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探秘“梅花冰片”的前世今生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华夏黄历 > 文史知识      2019-08-22 09:14:26

冰片

南越王博物馆藏 铜熏炉

  唐代诗人王建写过一首名叫《送郑权尚书南海》的诗,当中有这么两句:“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写出了当年广州市场上海货云来的热闹场景。当中提到的这个“龙脑”,听起来很珍贵的样子,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其实,龙脑就是取自龙脑香树树干的裂缝处的干燥树脂,或者砍下其树干及树叶,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后冷却而成的产物,也就是现代中药体系中的天然冰片。为什么叫“龙脑”呢?一般认为:一是因为它自海上来;二是因为它形态与脑相似;三是因为它珍贵。也因为这些特质,它给了当时人很多的想象,成为文人雅士们争相吟诵的对象。

  杨贵妃的衣服用龙脑香熏

  据说隔年香味仍在

  中国古代写龙脑的诗歌很多,比如长孙佐辅的《古宫怨》:“看笼不记熏龙脑,咏扇空曾秃鼠须。”戴叔伦的《早春曲》:“博山吹云龙脑香,铜壶滴愁更漏长。”李贺的《啁少年》:“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入缕罗衫香。”当中的博山炉、青骢马、黄金鞍、绫罗衫,都是奢华贵重之物。显而易见,龙脑香在当时的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贵族群体中。黄滔《马嵬二首》其二写道:“龙脑移香凤辇留,可能千古永悠悠。夜台若使香魂在,应作烟花出陇头。”这是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悲剧。从中我们可知,在盛唐时期,龙脑也得到皇家的青睐。

  龙脑在中国古籍中还有许多别名,比如婆律香、婆律资、羯布罗香、龙脑香等。从进口的货品记录中看,早期对它的分类比较简单。后来则越来越复杂。宋代人根据形状和香气将其分为11类,分别是:(1)梅花脑(冰片脑),(2)油脑,(3)金脚脑,(4)米脑,(5)白苍脑(混入木屑),(6)赤苍脑(混入木屑),(7)聚脑(蒸烧过的屑),(8)熟脑,(9)木札脑(采集后的木片),(10)脑泥,(11)鹿速脑。有学者认为,龙脑分类的多样化和等级的明确化体现出宋人对龙脑认识的加深, 从侧面也可推测出宋代龙脑应用的次数和范围超过唐代。

  中国古代用香历史久远, 最远可追溯至先秦时代使用天然草本植物香料。有学者统计,《诗经》共记载有植物178种, 其中具有芳香气味的有30多种。这可以看作中国用香历史最早记录之一。秦汉以来, 开始有外来香料传入中国的记载, 熏香之风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香料复合而成的合香, 中国香文化得到了初步发展。唐宋两代在政治稳定后经济发达, 对外贸易繁盛, 用香之风下移, 香料由少数上层贵族才有条件享用的稀有之物, 变成了普通士大夫都喜爱的珍品。“诸香之祖”的龙脑更为后人推崇备至。在一般使用中“须别器研细”“不可多用,多则撩夺众香”;又有记载称“龙脑其清香为百药之先,于茶亦相宜,多则掩茶气味,万物中香无出其右”。龙脑还被列入“五香”――沉香、植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之一。因此龙脑不仅被应用于官方礼仪和祭祀、皇家赏赐、佛教、熏香中, 而且在食品、饮茶、饮酒、医药、文娱中都有应用。

  唐代时,龙脑香甚至被认为是皇家之香。杨贵妃所佩戴的领巾是用交趾贡奉的瑞龙脑香熏过的, 且其香味在隔年之后还能闻得到。唐敬宗时皇宫在大暑时节曾经做过混有龙脑末的“清风饭”,在冷泉中镇后冷食,以作解暑之用;也有“龙脑煨芋头”的名菜:“李华烧三城绝品炭,以龙脑裹芋魁煨之。”龙脑也有入酒的记录, 将龙脑浸入酒中而成的“鱼儿酒”:“裴晋公(唐代政治家裴度)盛冬常以鱼儿酒饮客。其法:用龙脑凝结,刻成小鱼形状, 每用沸酒一盏, 投一鱼其中。”

