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观察】抢抓“十四五”机遇 台胞大有可为

【两岸新观察】抢抓“十四五”机遇 台胞大有可为
2021年是大陆“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中,大陆明确提出要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这为广大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在广州市汇龙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创业的台湾青年(图源:新华社)

  许多深耕大陆的台商台企表示,近来都在关注“十四五”规划,期待踏上新节拍,寻找新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融入“双循环”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台商台企关注“十四五”中的“划重点”内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30余载,但台商的运营结构并未发生很大的变化,长期主打代工和外销市场。而大陆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发展新业态等,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空间。

  “台商过去更多参与的是‘外循环’,如今参与‘内循环’和‘新基建’建设,还需摸索方式,要用创新创业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情。”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威盛集团副总裁徐涛说,台商未来怎样转型、怎样更好地适应大陆市场、怎样更好地和大陆内循环相衔接,是很重要的工作。

  “‘十四五’让我们共享经济红利,台企需要思考产品怎么样符合大陆市场的发展趋势。”福建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表示,目前厦门市很多公共设施建设开始使用台资企业产品。“这是巨大的鼓舞,台企要主动在各个领域配合‘十四五’规划。”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也多次表示,如果广大台胞台企能够积极把握大陆发展的新机遇,充分参与、深度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大发展和收获。

上海优格装潢有限公司董事长发表演讲(图片来自网络)

  助力“扩开放”

  不少台商台企还关注了“十四五”规划中“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表述,认为深耕大陆就是站在了一个全球合作的大舞台上。

  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全球最大自贸区诞生,为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带来久违的信心。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说:“RCEP的签署,为台胞台企的发展增添新动能。台商应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发掘新商机,整合资源,把市场做强做大。”虽然由于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导致台湾地区未能进入RCEP,但广大台商台企依然可通过参与和融入大陆经济发展,在贸易、投资等方面享受到RCEP高水平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对“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逆势上扬的数据充分彰显了“一带一路”的强劲韧性与活力。朱凤莲表示,大陆将进一步扩大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空间,进一步发挥台商台企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发挥他们在强化两岸产业链、供应链纽带中的独特作用,以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拥抱全球市场。

东冠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图片来自网络)

  布局新产业

  多位台商表示,他们注意到“十四五”规划中有多个关键词,包括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等。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未来大陆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台商要抓住重点,早早布局,把握商机。

  徐涛所在的威盛集团是一家生产全电子式电能表、终端、计量管理解决方案等的高科技企业,他认为台湾在半导体等核心技术方面有优势,未来两岸可以携手打造数字经济,合作共赢。“数字化可以提升效率,改变很多东西,是未来的重要趋势,是台商要抓住的方向,也是台商未来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引擎。”徐涛说。

  吴家莹透露,目前其公司参与了厦门地铁工程建设,也在积极争取厦门翔安机场建设招投标。“台企可以参与大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台胞在大陆将有更多获得感。”

  “大陆提出内需市场消费升级,正好契合台湾服务业优势。”台湾工业总会大陆事务组组长黄健群认为,此外,在工业互联网、大陆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台商都具有一定的累积优势,势必有更多机会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分享大陆发展红利。

  “十四五”规划、“农林22条措施”等文件的出台,为台胞台企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市场机遇,大陆台商纷纷表示要好好把握机会,搭乘大陆发展快车,实现自身与祖国的更大发展。

“攀枝花造”台湾水果——芭乐和释迦(图片来自网络)

农业市场更大 投资信心更足

  “‘农林22条措施’出台令人振奋,这会加快我参与大陆乡村振兴的行动。”在成都经营有机农场的台湾青年庄慈芯说,措施鼓励台胞台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台胞事业发展提升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

  2017年,因看好四川农业发展优势,庄慈芯来到成都进行农场打造和乡村营造。几年来,庄慈芯的有机农场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两岸青年参与,这也使得她格外关注大陆的乡村人才振兴。

  “措施会提升我在引进优秀人才方面的行动力。希望通过产业内和跨界合作找到更多在农业技术、旅游管理、美学设计与社区营造等方面的两岸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庄慈芯说,她希望把教育、体验式服务融入农业,让农场更时尚。

