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莆田市委宣传部部长吴桂芳在福州表示,第五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二十二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将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举行。五年前,妈祖文化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五年来,作为妈祖文化的具体载体,“妈祖故乡”湄洲岛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五年,湄洲岛天更蓝,水更清,岛更绿,沙更厚,人更多,在海外更有知名度。”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曾云英26日与中新网记者谈及“湄洲印象“时如是说。
妈祖信俗与“智慧岛”共存
26日,湄洲岛上正举行妈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纪念活动,妈祖金身连续两天绕境巡安,正待回宫安座。数千名海内外妈祖信众身着红衣,跟随一路。有趣的是,人潮过处,无人驾驶的智慧巴士在路边智能停靠,古老民俗和现代智慧共存于一岛。
人群中,曾云英向记者回顾,5年前,她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出将发挥妈祖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议被采纳,10天后经全国人代会表决通过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写入其中。
这五年来,曾云英亲见湄洲岛巨变。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落户湄洲岛,每年举办的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春秋妈祖祭典、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等活动,让湄洲岛渐成两岸信众心灵原乡。
她一一历数“花样湄洲”生态之美:木麻黄组成“防风军团”,红树林长成“海岸卫士”,湖石淉从臭水沟变成水清清,环岛路宽敞整洁,路边开满夹竹桃和扶桑花,“美到可以拍电影”。
“过去的湄洲是个‘秃岛’,风吹沙子跑,厕所像碉堡。”在湄洲岛土生土长的乡村医生黄亚棋笑说,现在,岛上新建5G无人驾驶示范基地,无人巴士竟然开上了岛,“年轻人都跑回来了,台湾人也来了。”
“每年来谒祖进香的台胞约30万人次,成为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曾云英说。
重走海丝路,扩大妈祖朋友圈
“妈祖文化以湄洲为起点,不断向外延伸拓展,成为连接全球华人华侨心中最柔软、最亲切、最温暖的情感纽带之一。”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说,如今全球五大洲45个国家地区遍设妈祖宫庙,全球信众逾3亿人。
林金赞接掌祖庙“掌门人”这三年来,他做了三件大事:
开展“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湄洲妈祖金身巡安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吸引了当地华人、华侨和妈祖敬仰者近千万人次参与。这被学界称为“妈祖文化对外交流交往新的里程碑”。
加强与台湾宫庙的联系,即使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也不间断。林金赞数度携手台湾宫庙视频连线,为祈福,参与者众。
当下,林金赞正推动湄洲岛与台湾本岛及澎湖之间直航,方便台胞来朝圣观光。
两岸文旅合作渐入佳境
妈祖文化也成为湄洲岛密切两岸文旅产业对接合作的纽带和桥梁。莆田市市长李建辉多次通过媒体喊话,邀约台湾妈祖信众及台湾文创、旅游和科技业者,“一起把湄洲岛建成两岸向往的幸福家园”。
如今,湄洲岛和金门县等好几个县合作,达成“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共识;湄洲和台湾中时集团联合举办的两岸妈祖文创节、两岸农产品交易会,不时蹦出“爆款”,在当地社交媒体上刷屏。
莆田市湄洲岛党工委书记林韶雯说,这几年台胞到湄洲岛不但免景区门票,享受岛民待遇,还参与乡建。不少台湾专业人士留在湄洲岛,参与湄洲岛古村落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规划设计。
“湖石淉湖边的两岸同愿林,每棵树都是台湾地区基层代表种下的。”林韶雯说,湄洲岛累计投资75.44亿元人民币进行乡村改造,还主动要求立法保护沙滩、人文资源和文物等,通过了《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
这五年中,岛上民宿从50多家激增到157家。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到岛上运营两岸艺术民宿。
台青黄铉泓去年来到湄洲岛,在莲池沙滩经营一家“马蹄铁”餐饮店。他告诉记者,台湾进香团规模动辄过百人,旅行餐需求旺盛。“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再迎接人潮。”
