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2020年4月以来,印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我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我边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今天,我们再次回顾1962年的那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能看到中国政府在主张解决边界问题上的态度一贯是明确的。针对中印边境争端问题的解决,中方一直主张通过和平磋商处置分歧。但是隐忍克制不等于软弱可欺,中国军队保留着自卫反击和保卫国土的权利。
1962年10月20日,印度军队自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同时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入侵,中国边防部队在警告无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还击,并迅速粉碎印军的进攻,保卫了我国的边疆。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重申:中印边界问题必须通过谈判解决;并宣布从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在整个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无一人被俘。
从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即从1959年11月7日的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
战后,中国政府不仅释放和遣返了全部被俘的印度军事人员,还主动把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全部交还印方,此举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鲜有先例。
西姆拉会议合影(前排左四为麦克马洪)
作为友好邻邦,中印两国有着悠久的睦邻友好历史。中印两国以前虽然未曾正式划定过边界线,却早已形成了一条各自遵守的习惯边界。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埋下的边境争端祸根。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在会外,背着当时中国的中央政府代表,同西藏地方的代表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出一条精心炮制的“麦克马洪线”,将中印边境东段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归殖民主义统治下的印度版图。这是英帝国主义利用当时中印两国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强加给中国的,是非法的,历届中国政府从不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把建立和发展与印度的友好合作关系作为睦邻政策的重点。印度原本在1947年独立后遵守着过往双方的习惯边界。但当新中国抗美援朝之际,尼赫鲁趁机实施他的“大印度联邦”狂想,更于1954年修改了印度官方地图,把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已定国界,先后抢占、侵占中印边界东段、中段大片领土,甚至暗中怂恿达赖集团进行分裂活动,妄想使西藏成为印度控制下的反动政府和中印之间“缓冲国”。
从1951年起,印度军队就趁中国和平解放西藏之际,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边境东段推进,侵占我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后又在中段侵占我2000平方公里,并企图侵占西端我3.3万平方公里领土。
中国政府力图以友好谈判同印度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为了避免边境武装冲突,于1959年提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积极主张,建议双方在边境全线各自后撤20公里,不再派遣武装人员驻守和巡逻,但是仍然保留民政人员和非武装的警察,以执行行政任务和维持秩序。但遭到印度政府拒绝。
从1961年开始,印军先在西段,后在东段越过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蚕食中国领土,多次挑起边界冲突。当时,中国有些边防哨所只是夏天有人,冬天因风雪大而撤回,印度就乘机渗入侵占,在中印边界西段的中国境内设立了43个侵略据点,有的甚至设立到中国哨所的后面,切断了中国哨所的后路,妄图通过这种方式入侵西藏,迫使中国承认印度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和“麦克马洪线”,甚至发展到出现印度士兵抢夺中国哨兵的枪支事件。
1962年9月20日午夜起,盘踞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国扯冬地区的印度侵略军,不断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武装攻击,共打死、打伤中国边防人员47人。为此,中国政府先后向印度政府提出了7次最严重的抗议,并要求其立即停止进攻。然而,印度一意孤行,把中国政府的克制忍让视为软弱可欺,恣意扩大侵略,印度总理尼赫鲁更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中国领土上“清除掉”。
1962年10月20日,印度政府调集陆军十多个旅的兵力,出动空军配合,在东、西段同时对我军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我边防部队忍无可忍,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战。
在中国政府准备反击之前,周恩来连续写了3封信给尼赫鲁,希望他悬崖勒马,以中印友谊为重,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重,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不要打仗。但这都没能使尼赫鲁改变主意,停止侵略,直到战争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
中国军队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将印度军队赶出了中国领土,以最猛烈的炮火,摧枯拉朽地拔除印军在中国境内的全部哨所、据点,夺取彻底胜利。全歼印军三个旅,重创印军三个旅,另歼灭印军5个旅各一部,击毙印军准将旅长霍希尔•辛格以下官兵4800余人,俘印军准将旅长季•普•达尔维以下官兵3900余人。缴获各种炮300余门,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00多辆,各种枪6400余支(挺),各种弹药400余万发及其他军用物资。
