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论坛的两岸青年代表给本次活动点赞。
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自2009年首次举办以来,历经台海局势的起伏跌宕,尤以这一届的时空背景最为特殊。
尽管民进党当局百般阻挠限禁,仍有近2000名台湾同胞不惧威胁,毅然参会,说明参与两岸交流是台湾民众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势不可挡。台湾有关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克服困难,前来共襄盛举,体现了发展两岸关系的责任、担当和勇气。至于疫情带来的时空限制,办法总比困难多,本届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借助互联网技术举办各种“云上”活动,带来生动体验,两岸民众参与度大幅提升,“云端相会”成为论坛新形态、新亮点。
两岸同胞是骨肉天亲,是同文同种的兄弟姐妹。历史和现实一再说明,任何势力、任何困难都割断不了血脉亲情,压制不住两岸同胞往来互动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曾隔绝38年,共同的血脉终究融化了海峡的坚冰,阻断同胞往来的人为藩篱被打破。在两岸开启交流30多年后的今天,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蕴含的内在动力、累积的深厚基础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不是眼前的困难和阻碍所能撼动的,更不是任何人为的阻隔可以叫停的。在当前台海局势更趋复杂严峻的情况下, 两岸的民间交流、交往更加重要,承担增进了解、增信释疑功能的平台与渠道更加可贵,这正是海峡论坛这一民间交流平台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两岸关系几十年的发展证明,交流则两利,隔阻则两伤。这些年来,无论台湾政局如何发展变化,两岸关系遭遇何种困难,大陆坚持交流合作、为两岸民众谋福祉的努力从未停歇,各种惠及台湾同胞的措施不断出台。在今年疫情最严峻的1至2月,仍然有10万多名台胞来到大陆。疫情发生以来,两岸同胞克服暂时困难,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成功举办一系列交流活动,延续了两岸交流势头。
两岸关系要和平发展,需要双方相向而行。偏偏有人置两岸同胞的心愿、台湾民众的福祉于不顾,挟洋自重,要逆潮流而动。基于一己之私,民进党当局大搞“绿色恐怖”,限缩两岸交流合作,甚至妄图与大陆经济上“脱钩”,文化上“断链”。如果在这样的歧路上越走越远,对台湾有百害而无一利。
图①:台湾青年在海峡青年论坛上作分享。
本报记者 程
龙摄
图②:台湾青年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程 龙摄
图③:两岸青少年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表演开场节目。
本报记者
程 龙摄
图④:第十二届海峡论坛现场。
陈 博摄
作为两岸民众共同参与的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广泛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今年的海峡论坛备受关注。
“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9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论坛大会上发表视频致辞,真挚内容引发热烈反响。汪洋表示,今年虽然有新冠肺炎疫情和岛内人为阻挠的不利影响,但论坛仍然隆重举行,大批台胞赴会,充分证明两岸民众交流意愿真诚强烈,任何势力无法阻挡。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纵观本届海峡论坛,“交流”成为两岸各界代表口中的高频词。
“唯有透过融合发展,两岸同胞才能走近走亲,实现心灵契合。”在论坛大会两岸嘉宾代表发言环节,上海复旦大学台籍教授卢丽安说,“登陆”23年来,她见证了大陆高等教育的整体提速发展。
“隔海相望是现在,无限可能在未来。”论坛大会上,来自台湾花莲的少数民族歌手杨品骅分享自己的感受。四年前,他在北京的胡同里开办了一家台湾少数民族音乐餐厅,“我们在店里实现两岸民族融合。”
“这里有很多好朋友,他们都值得我留下来。”海峡青年论坛上,台湾代表薛颖穜登台分享。作为一名在武汉从事影视创作的台湾青年,疫情防控期间他选择留在武汉,用手中镜头记录战疫时光。
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严峻形势,两岸贸易额仍保持两位数增长;近年来大陆连续推出一系列惠台利民措施,越来越多台湾同胞选择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和生活……事实表明,两岸扩大民间交流、促进融合发展,既是大义,更具大利,没有理由不走得更近更好。
“今年的海峡论坛能在疫情等因素下如期举行,充分彰显了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探索融合发展的主流民意,这种合作一定不能断,不能停,更不能少。”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陈玉树说。
“两岸的心一定要越来越近。任何的险阻,任何的困难,都不能终止我们向彼此走近的脚步。”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的一席话,道出两岸同胞心声。