湄洲岛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令游客向往。
妈祖3D水幕秀、风筝帆板节、湄洲之夏青春海峡音乐季、乐杜鹃电子音乐节、台湾美食节……这个夏季,集碧海、金沙、绿林、奇石、庙宇、古厝等于一体的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接踵而至,热闹非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
近年来,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湄洲岛依托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瞄准新兴文化旅游消费热点,通过各类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丰富旅游业态,持续集聚人气。同时,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打响旅游服务品牌,为游客提供“诗和远方”的独特体验。据统计,今年1—7月,湄洲岛游客量累计达474万人次,同比增长10.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9.29%。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台北士林蚵仔煎、台式大肠包小肠、宜兰炸弹葱油饼……连日来,一场大型台湾美食节活动在湄洲岛宫下街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了解,此次美食节上亮相的都是台湾特色的知名小吃,味道纯正,厨师也大部分来自台湾。“味道很不错,我是第一次吃,算是尝鲜了。”浙江游客小许告诉记者。
此前的8月16日,在莲池沙滩连续上演了34场演出的2019年湄洲之夏青春海峡音乐季落下帷幕。本届音乐季紧扣两岸青年交流主题,体现艺术、青春、时尚风格,共有8场专场演出、10场新疆歌舞汇演专场及16场常规演出。湄洲岛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明办主任蔡冬菊介绍,经过六届音乐季的精心打造,“湄洲之夏”音乐季已经成为展示妈祖圣地“智慧美丽、活力青春”旅游文化形象的一个重要品牌。
源于深圳的中国首个电子音乐节品牌——乐杜鹃音乐节,也在湄洲岛鹅尾沙滩上演了多场激情电音派对。音乐节现场还设置了美食集市、房车露营区域、新媒体光影艺术展等,让电音乐迷们尽情享受这道时尚惊艳的音乐大餐。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1月第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期间亮相湄洲岛湖石淉生态公园的《妈祖》3D水幕秀,也从今年7月10日起开始常态化上演。以讲述妈祖成长和济世救人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妈祖》3D水幕秀,用数字化技术呈现震撼的舞美特效,营造出一场震撼的水影交互、声光融合的光影盛宴。
此外,湄洲岛近期举办的2019风筝帆板节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风筝帆板运动混合了特技风筝、帆板、冲浪、滑板等多种运动元素,特色鲜明,很适宜游客近岸观看。”湄洲岛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旭说,每到夏季湄洲岛都会举办沙滩音乐季、风筝帆板节、美食节、啤酒节等特色旅游活动,除了朝圣的游客外,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旅游业态愈加丰富
8月22日上午,位于湄洲岛天妃故里遗址公园内的林氏宗祠正式开工建设。这座砖木石结构、两进五开间悬山屋面的明代式样建筑,采用莆仙当地传统古民居风格,将力争在明年一季度前建成。而在一旁,与林氏宗祠结构相仿的妈祖故居已完成基础搭建,有望年内落成。
融妈祖文化、自然景观、园林艺术于一体的天妃故里遗址公园占地面积88.37亩,目前已建成大牌坊、盼归亭、妈祖平安塔、源流馆、青年妈祖铜像等景点,成为岛上一处独特的妈祖人文景观。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续建天妃故里遗址公园外,今年祖庙还着手开发祖庙后山片区,优化妈祖文化影视园观光资源,打造湄洲岛全域旅游示范景区。
近段时间,位于湄洲岛鹅山路旁的读旅·两岸艺术民宿引起了不少游客的注意。读旅集团总经理邓存介绍说,读旅集团已在厦门、漳州、平潭等地开业数家区域性标杆民宿,湄洲岛的民宿项目是今年海峡论坛期间签约的,结合依山临海的区位,以湄洲岛的妈祖文化、两岸文化、海滨风情等元素为基调,建设自然与传统相结合的情景式沉浸式高端体验民宿。
近年来,湄洲岛兴起的民宿旅游赢得不少游客的青睐。为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此前湄洲岛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民宿经济。目前,湄洲岛共有各类民宿152家,床位近3000个。其中,仅环岛东路就有超过70家特色民宿。同时,这里还有众多休闲吧、文化主题屋、文创商店等。不久前,湄洲岛旅游局邀请台湾设计团队对整条街道进行提升改造,设置了具有台湾文化元素的景观小品,打造成湄台风情文化旅游一条街。