被我军缴获的印军部分武器弹药及飞机
两个作战阶段
■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击方向为克节朗——达旺地区。
拔除印军据点:37个
战前,印军在东段和西段的兵力为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约22000人。我军投入作战的部队有:西藏边防部队4个多团、新疆边防部队1个多团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区的部队。在克节朗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浅的特点和地形情况,采取了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敌的战法。自20日上午7时30分开始反击至当天下午,便大部歼灭了该地印军。接着,分兵5路,齐头并进,乘胜追击,于24、25日,先后进驻车新桥、达旺等地。在西段地区,我军于20日8时25分对入侵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发起反击,经1小时战斗,全歼该敌。21日乘胜扩张战果,至23日便全部扫除了班公湖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印军据点。随即挥戈南下,反击巴里加斯地区之敌,歼其一部。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也于10月20日实施反击,先后拔除敌据点多处,进占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等地。第一阶段作战至此便告一段落。
■第二阶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击方向为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和瓦弄地区。
拔除印军据点:16个
战前,印度当局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使东西两段总兵力增至3万人。我军投入作战的兵力也增加到13个多团并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特点,以部分兵力反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部分兵从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实施远距离、大纵深的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断敌退路。这样,便形成了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的多路向心合击,经1天激战,我军占领西山口、德让宗、申隔宗,歼灭印军一部。19日,占领邦迫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近千名逃敌。
尔后,主力即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分兵力继续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和鹰窠山口一线。在瓦弄方向,我军一部于16日晨发起反击,歼敌一部,印军第4军军长和第11旅旅长仓皇逃走。我军在当天下午即占领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南追击,至21日,先后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传统习惯线。在西段地区,我军于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残存在我境内班公洛地区的6个印军据点,歼灭大部守敌。在东段中部,我军也于11月18日开始反击,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歼敌一部。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关键战役:克节朗战役
克节郎战役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第一个战役,也是战斗最激烈、最艰苦的一个战役。印军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的是他们的所谓王牌第7旅——印军第7旅原属英国殖民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德、日、意三国法西斯军队作过战,号称“打遍欧、亚的劲旅”,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历经百战,功勋显赫。另配属阿萨姆步兵第5营和炮兵、工兵等部,兵力为3000多人。我方参战兵力为:419部队全部、11师第32团第2营、山南军分区一部和炮兵、工兵各一部,共10300人。敌我兵力对比为1:3。
印军工事主要是地堡,如卡龙据点印军143人,就筑了64个地堡。印军精锐部队死守地堡,一味抵抗。我军则逐点击破地堡,与印军短兵相接。原定三天的攻坚任务,只一天就完成了。印军第7旅全旅被歼灭,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被俘后说:“你们在24小时内消灭了一个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克节朗战役是关键战役,印度王牌部队第7旅的一触即溃,让印度举国震惊,印军士气也被完全瓦解。
克节朗战役之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总参和西藏军区前指下令我军停止追击,在达旺河以北休整待命,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的和平愿望。但印度政府反而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组织战时内阁,发行战争公债,进行战争动员。
战争准备阶段和战斗过程异常艰苦。部队官兵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克服高原反应,适应高原作战。当时的粮食供给情况也不容乐观,为了避免断粮的情况,部队熟悉能吃的野菜和野果,以防万一。然而面对外军入侵,中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守疆卫土的战斗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第155团1营2连6班作战异常勇猛,在班长阳廷安的带领下,战至最后一人。全班共8人,班长牺牲了,第二班长接着指挥;第二班长牺牲了,副班长马上顶上去;副班长牺牲了,老战士立即顶上去,最后牺牲了7人,只剩一个新兵,这个新兵又主动加入另一个班继续战斗,前赴后继。这个班在另一个班的配合下,攻克了27个地堡,歼敌55人。