作为论坛重要活动之一,第十二届海峡论坛海峡影视季晚会如约而至。与往届现场直播不同,本届海峡影视季首次采用“云”录制的方式呈现,福州、厦门、台北三地连线,共同演绎两岸一家亲的云端光影。
晚会中,两岸影视人线上“同台”;台湾音乐人与大陆歌唱家隔空对唱……纵使云端相会,仍难阻两岸同胞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保障两岸同胞合作交流?“本届论坛46场活动中,线下活动8场,线上活动4场,线上线下结合活动34场。”福建省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钟志刚介绍,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突破疫情影响,成为本届海峡论坛一大亮点。
“云交流”频频,进一步拓展了论坛活动参与面,让本届论坛碰撞出崭新火花——
海峡青年论坛除设置厦门主会场外,网络同步连线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台北等6个分会场。全国青联副主席徐晓、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理事长黄荣护、台湾创新创业总会会长杨立昌、台湾时事评论员邱毅等通过网络连线互动。
“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营开启线上交流系列活动,通过直播研学、视频成果展等方式,为疫情下的两岸研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吸引两岸同胞云端传情。
“云交流”创新的不只是方式,更有内容。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把握发展浪潮、共享“云红利”,亦成为论坛热词——
海峡青年论坛上,台湾青年朱慧宁分享创业经历。2016年,她嗅到网络直播的风口来到大陆创业,如今公司旗下已签约2000多名主播,“大陆很大,台湾青年人要把握机会,勇敢融入其中。”
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辨”论坛中,两岸青年针对新媒体热点话题,说我所思、论我所感。活动现场还展示了新媒体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会嘉宾近距离感受“未来生活”新样貌。
通过“云辩论”“在线知识竞赛”“云上创意PK”等形式为两岸青年提供交流和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云招聘”“带货直播”等途径帮助服务台胞台商就业创业、复工复产;通过“云祭祀”“云端晚会展演”“云展览”等方式为传统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以云为媒,两岸交流已迈入崭新“云时代”。
纵览本届海峡论坛,新意不少。
“新”,是内容创新的青春——作为今年论坛新增项目,海峡论坛首届两岸文创IP大赛以海峡论坛的“海”字为题,征集口号、吉祥物及相关衍生文创产品,吸引两岸254件作品参赛。不仅比拼创意,活动还邀请了两岸文创人士、参赛选手代表、专家学者等进行圆桌会谈,就两岸文创新机遇、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如何走向新融合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搜集“海的故事”、倾听“海的声音”,论坛新玩法赢得台湾设计师曾于庭点赞,“希望用文创的方式,在两岸民间建构起一座通往理解、良善、信任、和谐的桥梁。”
“新”,是紧扣热点的及时——9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通过视频方式参与了2020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发表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与防控策略》的主旨报告,传递了他的最新研判。
聚焦热点,今年海峡论坛精选议题,在持续关注服务青年群体、携手弘扬中华文化、助推两岸经济合作、推动两岸应通尽通的同时,新增卫生防疫、有序复工复产等议题,融入两岸同胞携手抗疫、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感人故事。
“新”,是交流合作的拓展——“两岸交流更多元了!”9月18日,参加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的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奕廷欣喜发现新变化。当天,两岸同胞共拜妈祖后,增加了台资企业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授牌鸣锣、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推介、对台合作云招商项目线上签约等的经贸合作环节。
种种新意之中,折射的是两岸民众从交流到融合不断走向深入。从文化交流到经济合作,从民间信俗到基层治理,海峡论坛不断拓展新的交流领域和平台,对沟通两岸同胞情感、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体现了强大而深厚的两岸民意基础。
