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华
1月11日,非洲大国尼日利亚宣布台湾驻尼机构降格,解决了中尼关系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此举被普遍解读为大陆进一步对蔡英文当局施压。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大陆对台政策可以看出,大陆应对蔡英文当局“台独”主张和活动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在涉外问题上对台施压。大陆为何选择涉外议题呢?
大陆频用涉外事务议题对蔡当局施压
自2016年1月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大陆利用与台湾“邦交国”建交、拒绝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等方式对蔡英文当局施压。2016年3月17日,就在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和其正式就职的中间点,大陆宣布与早已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的冈比亚建交。冈比亚在2013年11月单方面宣布与台湾“断交”后,虽然多次表达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的愿望,但大陆出于马英九在岛内执政的考虑没有同意。
此后,在台湾涉外活动议题上面临的就是台湾是否循往例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问题。世卫大会虽在5月22日举行,但大陆需要在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职之前作出决定是否允许台湾参加,因为需要在开会前数天进行先报名等程序。为了最大程度上争取蔡英文,同时又防止蔡英文的“就职演说”中有脱序行为,大陆决定允许世卫组织向台湾发出邀请函,但同时在邀请函中注明“一中原则和联合国2758号决议”。
蔡英文当局正式上台后,有关两岸关系定位等议题的主张和做法并不能令大陆满意,因此大陆在2016年下半年对台施压的力度明显增强。2016年9月,每隔3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民航组织大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台湾本想能够在2013年首次参与的基础上,循着5月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例子,继续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大会。但是,由于蔡英文当局在两岸问题上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台湾的愿望最终落空。
12月20日,在蔡英文与美国侯任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后,台湾在非洲三个“邦交国”之一的圣多美·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6日,中国大陆完成了与该国的建交手续。2017年1月,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宣布,已经要求台湾驻该国机构更名、减少人员并迁出首都。尼日利亚此举不仅使台湾在境外为数不多的挂“中华民国”旗号的机构进一步缩减,而且很有可能创造一种利用台湾非邦交国对台施压的新模式。
利用涉外事务议题对台施压的三大理由
在蔡英文上台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大陆就利用至少以上五大涉外事务案例对台施压,大陆为何作此选择呢?
首先,涉外事务领域是蔡英文当局搞“台独”的重要领域,大陆需要进行正面还击。“台独”活动如果按地域分,可以分为在台湾岛内和台湾境外。在台湾境外的“台独”活动就是指台湾尽可能多的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外交”关系,并参与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历史上,两岸曾经在国际上进行激烈的较量,如两岸与美日等国外交关系的更替、两岸在联合国等国际重要舞台上的较量。
蔡英文上台后,在涉外事务上的“台独”活动也没有停止。6月底,也就是在就职刚刚满月之际,蔡英文就出访巴拿马和巴拉圭,创下台湾当局领导人就职后出访最快的记录。期间,蔡英文“过境”美国迈阿密和洛杉矶。9月联合国开议期间,岛内“台独”分子试图要求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蔡英文当局虽未公开支持,但也没有承诺此后不会推动。12月,蔡英文又主动与美国侯任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创下美台互动层级的新纪录。2017年1月,蔡英文再次访问中南美洲四国,并“过境”美国休斯顿和旧金山。针对蔡英文当局在涉外事务方面的频繁挑衅,中国大陆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问题上给予正面痛击。
其次,压缩台湾国际空间是大陆最易操作的方面之一,并且有充分的理由。一方面,台湾的“邦交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与中国大陆建交意愿强烈。伴随着综合实力的增长,中国大陆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世界各国都需要与中国维持良好的关系,这对台湾的所谓“邦交国”形成了重大现实挑战。在过去马英九执政期间,虽然很多台湾的“邦交国”提出要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中国大陆出于发展两岸关系的考虑没有答应。现在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倒退的责任已经不在中国大陆一边,因此大陆无需再投鼠忌器,顺势要求台湾的“邦交国”与台湾“断交”。
另一方面,在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前提已经失去。众所周知,马英九在岛内执政时期,台湾之所以可以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航组织等,并且与新加坡和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前提和基础在于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且是循着两岸协商的路径进行的。现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存在,台湾的国际空间变小是自然而言的事情。
再次,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被挤压首当其冲的是台湾当局,而不是台湾普通民众。大陆的对台政策是坚决反对和遏制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但同时又要争取台湾同胞的民心。因此,大陆对蔡英文当局进行施压甚至于惩罚需要精准施策。也就是说,大陆的拳头必须是打在蔡英文执政团队身上,而不是台湾同胞身上。
无论是挖台湾的“邦交国”,还是反对台湾参与某些国际组织,针对的都是台湾执政当局,对台湾普通民众的影响较小。台湾“邦交国”和参与重要国际组织的数量,都是台湾民众检验台湾当局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这两个方面都出现下降,至少代表台湾执政当局在涉外层面的无能。此外,涉外事务是高度政治性的领域,即使台湾当局无法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保持“外交”关系,但台湾依然可以与其保持民间、商务和文化往来;即使台湾无法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参与某些国际组织,但台湾依然可以透过中国大陆等方式得到相关国际组织的资讯;也就是说,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的压缩,对台湾普通民众的实际影响并不大,也就不会在岛内民众间引起大的反弹。 (作者 张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博士)
华夏经纬网专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