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交流记 | 两岸云上话清明——清明文化里的血脉连结和共通秘码

云上交流记 | 两岸云上话清明——清明文化里的血脉连结和共通秘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延续数千年的清明文化让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地,都要祭祀祖先,慎终追远。清明节将至,两岸专家学者20日汇聚线上,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清明文化的创新,增强两岸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近百位两岸文化研究学者就“清明文化的生命关怀”“清明文化与民族认同”“清明文化永续传承”等议题展开探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延续数千年的清明文化让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地,都要祭祀祖先,慎终追远。清明节将至,两岸专家学者20日汇聚线上,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清明文化的创新,增强两岸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近百位两岸文化研究学者就“清明文化的生命关怀”“清明文化与民族认同”“清明文化永续传承”等议题展开探讨。

   本届论坛由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台湾中华两岸关系发展协会、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论坛分别在上海、台北、陕西子洲设置三个主会场,并在北京、澳门设置两个分会场,近百位两岸嘉宾学者参与。

透过清明文化的血脉连结

  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院长陈士良表示,在台湾乡间,各种大大小小的宗祠随处可见,这些宗祠都清楚地记录了他们的大陆原乡,记录了他们与大陆的血脉连接。这几年,两岸人员往来更加密切。一些大陆人到台湾,变成了新台湾人,每到清明节,就会拜祭大陆的先人,或者直接回大陆来扫墓。也有一些台湾人到大陆,变成了新上海人、新北京人……每到清明节,他们也会回台湾扫墓,拜祭在台湾的先人。由此可见,两岸民众通过清明文化,始终保持着血脉连结。

上海会场

  “清明文化承载着“慎终追远”的精神信仰。中国人,无论他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无论他在外漂泊多少年,都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都眷恋着“中国”这片故土。”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院长陈士良表示,亲情、友情,就是“两岸一家亲”的真实写照

  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会长贺国银表示,清明文化是开启两岸同胞活动交流的钥匙,因此在发挥好清明节祭拜作用,保留清明文化传统要素的同时,还要适时注入新鲜“血液”,充分对接新时代“需求”,凝集汇聚推进两岸民众认同的强大动力。

两岸清明习俗里的共通秘码

  台湾元智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前院长刘阿荣指出,两岸对清明节都非常重视,台湾民间不同族群扫墓的时间与仪式略有差异,但到墓地去挂纸及拜墓,在家中祭拜神明及祖先是两项最普遍的仪式,这与大陆极为相似,实际上这些习俗或仪式里具有两岸共通的文化“秘码”。

陕西子洲会场

  台湾陈守仁孙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赖荣伟认为,清明节具有两岸民众的共同核心生活信念。扫墓、踏青蕴含民众对于生活、生命的观念、态度和价值。此等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习俗,虽因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族群)而有着多样性,但此等清明节的核心要素却反映着两岸民众彼此的相互理解与期待。换言之,清明节对两岸民众可以有着形塑中华民族集体认同的深层意义。此外,与会学者纷纷呼吁,要加快推动清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清明文化能够永续传承,让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更加紧密醇厚。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更上一层楼

  子洲县委统战部长高增刚表示,此次两岸清明论坛选择将子洲作为主会场之一,既能进一步深入挖掘清明文化、清明精神和清明社会内涵,缅怀先贤对有限生命的无限超越,又可以进一步溯源黄土文化的根脉,探寻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他希望各位专家、各位嘉宾能够通过这次论坛,增进了解、激发共鸣,在清明文化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携手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更上一层楼。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沙海林、上海市台办主任钟晓敏、国民党荣誉副主席蒋孝严、国民党副秘书长谢龙介等出席本届论坛并致辞。

  资料图片:第六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曾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举行。

  据悉,“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最初由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于2011年创办,先后在台北、高雄、江西、浙江、上海等地举办,以传承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精神信仰,强化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连结为根本宗旨,目前已成为海峡两岸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清明文化论坛之一。

子洲是中华清明文化的发祥地

  陕西子洲县被设为“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的主会场之一,也是别有深意。在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上,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会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吴金生这样说——清明文化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奔狄走马水,韬光养晦12年,介子推割肉啖君、功不言禄、抱木燔死等历史片段经过历史积淀后,在特定历史节点催生的产物。一段“重耳奔狄”的历史典故,成就了子洲重耳川,被视为中华清明文化的萌芽期,子洲成为中华清明文化的发祥地,已经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

  这段历史是这样的。子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遭受迫害,带领介子推等随存到子洲县淮宁河流域避难12载。反回晋国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重耳很是感慨,表示将来即位后一定重加封赏介子推。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全国禁火,吃干粮冷饭,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以纪念介子推,把淮宁河流域称为重耳川,把清明节祭祀用的大馒头称为“子推”。因此,子洲县重耳川是中华清明文化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