两岸融合发展之中,福建发挥独特优势,努力建设两岸往来最便捷、合作最紧密、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交流最活跃、情感最融洽的“第一家园”。数据显示,2019年福建省新批台资项目1382个,全省台企数量同比增长18.7%;体制机制也在不断创新,两岸首家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获批设立,台企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政策、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颁证工作扩至福建全省,82家金融机构开通台湾地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两岸少年儿童在第十二届海峡论坛上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演出。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的海峡论坛,自2009年创办以来,持续受到广大两岸同胞欢迎,成为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泛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堪称最具指标意义的年度性两岸民间交流活动。
本届论坛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各项交流,包括论坛大会和涉及两岸经济、文化、基层、青年等多个交流板块的46场活动,活动安排更精细,其中线上线下互动的占34场,吸引更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参与互动。论坛主会场设在厦门,福建省有关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相关活动。
论坛还紧扣当前抗疫热点,新增卫生防疫、有序复工复产等议题,融入两岸同胞携手抗疫、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感人故事,继续多维度突出两岸融合发展。
“唯有透过融合发展,两岸同胞才能走近走亲,实现心灵契合。”上海复旦大学台籍教授卢丽安在论坛大会上说。生于台湾高雄、已在大陆发展23年的她说:“我们都希望安居乐业、安身立命、安邦济民。这个未来是需要两岸人民一起努力的,而且是我们能做到的。”
“融合发展必须是双向道。”卢丽安说,我们是同胞、是一家人,大陆积极欢迎台湾同胞共同参与改革开放。“爱台湾、爱大陆,两者不冲突,这不是选择题。”
作为论坛的主要活动之一,本届海峡青年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厦门为主会场,线上同步连线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台北等6个分会场。
台湾青年郑明嘉已在广州奋斗12年,一路见证广州地铁从2条线发展到8条线,他也积累了教育培训、机械配件贸易、幼儿教育等行业经验。
“只要用心扎根,很容易在大陆的各个城市生存和发展。”为了帮助更多台青融入大陆,郑明嘉采用“以台助台、以台引台”的方式,帮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实习、就业、创业。他还在2016年创立“广州台湾青年之家”,如今已往返台湾几百次、开办交流活动230场左右,在台湾80多所高校、30个创业基地开过分享会。
在郑明嘉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潜力巨大,“9+2”城市群蕴藏无穷机遇,值得台湾青年前来筑梦。“你的所有梦想都可以在大陆放飞,撸起袖子干吧!”
台湾青年林智远在平潭创业多年,他将一年一度的海峡论坛视作与大陆青年、同在大陆奋斗的台湾朋友们见面交流的机会。“在疫情期间,我们格外珍惜这次机会。”林智远说。
香港中评社发文指出,从海峡论坛的青年交流互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台青不但乐于分享交流自己在大陆工作、生活的故事和成功经验,对大陆的发展充满信心,而且充满了社会责任感。希望两岸青年通过更多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解,减少误解,增加互信,夯实两岸持续和平的基础。
论坛活动中,两岸同胞共赴福建湄洲岛朝圣,共同净化海滩,共谋两岸公益事业发展,在工商、科技、文创、司法、教育、卫生等多领域展开交流。
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奕廷称赞,两岸交流如今更加多元,在一场文化活动中,台商台胞能全方位了解投资环境,在台湾所擅长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上找到发展方向。说起疫情之下交流形式的变化,他认为,打通了线上和线下,这样的交流“更好了”。
本届论坛由于疫情而延至9月举办,民进党当局不顾岛内民众对于两岸交流的强烈呼声,竭力阻挠,不仅抛出“三禁止”设限为难,还搬出所谓“国安五法”与“反渗透法”威胁恫吓台湾民众。
“我是金门人,以前来大陆为了方便自我介绍,我常常说我是厦门人,他们都很容易理解。”台湾新党主席吴成典在论坛大会上说,深信唯有交流才能带来两岸和平,排除一切障碍也要前来。未能到场的台湾嘉宾通过视频遥致问候,期待明年此时再聚。台湾知名主持人黄智贤说,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险阻,都不要终止我们彼此走近的脚步。两岸的民心一定会贴得越来越近。
(点击图片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