  最晚魏晋时期已入药

  除了芳香功能之外,龙脑还是一味好药,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的天然有机化学成分药物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它主治妇人难产,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臀。内外障眼,镇心秘精,治三虫五痔,散心盛有热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等。在当代工业中,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它的商品名称是“冰片”。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龙脑和合成龙脑,天然龙脑按旋光不同又可分右旋龙脑和左旋龙脑,而合成龙脑是没有旋光的消旋体。右旋龙脑和左旋龙脑属正龙脑,合成龙脑是龙脑和异龙脑的混合体。商业上以天然右旋龙脑梅片价格最高,效果最佳。这个名称的历史渊源也很久,明代李时珍就写道:“龙脑者因其状加贵之称也。以莹如冰,及作梅花片者为良,故俗称呼为冰片脑或云梅花脑……”

  据学者李建民等的考证,龙脑冰片最早以“龙脑”之名记载于《名医别录》,《海药本草》引《名医别录》文: “龙脑治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立差。”《名医别录》是汉代至魏晋时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可见,龙脑冰片最晚从魏晋时期已开始应用。《新修本草》以“龙脑香”作为正名收载本品: “龙脑香及膏香,味辛、苦,微寒,一云温,平,无毒。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其后本草著作多以“龙脑香”为正名记载本品。明代开始出现“冰片”之名,陈嘉谟《本草蒙筌》中最早出现“冰片”二字: “龙脑香即冰片,味辛、苦,气温、微寒,无毒。”之后,“冰片”逐渐取代“龙脑香”作为本品的中药正名,沿用至今。本品在《卫生部进口药材暂行质量标准》1977年版中名“天然冰片”, 《中华本草》以“梅花冰片”为名记之,但它当今已很少见。

  旧时常被樟脑冒充

  第一家合成工厂建在广州

  香料作为古代世界性商品流动的一种媒介,一定程度上充当了联通中国和世界的角色。总体上看,香料的流动以从西洋、中亚地区以及南洋各国流向中国为主,但产自中国的麝香等香料,也流向了西亚各国,甚至欧洲国家,从而使香料的贸易网络,呈现一种双向交流的特征。作为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珍贵的进口香料之一,龙脑出自龙脑树。龙脑树原产于东南亚苏门答腊、加里曼丹、马来半岛等地。广州得地利之便,成为较早接触此类香料的地区。

  以往由于我国天然龙脑特别是右旋龙脑极少,市场上合成龙脑机制冰片占绝大比例,天然龙脑的进口比例很高。早年我国广东、江西和云南省曾引种过龙脑香树。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科技工作者在进行樟树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富含天然龙脑的优良单株,经多年筛选、培育和扩大种植,成功地用樟树枝叶提制了天然右旋龙脑。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在古代的香料市场上,常有樟脑混入龙脑贩卖的情况。虽然天然龙脑与樟脑的化学结构相去甚远,味道、功效也不完全类似,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龙脑“气味辛、苦,微寒,无毒。疗喉痹脑痛,鼻��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樟脑“气味辛,热,无毒。……通关窍,利滞气,治中恶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脚气,疥癣风瘙,龋齿,杀虫辟蠹,着鞋中,去脚气”。在专业人士的眼中,这种鱼目混珠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但在信息和交通相当不便的古代,对之的差异辨识是有着相当难度的,加上它们的提纯方法类似,提纯物又都可呈现白色片状,看起来差不多,所以贵重、需要从东南亚进口的龙脑常常被廉价、本土就可生产的樟脑冒充,逐渐衰落了。

  目前商品冰片的主要来源是机制冰片,为樟脑、松节油等经化学方法合成的结晶,又称“合成龙脑”。机制冰片在鸦片战争前后由德国、日本输入中国,当时较有名的是德国的马头牌、扇子牌及日本的火山牌、太阳牌等。1950年商人陈新安、区其伟两人,在广州开设化工厂生产“白雪牌”冰片,生产出来的冰片比德国、日本的质优,畅销全国,从此舶来机制冰片很少进口。接着上海、天津、南京、湖南、贵州等地相继设厂生产。

  (文、图/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