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大寒”邂逅“腊八” 宁夏妈妈“节气红包”成新时尚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中华文化365天      2021-01-21 09:10:14

“大寒”邂逅“腊八”宁夏妈妈“节气红包”成新时尚

    哈晔为女儿发放的节气红包(微信截图)。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银川1月20日电 (李佩珊 李泽阳)“大寒已过腊来时,坚冰深处春水生。”今年的1月20日是大寒节气,和往常一样,宁夏银川妈妈哈晔当日为女儿郝玉博送上了节气红包。“这已是我给女儿发节气红包的第6个年头。这种能让年轻人接受的方式,成为我和女儿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与加深感情的‘桥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是最大的‘时尚’。”哈晔告诉记者,“立冬快乐”“冬至快乐”“大寒快乐”……6年来,她都为女儿送去红包,虽每个红包的面值都在10元以内,但配有简单祝福话语的红包拉进了母女双方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清明节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换一种方式思考,清明节的特点就是把勃勃生机展现出来,扫墓祭祖能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在哈晔看来,祝福清明节快乐其实并无不妥。

远在马来西亚的哈哗外甥女张夏怡大寒节气当日给孩子发放节气红包,并讲述节气故事。 受访者供图 摄

     远在马来西亚的哈晔外甥女张夏怡大寒节气当日给孩子发放节气红包,并讲述节气故事。 受访者供图

  “我的妈妈是我的‘挚友’,节气红包拉近了我和妈妈沟通的距离,也让我对‘二十四节气’有了全新的认识。”哈晔女儿郝玉博坦言。

  受哈晔影响,远在马来西亚的哈晔外甥女张夏怡也开始给她的孩子发放节气红包、讲述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传统文化永远不会过时,反而是一种日益更新的文化。”张夏怡说,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重视起来,能够让传统文化嫁接在新的载体、形式上传承,传统文化则会显得更加“好玩”。

  据了解,“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而送红包和收红包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全球七大洲,凡有华人的地方,红包文化都存在。“传统文化和红包相结合更能彰显出它的魅力所在。”哈晔表示,通过发放“节气红包”的方式,让女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永远是自己的,知识更是‘时尚’的。”哈晔说。

  1月20日,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大寒”节气的开始。“‘大寒’遇到‘腊八’,下一站,则是春天的‘红包’。”哈晔说。(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银川
作者:李佩珊 李泽阳  |  责任编辑:张祝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