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菜:清淡鲜醇 海味丰富

台湾菜,口味清淡,菜品精致,主料以海鲜为主,融会了闽菜、粤菜及客家菜的烹调手法,先后经过荷兰、日本的文化影响,再结合台湾地区的物产及当地食俗发展起来的一种菜肴。

台湾菜的特色

2285477

生炒花枝

西卤白菜

    台湾菜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清淡鲜醇

    岛内气候炎热,倾向自然原味,调味不求繁复,清、淡、鲜、醇便成了台湾菜烹调的重点,不论炖、炒、蒸或水煮,都趋于清淡,在大多以色重味浓取胜的其它地方菜中,台菜的清鲜美味反而独树一帜。

    海味丰富

    环海的台湾,海资源丰富。所以台湾菜一向以烹煮海鲜闻名,再加上受到日本料理的熏陶下,台湾菜更发展出了海味之冷食或生吃,且颇为人们所喜爱。于是虾、蟹、鱼几乎攻占了台湾料理的所有席面,而成为台湾菜异于其它菜系之特色。

    羹汤

    台式料理中,可汤可菜的羹汤菜不在少数,像西卤白菜、生炒花枝等。羹汤菜发展于清朝时,当时初移民来台湾的,只限男性,对于忙于开垦又不善家务的他们来说,煮一锅汤汤水水是最方便,而后农耕生活辛劳,物质又不怎么丰沛,只要一锅可为汤又可为菜的羹菜,即可全家饱食三餐,又营养俱全,更为方便,台式羹汤逐渐深入民间,并朝向更鲜美细致的美味。

    味酸甜

    台菜中属酸甜味形的菜肴亦不在少数,此一味型之产生,与炎热天候关系密切,炎炎夏日中酸酸甜甜的菜肴实在是既开胃又下下饭。

    腌酱菜

    台式料理中,另一特色便是善用腌酱菜烹出美味菜肴来。腌菜、酱菜之所以入得菜肴,也与天候炎热有关,再加上昔时劳动量大,汗水流的多,而喜食咸味,再加上为能长时间保存食物,便制作了各种腌制菜,如咸菜、黄豆酱等,尤其是台湾的客家人所制作的腌酱菜更是无出其右者,将这些腌制过的或酱制过的食物佐以其它食材,其风味之特殊,至今依然广受欢迎。

    药膳

    以中药材熬炖各种食材的药膳食补,是台菜的另一特色,虽然各地方菜系中亦可见中药入菜,还是不如台菜对药膳食补之热爱。



台湾菜的经典菜品

    菜脯蛋

菜脯蛋

    菜脯,即萝卜干,源自闽南发音,是台湾乡土名菜之一。将菜脯配以特选大葱及鸡蛋烘焙而成。做法简单,但却能体现菜脯、大葱、鸡蛋的甘甜清香,外酥内嫩,是道极具台湾淳朴气息的烘蛋料理。

    花生猪脚

花生猪脚

    卤,采用多种中药材、酱油、米酒等调料长时间炖煮,是台湾特有烹调技法。顾名思义,将花生、猪脚、酱油及特配中药材以小火慢炖,长时间炖煮后皮肉香滑且富有弹性,花生吸取炖煮精华香而入味,具养颜美容功效。

    三杯鸡

三杯鸡

    三杯鸡是台湾的代表菜式。何谓三杯鸡即一杯酱油膏、一杯米酒、一杯黑麻油。精选上等的鸡腿和鸡翅中,鸡肉经过葱、姜、蒜和酱油膏24小时腌制,把腌制好的鸡肉放到油锅中炸到金黄,再用麻油把蒜瓣炒至金黄,把蒜瓣和鸡肉放入锅中同炒,再加入三杯酱料。此道菜中还加入了一种台湾特有的香料——九层塔。

台湾小吃

    台湾道地小吃更是琳琅满目,小吃店成行成市,是台湾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台湾的夜市,则是小吃店聚集的地方。

