惕,也没意识到两岸和平发展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所以,“换人做做看”并不足为奇。
笔者认为,民进党大胜的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后战略性的“轻型”奏效(由“激进台独”转入“隐形台独”,由要“台湾独立建国”改变以“中华民国”为壳搞“台独”)。还有一点不能不提的是,马英九“不变的坚持”之两岸政策,某种程度“配合”了民进党,使民进党既坚持“台独”,又骗到选票。
对于国民党在“九合一”的惨败,媒体舆论多有解读:国民党与民意脱节,不符民众期待;“马王政争”,高层撕裂,内讧恶斗,形象损毁;决策层仅于小圈子,未能任人唯贤,内部多有不满;施政无态,政绩不彰,两岸和平发展利惠基层民众“无感”;失掉网络世代的支持;终结军公教人员退休金享有18%优惠存款利率政策,失掉铁票………
笔者认为,如前所陈,均有道理,也是实情,但要找出败选的根由症结,还需深入剖析。
平心而论,马英九及其行政团队并不是不懂施政,也不是不想把经济搞好,让台湾民众能幸福。相反的,六年来,马英九当局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大陆签署21个协议来活络台湾经济就是最有说服力实证。
“九合一”的惨败,“无能”成为马英九难于撕去的标鉴。笔者认为,如果指责马英九“无能”,较客观的是其“无能”反制民进党“台独”分裂势力破坏两岸和平发展,干扰其经济政策的落实。
台湾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依赖大陆,两岸关系走向决定台湾的前途,这是毫无疑问的。两岸关系未能顺畅向前推进,台湾经济发展必然受挫停滞。马英九政绩不彰,原因在于政策不能落实。仅一个《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早在2013年6月21日就签订,至今仍受民进党的杯葛而未能通过实行。诸如这样对台湾极为实惠的“牛肉”都端不出“立法院”,普通民众看不到、吃不到,甚至闻不到,要如何能“有感”。
马英九一直受民进党的牵制。民进党不但咸鱼翻身,而且掌握了主动权、话语权。笔者认为,马英九应深刻检讨其所谓“不变的坚持”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及“九二共识的一中各表。”
马英九认为“九二共识”是“一中各表”,又强调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使一些民众对“一个中国”的认知进入盲区,两岸关系模糊化,复杂化,“两国论”、“一边一国”论难于彻底潚清。“不统”无异于放弃“终极统一”,没有理想,没有使命感,丧失党魂,丧失主心骨的国民党人无所适应,支持者茫然无奈。“不独”,事实上已成为“不打击台独”。2008年,“台独”的民进党被打趴在地,想要咸鱼翻身,争取再次政党轮替,即使是再怎样不甘心失败的死硬分子,也都认为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做得到。仅6年时间,民进党没有在本质上改变“台独”立场,也没花费太大的力气,即轻而易举地打赢了这场大规模的2016年“大选”的前哨战。笔者认为,“九合一”是蓝绿博弈,但不是统“独”对决。因为,国民党没有表达“统一”立场,民进党也没有打出“台独”旗号,双方刻意模糊政治立场。马英九“不谈统一”,蔡英文“不言台独”,而蔡英文将中间、浅蓝、浅绿、青年选票尽收囊中,马英九失掉深蓝的支持,“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马英九似是而非的政策是失败的根由
自马英九2008年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提出有关两岸的政见到三‧二二胜选后正式表达,及至两个月前的“双十讲话”和十一月初接受《纽约时报》采访又再次重申,笔者始终持批判的态度。
笔者认为,虽然马英九辞去党主席,但仍在台湾地区领导人之位,尚有一年多的任期。新任国民党主席也将选出,在两岸政策方面,如果不改变不符逻辑的“三不”,不纠正缺乏诚意的“各表”,党主席无论换谁做,即使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要出政绩,也只能是白忙。没有对症下药,将难于摆脱再次失败。民进党对已“跛脚”的马英九不会善罢干休,为夺取政权,为推行“台独”,“逢马必反”,将会继续,“勒马首,斩马脚”不会手软。六年来,马英九完全配合美国“两岸关系不能离太远,也不能走得过亲”的战略需求,一旦将成为“过气”政客,失去利用价值,老美也绝无可能带念旧情,帮上一把。马英九似是而非的政策,助民进党在短期内恢复元气,使两岸关系深入发展受到制约,造成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衰败残局。作为一位长期关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前景,希望中国国民党成为致力于“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爱国政党,笔者认为将六年多来的一些拙见借报端作为对马英九先生和新任党主席的建言,对其制定新的两岸政策,不再陷入“三不”和“各表”的迷思,继续在怪圈里打转或许有某些启发。兹录如下:
