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河南洛阳:西汉彩绘陶仕女俑“现身”黄河边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考古发现      2021-02-25 09:05:23

    这是黄河孟津会盟段河道内古墓群出土的陶马(2月21日摄)。新华社发(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新华社郑州2月24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体形清瘦、削肩细腰的陶仕女俑,身着宽大汉服,文静含蓄;简单修复后的陶马,或张嘴嘶鸣、或闭嘴发力,威风凛凛……近日在清理黄河孟津会盟段河道内古墓群时,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十余件西汉彩绘陶仕女俑和陶马,再现西汉盛世。

    “这是洛阳首次发现完整的西汉陶仕女俑和陶马。”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晓军说,此前洛阳地区古墓葬中出土的多为陶俑头、陶马头,完整的陶仕女俑、陶马实属罕见。

    据介绍,仕女俑呈站立、跪坐两种姿态,站立仕女俑高约60厘米,跪坐仕女俑高约40厘米,身上留有橙红、浅黄、深红等彩绘痕迹。根据服饰、发髻及制作工艺等,结合墓葬形制,考古人员确认她们来自西汉。

    有趣的是,陶仕女俑、陶马的头和身体出土时自然分开。“分开不是被损坏了,而是本就如此。”发掘现场负责人刘斌介绍,陶仕女俑和陶马的身体上方有一个孔洞,与头部下方的孔洞正好对应,原本应有某种“连接件”将头和身体拼插在一起。

    细细观察,一些仕女俑的袖口位置还有圆形小洞。考古人员推测,这些是“她们”的手或手中所拿的器物,但可能是用易腐朽材质制作,已湮没于历史长河。陶马四肢部位也有孔洞,可能原本安装有马足。

    去年1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黄河孟津会盟段南侧河道内发现一处汉代墓葬群,包括各类(含水面下)墓葬110余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现已发掘清理空心砖墓39座、小砖墓18座,出土陶壶、陶鼎、陶敦、陶罐、陶鸡、陶狗、陶案、陶圈等各类文物200余件。

    “墓葬群位于邙山北麓、黄河南岸。因黄河历代摆动改道变迁,历史记载中这片区域内的城址、渡口等一直未能准确定位,此次发现为研究黄河沿岸社会变迁提供重要线索。”刘斌说。

    受黄河水位上涨影响,现场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暂告结束,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文物部门表示,将继续在周边展开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全面提取历史信息,为后续展示利用做好准备。

     这是黄河孟津会盟段河道内古墓群刚出土时的陶仕女俑(1月30日摄)。新华社发(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这是黄河孟津会盟段河道内古墓群发掘现场(1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这是黄河孟津会盟段河道内古墓群出土的陶仕女俑(2月23日摄)。新华社发(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这是黄河孟津会盟段河道内古墓群出土的陶马(2月23日摄)。新华社发(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文章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