  在距成都数百公里的攀枝花,台商李贤治同样密切关注着“农林22条措施”。2014年,李贤治发现攀枝花能种出台湾南部的特色水果释迦、芭乐,于是决定留在这开启“农业创业之旅”。

  “农林22条措施”提出,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与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经营企业、协会合作,推介、销售优质农产品。对此,李贤治大呼“解渴”,“我们的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一直都与当地供销社合作,这条措施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拓展市场,用成绩提升大家来大陆投资的信心。”

台青打造的有机生态农场吸引了很多游客(图片来自网络)

建筑业紧跟“风向” 实现稳步发展

  装配式钢结构的两层小屋,集合了3D打印板材、智能化调控灯具、可移动插座等创新产品。驻守在现场的上海优格装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益成说,这个仅用3天时间搭建起来的样板间,很好地诠释了建筑市场“建装一体化、内装工业化”的趋势。

  今年60岁的薛益成是位资深台商。这个样板间里,也隐藏着他紧跟大陆建筑市场“风向”,实现企业稳步发展的“秘诀”。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逐渐从建筑主体向内部装修延伸。在薛益成看来,这片新“蓝海”正为优格提供更多商机。

  薛益成说,伴随大陆建筑市场品质不断升级,内装工业化领域值得台企好好深耕。

  与优格盯上内装工业化不同,台企斯米克集团看好的是大陆“绿色建筑”市场。30年前就进入大陆市场的斯米克,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建筑材料、大健康、生活用纸、文化教育、房地产等领域的多元化集团。

  斯米克集团办公室主任郑君扬表示,伴随大陆民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健康环境技术将成为集团版图中极具成长力的领域。

  从装配式建筑到绿色建筑,从工业化到智能化,大陆建筑市场的“风向”吸引着越来越多台商台企的目光,“十四五”也为他们提供着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诱人机会。

基础设施领域 “台二代”拟增资扩产布新局

  “公司有计划在南宁增设生产点,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广西南宁市嘉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周代祥说。

  周代祥表示,他想在南宁市增加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建设一个水泥制品厂。周代祥是位“80后”青年台商。6年前,周代祥被父亲叫来南宁继承产业,当时还有些犹豫。现在,经过对大陆市场的深入了解,周代祥已经坚定了在大陆发展的信心。

  2017年4月,周代祥正式担任南宁市台协第十二届理事会会长,成为当时大陆最年轻的地方台协会长。2019年4月,周代祥再次当选新一届南宁市台协会长。

  周代祥介绍,企业从事水泥、混凝土行业,有赖于城市的发展建设和扩大,企业发展良好,业绩保持提升,非常看好在南宁市的发展前景,计划增设生产点,增资扩产。

  周代祥表示,他看好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他将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寻求更多投资机会,南宁市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蕴含着巨大机遇,南宁市台协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促成更多台商投资南宁,分享南宁发展红利,争取在广西获得更大发展。

可持续发展领域 台商积极参与大陆绿色转型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知名台企旺旺集团旗下广州大旺和永旺食品有限公司双双通过国际水管理联盟国际可持续水管理“黄金级”认证。

  国际水管理联盟首席执行官阿德里安·西姆表示,食品、能源、水资源的系统关联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议题,食品行业在其中有潜力发挥巨大作用。旺旺集团将“可持续水管理”理念引入集团战略和基地实践,实现了其引领行业变革的决心。

  近年来,伴随大陆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企业共识。在大陆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台资企业积极参与。

  因应上海等多地开展垃圾分类管理需求,台企斯米克集团旗下上海东冠纸业有限公司开发了速溶卫生纸系列,消费者使用后可直接丢弃在马桶中,从而减少干垃圾产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斯米克集团办公室主任郑君扬透露,作为节水型企业,东冠纸业生产过程用水回用率高达90%以上。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并对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作出部署。这也引起了大陆台企的高度关注。

  据旺旺集团生产研发群总处长曹永梅表示,集团正结合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承诺未来五年将生产用水效率至少再提升10%,用水强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潇湘晨报、平潭时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