笔者认为,“不统、不独、不武”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世间一切都在变,不进则退。你不促进统一,“台独”势力要搞分裂,当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于必然。执政后的国民党,必须有一套全新完整的政策论述,“重新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之原则。马英九若无把握好机遇,以大气魄,有大作为,在历史的长河中将如一瞬即逝的流星。(《从三‧二二选举结果看台湾》,二○○八年四月九日菲律滨《商报》)
马英九为一时之权力利益,或为平衡各方势力,在踌躇中错失百载难逢的机遇,未能把两岸统一的进程作突性的推进,将白白浪费内外同胞为实现统一所付出的宝费资源和心血。中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无论政治议题有多敏感,争议有多大,都回避不了,即使今天可暂时搁置,也必须酝酿明天要如何面对。“化独渐统”,对马英九或台湾而言,都是唯一正确的路。(《谈马英九“陆委会”人事案》,二○○八年五月三日菲律滨《商报》)
“不统”与“独台”只一线之隔,也仅于一念之间。不“独”即必须让事实证明,马英九若无善尽执政者坚决打击“台独”的职能,仅于不推动“台独”是不够的,放任“台独”活动即是对“台独”间接的惩恿和支持,与不“独”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国民党当局应有发展两岸关系的新思维、新理论、应全面、系统、明确地表述“一中”。(《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统一论坛》二○○九年第四期)
马英九若继续坚持“不统、不独”,妥协、讨好绿营,幻想当“全民总统”,所形成的模糊空间及灰色地带,只会有利于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自己却很难有大作为。(《马英九不应“恐绿”》,二○一○年六月十九日菲律滨《商报》)
在岛内“执政”的马英九当局,在这特殊的年份,在这百年一遇的重要时刻,更必须十分坚定而明确地宣示将继承孙中山先生“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与大陆同胞、海外侨胞共同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如果有意愿而没勇气宣示,或根本就没有意愿,都是对孙中山先生伟大思想的背叛,这不仅不利于两岸关系持续深入展,更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承中山遗志,海外华人喊出时代强音》,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辛亥革命网《专家说》)
马英九的第二任期,正值两岸关系进入新起点,需承前启后,克难前行的关键时期。“今天不做明天会后悔。”在“三不”的模糊空间里打转,己更不合时宜。在幻境中自我感觉良好,既不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自己的“历史定位。”“不统”是极为消极和危险的,其要害不仅误导民意,削弱对中华民族统一的认同和追求,也容易被“台独”势力利用于分裂中国。(《马英九五‧二○讲话中的两岸关系论述要有新意有方向》,二○一二年五月十五日华夏经纬网《独家评论》)
在“中华民国”被“台独”分裂势力所用的现实中,作为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己是到了必须认真检讨其不合时宜,不利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的“不统、不独、不武”和“一中各表”的时候了。如果马英九要争取到国民党在岛内继续“执政”,就必须要有谋求两岸关系发展的真情实意,就必须要有谋求中国统一的目标和理念,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反制民进党苏贞昌欲借“中华民国”搞分裂的“台独”图谋。(《苏贞昌死抱“台湾前途决议文”就是“台独”》,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统一论坛》二○一三年第二期)
即使是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今日也不再公然叫嚣要继续推动“台湾独立”,而是想尽办法要以“中华民国”为保护伞来搞分裂。马英九如果不正视这一现实,不展现智慧来解决包括“中华民国”政治符号的问题,欲长期“维持现状”,坚持“不统不独”,强调“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不仅为“台独”分裂势力提供方便,给两岸关系持续发展制造障碍,给两岸和平与繁荣留下隐患,也是在迎合外国反华势力遏制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图谋。(《共促和平发展,同圆中华梦想》,二○一三年十月十八日中国台湾网《专家专论》)
“台独”既是民进党的神主牌,也是其致命软肋,民进党至今尚未展现弃“独”的意愿,在两岸和平发展将由经济领域进入政治领域的历史转折期,马英九应阐明‘谋求国家统一’的政治主张,作为对民进党“台独”分裂势力的战略打击,让图谋在“中华民国”保护伞下进行分裂活动的“台独”分子现出原形,让台湾民众充分认识到“台独”隐患并没有消除,将随时危害到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对台湾的未来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马英九莫再磋跎应奋发作为》,二○一四年五月九日华夏经纬网《独家评论》)
