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九十华诞” 两岸故宫联手同庆

“九十华诞” 两岸故宫联手同庆
“年”——两岸故宫建院90周年? 如梭岁月,两岸故宫迎来”90华诞”,为此特殊“年份”,两岸故宫卯足劲头以多种形式合作共庆九十栽。北京故宫博物院今年陆续推出一系列文化活动,博物院开放面积从过去的52%进一步增加到65%,院内展览也将达到展出文物数量最多、内容最...

            

 

“年”——两岸故宫建院90周年 

如梭岁月,两岸故宫迎来”90华诞”,为此特殊“年份”,两岸故宫卯足劲头以多种形式合作共庆九十栽。北京故宫博物院今年陆续推出一系列文化活动,博物院开放面积从过去的52%进一步增加到65%,院内展览也将达到展出文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精彩的多个“院史之最”。 

两岸故宫将于10月联合推出“郎世宁来华300年特展”,届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8幅郎世宁作品将赴台参展。意大利人郎世宁擅绘骏马、人物肖像、花卉走兽。此次展出的郎世宁作品包括《百骏图》《画孔雀开屏》《十骏图》《十骏犬图》《画仙萼长春》等珍品。

相关新闻:两岸故宫携手同庆九十华诞

 两岸故宫后人共忆国宝避寇路 念念不忘文物账         

台北故宫推开春三大展 两岸故宫步入90周年庆典年

 “石渠宝笈特展”   

故宫博物院庆祝建院九十周年系列展览之“石渠宝笈特展”,于9月8日在武英殿书画馆和延禧宫展厅同时开幕,在两个月的展期中,将有近300件珍贵的书画藏品与观众见面。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清明上河图》528厘米长卷将全卷铺开陈列,而上次全本展出还是在10年前故宫80岁生日之时。由于机会难得,更使很多观众成了围观《清明上河图》的“钉子户”。 【阅读】

“郎世宁来华300年特展”

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已确定于今年10月联合推出“郎世宁来华300年特展”,届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8幅郎世宁珍品将赴台参展,包括《郎世宁画弘历射猎聚餐图轴》《郎世宁画果亲王允礼像册》《郎世宁八骏图卷》等。届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8幅郎世宁作品将赴台参展,包括《百骏图》、《画孔雀开屏》、《十骏图》、《十骏犬图》、《画仙萼长春》、《郎世宁画弘历射猎聚餐图轴》、《郎世宁画果亲王允礼像册》、《郎世宁八骏图卷》等珍品。

曾经,郎世宁的中西合璧的风格技法,影响了清康雍乾三朝的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如今,郎世宁画作偶尔现身拍场,便是奇货可居,是吸睛利器,也曾是天价的创造者。【阅读】

“两岸故宫网上合璧”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到访故宫博物院时透露,今年12月28日,台北故宫南院区有望开放。此外,两岸故宫也计划通过数位馆等模式实现“双宫合璧”,文物联展。有望利用网络技术使两岸故宫“合展”。冯明珠表示,在虚拟平台上,使两岸故宫“合展”几乎没有技术难点。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还可以实现跨越空间的合作。比如两岸故宫在同一时间开办同一主题展览,例如五大名窑系列展等。这种做法势必扩大中国文化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故宫。【阅读】  

相关报道:两岸故宫联展 郎世宁的前生今世

深度揭秘故宫迎90周年大庆推出的“石渠宝笈特展” 

90岁故宫今起罕见“晒家底”,慈宁宫终于要开放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介绍展览中新社    

“思”—— 两岸故宫的合作与交流

分隔在海峡两岸的两个博物院,其藏品都主要来自清代宫廷旧藏,各有所长、互为补充,可谓同根同源。两岸故宫血脉相连,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两岸故宫都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机构,都在为如何更好地保护、研究与利用这些文物藏品,更好地实现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等职能而不懈努力。

两岸故宫持续的交流合作,受益的不仅仅是两岸故宫人,更是两岸关心关切文化事业的普通民众。加强两岸故宫的交往能够切实促进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并对两岸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效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两岸“故宫人”所期待与欢迎的,更是两岸民众的普遍愿望。未来的文物保护事业一定是全人类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和奋斗的事业。作为管理者,我们也要不断努力,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强对文物藏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让全人类的文化财富守住尊严、流传百世。【阅读】

相关报道:两岸故宫致力借文创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北京故宫院长单霁翔叹台湾藏品难赴大陆展出         

两岸故宫文创产品大PK:玩起脑筋急转弯

两岸故宫有何不同?  

 两岸两座故宫博物院之间发生了一场有趣的隔空对话。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大家对北京故宫有个误解,以为“珍贵文物都去了台湾”,其实不然,北京故宫不但藏品数量远远多于台北,而且精品也非常多。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就此回应,两岸“各擅胜场,无需比较”。

两岸故宫确实没必要分个高下,不过,相信普通人都很感兴趣,两边各有什么特色?为什么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那么有名,北京故宫却好像没有“镇馆之宝”?所谓内行看门道,去这两个博物院,应该看什么? 【阅读】   

两岸故宫藏品大揭秘   

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逊帝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国成立后,其中相当部分重新回到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除所存旧藏外,有近1/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各省市积极支持下征集、购买的散佚清宫文物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解放初期,国家就毅然花50多万港币从香港买回著名的“三希”中的两希——《伯远帖》和《中秋帖》。当时台湾也想买,但经费没有落实,他们至今引为憾事。迄今为止,先后有600多人向北京故宫捐献文物。毛主席三次将友人送自己的文物转送故宫保存。张伯驹、朱翼庵、孙瀛洲等人的无私捐赠,彪炳千秋。新征集的文物,许多在价值上比清宫旧藏毫不逊色。这使故宫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1933年故宫南迁文物共13491箱,部分文物南迁后,北平故宫本院所留文物相当多,也有不少珍品,沦陷期间还在继续清点未曾登记的文物,并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南京政府曾下令马衡院长选择留平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空运南京,马院长虽将珍品编目造册报南京,但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南迁文物后来运台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当然多是精品。其实留下的78%精品也相当多。国民党向台湾运文物,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内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