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7日电(记者 宋宇晟 程宇)4月27日,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当日一早,不少亲友前往送别。
4月21日,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27日,八宝山告别厅外悬挂着挽联——道德传家音容宛在,文章继世风范长存。两块大屏幕循环播放着舒乙生前照片及书画作品。
舒乙告别仪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程宇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已92岁高龄的北京人艺演员李滨前来送舒乙最后一程。上世纪50年代,李滨参演了老舍的作品《龙须沟》。正因如此,她当年时常去老舍先生家中。
“舒乙就像我的家里人一样,所以我今天必须得来。”李滨回忆,舒乙虽是工科出身,但对文艺很有天分。“正因为他有工科背景,接触文化事业后才会思考得更深。”
92岁高龄的北京人艺演员李滨前来送舒乙最后一程。中新网记者 程宇 摄
和他的父亲老舍不同,舒乙从上学到工作都是在工科领域。留学苏联,他攻读的是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回国后从事的也是科研工作。
告别厅内摆放的花圈。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记者看到,告别厅内还摆放着原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学院全体留苏老同学敬献的花圈。
改革开放后,舒乙开始研究父亲老舍,也渐渐投入到写作、绘画、编剧等工作中。也正是从那时起,舒乙开始参与筹备、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于润琦就是那时和舒乙成为同事的。27日,于润琦也前来送别老友。用他的话说,舒乙为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倾尽心力。“虽然当时舒乙已经50岁了,但精力充沛,完全感觉不出来他是50岁的人。”
中国现代文学馆讣告截图
于润琦觉得,舒乙的工作重心从科研领域转到文化事业上后,“一直积蓄的精力就爆发出来了”。
此外,于润琦对舒乙印象最深的就是“为了保护老北京而奔走呼号”。“舒乙先生提出保护老北京城,是从历史角度考虑的,并非出于他个人的得失。当年有人觉得他的话刺耳,他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于润琦告诉记者,今天看来,舒乙有关保护北京城的想法无疑是超前的。(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