自马英九提出“三不”,强调“各表”,笔者即认为其逻辑不通,缺乏诚意,完全是错误的。所以,从马英九尚未上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到今日黯然辞去党主席,笔者一直呼吁马英九能做出正确的调整。但不幸的是,马英九在“双十讲话”及接受《纽约时报》采访又一再强调。
马英九虽曾表述过两岸关系不是两国关系,但更多的是表述“维持台海不统不独的现状”,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即嘎然而止,至于结束政治对立的意愿,协商政治谈判的规划,谋求最终统一的目标只字不提,其领导下的国民党没有了信仰,没有了“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与祖国大陆渐行渐远,而与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却“相向而行”。笔者曾为文批评,马英九“执政”后的两岸关系正确定位和谋求统一的规划,远不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李登辉时期,尽管是形势所迫,非内心意愿,其时制定的《国统网领》毕竟提出“中国的统一,在谋求国家的富强与民族长远的发展,也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愿望。”“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2006年,陈水扁因谋求法理“台独”之需,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及“国统网领终止适用。”马英九执政六年多来,竟在这问题上也“维持现状”,甚至公开表明“任内不谈统一。”
六年来,马英九虽然反复表明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但始终没能走出李登辉“两国论”的阴影,甚至有陈水扁“一边一国”的痕迹。试问,在两岸尚未统一的现实中,马英九坚称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又拒谈两岸今后的统一前景,这样的态度,要怎样能切实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有西方媒体在报道“九合一”选举绿胜蓝败时,误导为“两岸政策与统独议题的对决。”言下之意是台湾的主流民意支持民进党要“独”,不赞成国民党要“统”,笔者认为,这样的言论若不是别有用心,即是观察不到位,不深入。事实恰恰相反,“九合一”国民党败在“不统”,民进党赢在“隐独”。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模糊,没有明确的立场,与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中对“中华民国”的认知有某些相似之处,让民进党有隙可钻,混水摸鱼得以成功。
三、民进党或幻想抱着“台湾前途决议文”发展两岸关系
民进党在1999年5月9日的第八届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台湾前途决议文”。“决议文”主张“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依目前‘宪法’称‘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国和国互不隶属。”李登辉在同年7月9日接受外国电台采访时抛出“两国论”,称“大陆与台湾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事实上已经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李登辉呼应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并在2000年暗助民进党,陈水扁上台后推行“一边一国”,叫嚣台湾要“公投”、“制宪”、“建国”。陈水扁的“急独”失败后,民进党又退回到其“台湾途决议文”所认知的“中华民国”谋求“实质台独”。所以,苏贞昌、蔡英文当上民进党主席后,都不再宣示要“台独”,只强调“台湾前途决议文”。这次以无党籍胜选台北市长的“墨绿”人士柯文哲也自认为他不是要换“国旗”、改“国号”、立“新宪”的“台独”,而是认为“中华民国”在台湾早就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柯文哲的政治立场与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完全一致。
众所周知,所谓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在2001年10月20日民进党在高雄召开的全代会被确立为“党网”,“决议文”承认“中华民国”是“独立国家”,欲以“中华民国”的名义搞“台独”,分裂中国,是换汤不换药的“台独”党网。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只经不政”,“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的“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未能落实。当大陆方面以最大诚意用“新三句”表述“一个中国”,马英九却坚持“九二共识”是“一中各表”,而且表述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当民进党强调“台湾前途决议文”,暴露出要利用“中华民国”掩饰“台独”,马英九所谓反“台独”的政治立场却只是说说而已。