湄洲岛旅游局局长戴玉瑞告诉记者,近年来,湄洲岛以环岛东路文旅产业带建设为基点,培育旅游购物、特色民宿、滨海休闲、文化交流等功能街区,扶持发展民宿、咖啡、特色餐饮、文创工作室等,做大做强旅游业态。同时,增加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湖石淉生态公园、红树林公园等旅游线路,促进游客由“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
旅游环境文明温馨
8月1日,为期一周的湄洲岛水上救生员技能培训圆满结束,41名来自当地水上交通、沙滩景区等单位的学员全部通过考核,他们也将成为莆田首批具有国际救生联合会(ILS)资质认证的海岸救生员。据了解,此次主办方共邀请11名具有ILS教练员资质的台湾教练来湄洲岛授课,以提升当地救生员的救生救援水平。
而在7月初,湄洲岛还举办了一场旅游观光车从业人员文明礼仪培训。莆田学院副教授、高级礼仪培训师黄荔娟老师为到场的上百名旅游观光车司机授课,内容包括仪容仪表、语言礼仪等基本接待礼仪与服务技巧。“收获很大,很受启发。”参加了当天培训会的电瓶观光车司机陈师傅说,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他有义务为游客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展示湄洲岛文明旅游品牌形象。
美丽的山水虽能吸引游客,但唯有文明的氛围、良好的服务才更能留住游客。近年来,湄洲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格局和联动机制已初步形成。不过,旅游市场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违规拉客、欺客宰客、收受回扣等旅游乱象仍偶有发生。
8月3日,湄洲岛治理旅游市场秩序领导小组组织旅游、公安、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向海一味饭店、白菜新兴酒楼、渔村饭店等三家餐饮店下达了停业整顿通知书。据透露,经查明,海一味饭店存在安排特定人员到景区内外违规拉客行为,白菜新兴酒楼和湄洲岛渔村饭店则存在不执行明码标价违规经营情况。而在此前,有10位未审批经营民宿的业主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旅游产业是湄洲岛的支柱产业,文明、有序、便捷的旅游环境是湄洲岛打造旅游岛和莆田市对外宣传名片的应有之义。”湄洲岛党工委书记林韶雯表示,要切实把旅游市场规范提升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有力整治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长效机制,努力营造一个诚信、和谐、文明、温馨的旅游环境。
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妈祖信俗”中,用面粉捏出的上百种海鲜贡品琳琅满目,以假乱真,是妈祖祭典上最令人称奇的部分。
在“妈祖故里”福建莆田湄洲岛,擅做海鲜贡品的面塑师傅被称为“捏海人”。58岁的黄亚棋是备受邻里尊敬的海岛村医,也是一位身怀绝技的捏海人,2009年成为莆田当地第一批妈祖信俗捏海人技艺传承人。
上世纪80年代,信奉妈祖的台湾渔民摇着舢板船,渡海来到湄洲岛朝圣。沉寂已久的妈祖信俗被唤醒,妈祖贡品有了迫切需求。
黄亚棋的二伯曾是岛上最后一名捏海人,却早已过世,众望就寄托在黄亚棋身上。他回忆说,当时海岛上谷物连片种植,家家户户用石磨磨面。他探索用面粉、糯米粉、蜂蜜、花生油和水上笼蒸一蒸,也能塑形,但苦于存放时间不长。
后来,黄亚棋改而用面粉调入白乳胶、泡沫胶,作品轻盈密实,经年不坏。
雪白的面团在黄亚棋手中左捏右旋,一条金龙鱼就跃然而出了。“这些海族在我心里有个数据库,最熟悉的那百余种简直烙在我心里。”黄亚棋说,他白天行医,凌晨两三点是最佳创作期,“天地间只有我和鱼,感觉很自在”。
黄亚棋告诉记者,湄洲岛海产丰富,菜市场常年在售近百种海鲜。当年囊中羞涩,偶尔买回几条品种少见的当“模特”,描了又描,捏了又捏,直到海鱼被苍蝇“群起而攻之”,才依依不舍丢给鸭群加餐。
黄亚棋自己打磨的工具也简陋到令人哑然失笑:各种规格的吸管、一把牙签、牛角或玳瑁或竹片打磨的刻刀。但足以见匠心的是,即便是一把简单竹刀,从最初的直柄到今天造型弯曲适合人体工学,背后都是他逾30年经验积累。
一只竹片做的镊子,拉丝再现狮子鱼的须发怒张;一束竹签,戳出虾壳上的凹凸点点;大小口径不同的吸管,按压出大鱼小鱼的鳞片。最后再刷一层薄薄的防水漆,“立刻就有了水淋淋的感觉”。
近年,湄洲祖庙推动妈祖文化出海,妈祖贡品典范也随之成为妈祖文化传播中的亮点。来找黄亚棋的海外宫庙代表很多,要么想拜师,要么向他定制一整桌“海鲜宴”。
去年,黄亚棋就收了一位新加坡弟子。周末,他的诊所成为非遗研习基地,学员们从学捏海星入门,在他的指点下一步步“登堂入室”。
黄亚棋在授艺的同时,也着手梳理妈祖祭典蕴含的文化内涵。他告诉记者,妈祖贡品发祥于宋代,如今基本沿袭清乾隆年间湄洲妈祖祖庙最鼎盛时期的样式定制。单单海鲜类就有114种,名目也相当有趣:鲋鱼拜母、马鲛朝圣、鲨鱼追月、刀鱼比剑……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前后,鱼群结队到湄洲岛浅滩排卵繁殖,渔民们宁可用面塑海鲜宴替代,也不愿意惊扰鱼群。在黄亚棋看来,这种中国渔民智慧,反映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生态文明理念。
黄亚棋说,妈祖行医救人,立德行善,这种大爱是他作为海岛医生,作为捏海人,在妈祖文化中找到的最大共鸣。
(根据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