    蚵仔煎、虱目鱼肚粥、炒米粉、大饼包小饼、万峦猪脚、大肠蚵仔面线、甜不辣、台南但仔面、润饼、烧仙草、筒仔米糕、花枝羹、鱼酥羹、肉羹、猪血糕、东山鸭头、肉圆、卤肉饭、波霸奶茶、布丁豆花等,药炖排骨、药炖土虱,皆是台湾风味独特的名食小吃。

历史故事和传说

    文天祥与三杯鸡

    相传南宋末期,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一位江西的老婆婆得知文天祥即将被杀,就带了一只鸡和一壶酒来狱中探望他。在一位狱卒老乡的帮助下,老婆婆见到了文天祥。她把带的鸡收拾好切成块,在瓦钵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一个时辰后,两人把鸡肉端到文天祥面前,他心怀亡国之恨吃完了最后这顿饭。这个狱卒回到老家江西宁都后,每逢文天祥祭日,必用这道菜祭奠他。后来,厨师将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酿、一杯酱油、一杯猪油,而且用江西宁都特产的宁都黄鸡做原料,这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三杯鸡了。

    棺材板的名称由来

棺材板

    棺材板是台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由名唤许六一的先生发明的。有些店家为求吉利,将其改称为官财板。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称棺材板,而为鸡肝板。据闻某日,台湾大学考古队来到这家点心店品尝鸡肝板。在茶余饭后,考古队与许六一先生闲聊之际,一位教授忽然说:“这鸡肝板外形很像我们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而生性乐观开朗的许六一先生听完后,便爽朗地回答:“那从此我的鸡肝板就命名为棺材板吧!”。因此,这个有点耸人听闻的名号“棺材板”便取代了鸡肝板的称号。而由于形状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红,遂成台南著名小吃之一。

    蚵仔煎的起源

    蚵仔煎,(闽南语读做ǒu-ā-jiā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发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西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烧仙草的传说

烧仙草

    古时候天空熊熊燃烧着十颗太阳,烤干了河水,烤裂了大地,庄稼和草木日渐枯焦。骁勇善战的后羿箭无虚发,一下子射减了九颗太阳,西天王母娘娘为表彰英勇后羿赐其成仙之药,不幸的是,其妻嫦娥偷吃了仙药,奔入月中。留在人间的后羿仰天长叹。备受煎熬的后羿命令部卒找一千童男童女去仙人岛采摘仙人草,这样民心皆心惊肉跳,士卒离心离德,后羿心力交瘁,一蹶不振,仰天而终。不久,后羿的坟头上萌生出一种草,并很快繁殖到各地,这种草能降温解暑,清心除火,百姓称之为仙人草。原来,后羿生前备受心火的焚烧之苦,其灵魂在离行之后恍然大悟,洞察到生命必须仰仗一种将酷热环境置之度外的清凉的养护,于是,他心中寻找仙人草的愿望便由虚幻变成现实,以自己的献身平息世人对他的怨愤,以自己的领悟渡化置身于生命火海的世人。

    凤梨酥的历史

    相传在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即刘备以喜饼迎娶孙权之妹,而订婚礼饼中便有以凤梨入馅制成的大饼。台湾婚礼习俗中,订婚礼饼共六种口味代表六礼,其中一种凤梨闽南话发音又称“旺来”,象征子孙旺旺来的意思,而凤梨亦是台湾人拜拜常用的贡品,取其“旺旺”“旺来”之意,深受民众喜爱。

    早期的凤梨礼饼因太大块,一般人消费不起,近百年前,台中县一位糕饼师傅颜瓶,经常挑着担子、带着自己做的“龙凤饼”到台中贩售。最初的“龙饼”是包了肉馅的大圆饼,同样大小的“凤饼”,则以菠萝为内馅。“龙凤饼”因为吉祥的寓意,被认为是订婚、结婚不能或缺的喜饼。后来经过颜瓶改良,凤饼缩小成每个大约25至100克的精巧小饼,凤梨酥从此诞生。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