2008年后的民进党,充分利用了马英九的“一中各表”和“不统不独”。两岸议题是民进党的弱项,是其2008年败选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转型”的民进党,其执政的县市长都各到过大陆各省市参访交流,推销农产品,一方面是该县市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铺垫民进党现在能与大陆打交道,今后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民进党以“隐独”成功的打赢“九合一”选战,在不被对手揭露与反制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得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难怪蔡英文们既兴奋又惊奇。
蔡英文七月份接受台湾《天下》专访时称,只要打赢“九合一”选举,“中国会自动朝民进党方向调整”,蔡英文并表示,“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普遍共识,也是“台湾社会共识”。笔者认为,大陆方面对任何形式的“台独”绝不妥协,也无可能让蔡英文抱着“台湾前途决议文”来发展两岸关系。“九合一”胜选后的民进党,为其2016年的选票之需,为其“台独”的政治目的之需,或许会来个山寨版的“一中各表”、“不统不独”、“维持现状”的两岸政策表述。在口头上表示可接受“九二共识”的“一中各表”,然后表述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依‘宪法’称‘中华民国’。他们可表述“不要统一,不搞台独”,“维持‘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的现状”。类似这样的文字游戏,李登辉、陈水扁、苏贞昌、蔡英文都曾玩过,如此的“转型”并非难事。这样,既可坚持“台独”立场,又可以让民众误以为民进党的政治立场与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基本相同。毕竟,民进党十分清楚,扛着“台独”的大旗打2016年的选战,绝无胜选之望。假如像“九合一”一样,再次得手后走回公开的“台独”路线,随之而来的是再次的失败,而且会败得更惨更彻底。笔者认为,绝不能让民进党抱着“台湾前途决议文”“走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中国国民党必须为中国统一跨出历史性的一步
习近平主席在巴厘岛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强调,“着眼长远,两岸长期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够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无论台湾政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论两岸关系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平发展不可逆转,两岸统一势在必然。两岸关系亦自然不能长期处于经济合作,政治对立。
六年来,马英九坐失一次次的历史机遇,不仅政绩令人失望,造成国民党衰败,更导致两岸关系发展未能顺势而上,在三月份“太阳花学运”反服贸以后,两岸虽然维持和平发展的态势,但开拓新的局面,已面临着更大的障碍。
“九合一”国民党大败,既是危机也是转机,特别是对于2016年的“大选”,未必是坏事,新选出的国民党主席,若要带领国民党浴火重生,即必须有大智慧、大胆魄,特别在发展两岸关系的重大问题上,要有足够的诚意,在反对“台独”的斗争中,要敢于正面迎战民进党“台独”势力的挑衅,要针对民进党目前欲借助“中华民国”搞“台独”的现实,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反制。国民党若要改变马英九时期长期的被动态势,就必须要有新思维、新举措,“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以国共内战及东西方冷战的思维来思考两岸关系。事实上,马英九“不变的坚持”之两岸政策正是这种僵化的思维在作怪,这种似是而非的两岸政策表述,应随其辞去党主席而终结。国民党要有一个全新的开始,要有一套适时合宜,指引革新奋发,以“复兴中华、统一中国”为使命的理论。
笔者认为,如果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仅提倡团结、改革,“行政院长”换人,行政团队改组都无济于事,都难于抵挡民进党的野蛮杯葛,再好的民生政策不能落实都等于零。没有明确目标,没有理想追求,就没有共同的使命感,失去凝聚力,向心力到2016年仍是散沙一盘,等待的是一败再败。新任国民党主席要大破大立,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做重大决策来反制民进党,特别是目前的“隐独”,只有这样,才能与民进党在本质上有明确的区别,才能促进团结,推动改革,凝聚力量,汇集人气,才能浴火重生,在2016年打赢选战。
笔者认为,在明年一月新选出的国民党主席,应果断地跨出历史性的关键一步,率国民党团访问大陆,进行国共高层会晤,协商正式结束政治对立,开启国共第三次合作,共商两岸统一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一份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