1962年10月,司马义•买买提随所在部队参加了中印边境西段自卫反击战羌山口战斗,在执行任务途中遭遇印军,司马义•买买提主动要求吸引印军火力,以便战友们移动重机枪脚架,调转枪口反击侵略者。他提着冲锋枪,跃到车厢后端,挺起身子扣动扳机,朝印军猛烈地射击,当战友们要给他包扎伤口时,他推开他们,坚定地说:“快去调转枪口,消灭敌人!”最终战友们把架好的重机枪瞄准了印军,和及时赶到救援的战友们一起全歼了这股印军。司马义•买买提英勇战至生命最后一刻,年仅22岁。
1962年10月,张映鑫在攻克沙则战斗中率领2班炸毁2个地堡,当他将最后一个手榴弹投入地堡,却又要被敌人反投出来时,他一跃扑向枪眼,用双腿堵住射孔,手榴弹炸毁了印军的地堡,张映鑫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年仅21岁。
1962年11月,罗光燮所在工兵排奉命配属边防某部清除侵华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西段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这一据点是印军指挥中心和重要供应基地的门哨。战斗中,前进中的攻击部队遭到敌人炮火、机枪的猛烈轰击和扫射,地面又有敌人布置的地雷障碍,伤亡不断增加,2名排雷战士相继负伤。这时,罗光燮挺身而出,紧握爆破筒,冲进雷区。闯过两道炮火封锁线后,不慎触发一颗被积雪覆盖着的地雷,左脚被炸掉,陷入昏迷,爆破筒滚下山坡。他苏醒后,印军炮火仍在继续。为了争取时间,在不能站立、没有任何排雷工具的情况下,他义无反顾地向前滚去,以身体引爆地雷。左臂被炸断后,他仍继续向前滚动,不断引爆地雷,一条六公尺宽的无雷区被炸开,罗光燮英勇牺牲,年仅21岁。
当时印度标榜是不结盟的国家,美国、苏联都在争取它。它是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万隆会议的发起人;跟中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尼赫鲁被誉为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等。为了避免美苏插手,或者造成一些亚非国家的误解和疑虑,毛泽东给这次自卫反击规定了几条原则:第一,我们的部队只打到喜马拉雅山脚下,到鹰窠山口,比里山口,莫吉山口就停下来;第二,主动撤退到实际控制线以北;第三,主动交还俘虏;第四,主动交还枪支等。
据英国记者马克斯威尔披露,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战争中的彻底失败,使尼赫鲁乱了方寸。尼赫鲁自己撕下了“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假面具,不与任何人商量,独自向美国总统肯尼迪求救,要求派轰炸机和军队与中国作战。印度国民也从未经历过如此失败情绪的冲击,全国陷入一片混乱。而中国主动迅速撤军,没有让战争进一步扩大。
自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从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中国政府主动把缴获的弹药武器和其他军用物资全部交回印方,并释放和遣返了全部印度被俘军事人员。
经此一役,尼赫鲁在其国内外威望扫地。这场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不仅维护了我国国家领土主权,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毛泽东把它总结为一场“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
有网络传言说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中国军队已经是深入了对方境内纵深,逼近某些主要的城市。事实上,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是在1962年10月到11月间进行的,时间很短 。中国军队在这次作战中间,根本没有进入印度境内,中国军队作战都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有专家分析,按照印度地图的划法,也没有进入它的纵深,只不过是在双方争议地区交战。而且中国军队在反击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很快还撤回到战前的位置。
有人不解为何我军没有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而选择主动停火,还要后撤?“麦线”是非法的,“麦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我们的,我们在自己的领土上反击侵略者,既合理又合法,况且胜利来之不易,部队吃过不少苦,流过不少血。
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胜利后,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战前的位置,争取和平解决边界冲突,是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留下的重要财产。中国政府在主张解决边界问题上的态度一贯是明确的,我们的政治立场就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边界冲突,不用武力来改变边境现状。但是隐忍克制不等于软弱可欺,中国军队保留着自卫反击和保卫国土的权利,不怕问题不能解决。
我们的自卫反击战是被迫进行的,打是为了和,“停火后撤”是同我们自卫反击作战的目的联在一起的。军事斗争必须服从政治和外交斗争。中印边界冲突正是尼赫鲁关闭谈判大门引起的,自卫反击战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中国政府反对用武力解决边界问题,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手段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一切纷争,包括边界问题。
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之后,中方始终保持着冷静克制的态度。在印方大肆渲染己方伤亡人数时,中国为了避免激化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为了和平解决双方矛盾,一直没有公开我边防官兵的阵亡人员名单,直到双方达成部队脱离接触的谈判,4名戍边烈士的姓名才为公众所知晓。
经过中印第十轮军长级会谈,近期中印一线部队在班公湖地区完成脱离接触,现地局势明显缓解。双方应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局面,共同巩固既有成果,保持磋商势头,进一步缓和事态,完善边境管控机制,推进边界谈判进程,不断积累增进互信,实现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综合整理自: 新华社、中新网、人民网、环球网、光明网、中国交通在线、河南日报、党史博采、牛城晚报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