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图片来源:新华网
秋收起义纪念园景区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总占地104亩,主要包括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历史陈列馆、积谷仓、秋收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部分。纪念馆1974年正式对国内外观众开放,2008年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先后获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十大魅力场馆。2020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会师旧址原为文华书院,创办于1841年,建筑面积3834平方米,为土木结构,是浏阳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后更名为里仁学校。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在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1961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旧址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2月,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历史陈列馆建筑面积6957平方米,围绕“光辉起点”主题,通过“一场危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支军队、一部史诗”的展示线索布局,分为“序厅、高举新旗帜、开辟新道路、创建新军队、苦难辉煌”五个部分,运用声光电、场景复原、电子沙盘等技术和形式,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尽显秋收起义红色文化底蕴,2017年入选全国十大主题展览。
会师旧址—里仁学校门口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标语巷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秋收广场的红旗雕塑 图片来源:新华网
195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会师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3月4日,中华人民和国国务院公布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一里仁学校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浏阳县人民委员会派李海亮同志负责会师旧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1965年2月15日,在维修旧址中发现旧址墙头石灰壁内苏维埃革命标语六处。
1966年4月,文家市区公所发文成立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简称“文管会”并启用印章。
1967年7月25日,文家市区武装部印发《关于保护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一一里仁学校的通告》,原里仁学校师生从会师旧址内搬迁至新里仁学校。
1969年1月1日,湘潭地区革命委员会发布《成立毛主席文家市革命活动纪念地建设指挥部的通知》,同时启用印章。随后,省委书记华国锋,省委副书记,省军区司令员李振军来文家市考察纪念馆建设点。
1969年3月9日,召开纪念馆工程敬建动工誓师大会。
1969年4月18日,湖南省委传达中央文革批示“纪念建设工程全部停工。”并将原“毛主席在文家市革命活动纪念地建设指挥部”改为“毛主席革命纪念地文家市建设办公室”,简称“纪建办”。
1971年11月19日,浏阳县革命委员会,浏革发(71)80文件通知:“毛主席革命纪念地文家市建设办公室"改名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
1972年,郭沫若同志为本馆题写馆名。
1973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改名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1978年10月,上级拨款6万元,维修旧址,次年11月维修结束。
1982年,湖南省文物局拨款2万元,维修前委会议旧址,对标语巷墙头标语进行防潮防脱落保护。
2015年,启动秋收起义纪念园改扩建工程。
2017年9月,秋收起义纪念园一期工程全面完工。
先后获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十大魅力场馆。
油画:进军井冈山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1937年在延安的合影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会议之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真刀真枪拉起了一支工农革命武装。
9月9日,声势浩大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秋收起义计划兵分三路,分别从江西修水、铜鼓、安源出发,会攻长沙。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不久起义部队便各路受挫。毛泽东毅然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命令各路起义部队尽快到浏阳文家市会合。
油画: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线路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9月19日,各路部队相继会师文家市里仁学校,当晚,毛泽东在学校成德堂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主要讨论起义部队会师后进军方向这个至关中国革命前途和道路的重大问题。前委书记毛泽东和师长余洒度在会上分别作了较为系统的发言。毛泽东分析了当时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形势,主张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计划去农村深入土地革命,保存实力,坚持革命斗争,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了总指挥卢德铭等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但师长余洒度看不到革命形势的变化,仍坚持夺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经过激烈争论否定了余洒度的意见,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南农村转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9月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召开了1500多人的会师部队的动员大会,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9月21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向萍乡方向进发,晚宿萍乡桐木镇。10月27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茨坪,开始了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秋收起义打出了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建设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文家市会师转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而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之火,其历史贡献彪炳史册。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座落在文家市镇文华山北麓,占地面积5677平方米,建筑面积3834平方米,坐南朝北,前临自东向西的南川河,后倚高升岭、九峰寺、天子岗三座主峰,左驭六龙山,右钳虎形山。古曰书院:”胜揽吴楚英华显地灵,誉震南北人杰现神龙”。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在此会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起点。1961年,国务院公布会师旧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里仁学校原名”文华书院”, 取”文章华国”之义。关于其修建原由,据《文家市镇志》记载,清末,清政府倡导兴学,下诏在乡村兴建书院有功之人可嘉赏顶戴花翎,引起全国各地富贾乡绅踊跃兴办。清道光19年(1839年),时任浏阳知县胡芝房(字泰阶)巡视文家市,问及山水,遂勘址文昌宫,倡议将其扩建成文华书院。乡绅刘大馥、甘崇勋、陈番庶、刘大镛、李南雅等当即呈请募建,发印册募集钱款数千缗、田数顷。清道光21年(1841年),文华书院竣工。咸丰元年(1851),临生彭万成同前诸君子复多方劝募,又增田二顷,募集钱款二千缗,征购周边民房隙地添建斋房数十间,对院中堂殿楼阁依次重新加以修葺,文华书院初具规模。同治甲子(1864年)又募资在西斋前面新建成祀奉关帝的武庙,形成书院文武相配的独特格局。过五年,又募款重新修缮大成殿,新刷丹漆,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左右新增制四配十哲神位,以供书院师生祀奉。
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文华书院建筑总体布局明朗,平面为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建筑以大小四个天井纵横毗连组合,颇富变化情趣,比例尺度适当。整个建筑坐南朝北,背靠文华山,自南向北以望山亭(秋收起义部队哨亭)、成德堂(自东向西依次为总指挥卢德铭住房、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师参何长工住房、何挺颖住房)、状元桥(又名接龙桥)、大成殿、讲堂(战士住房)、门楼(右厢房为第三团团长苏先俊住房,左厢房为第三团副官苏炳芬住房)、过路亭、照壁、巷道、街门之中心为主轴线,东西方向展开。大成殿之西侧出廊院圆门为西斋(战士住房),西斋北首有武帝庙(战士住房)。大成殿之东侧出廊院圆门为东斋(战士住房),东斋之东有文昌阁(战士食堂),阁东(厢房为辎重队长陈毅安住房)紧连厨房。东斋之北为新斋(自南向北依次为师副官杨立三住房、毛泽东住房、师长余洒度住房、副师长余贲民住房)。文昌阁之东北角曾建有一奎星楼(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文昌阁前襟墙与门楼、讲堂、新斋、外围垛墙抱合而成一个1742平方米大操坪(会师操坪)。门楼前坪西侧有一个化字炉。巷道之东为刘氏宗词,之西为储才小学(均已毁)。书院整体错落有致,占地面积5677平方米,建筑面积3834平方米,南北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二百米。
文华书院传承明清书院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其余建筑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保存完好,建筑装饰纹样细腻,江南建筑特色明显,具有很高的艺术考证价值。轴线上之成德堂为双坡硬山顶式,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式,讲堂为双坡硬山顶式,新斋、门楼均为单坡硬山顶式,东西斋、武庙均为悬山顶式,文华山上望山亭为攒尖顶式。其中,成德堂封火墙上的绘画和浮雕、大成殿上的牛角和神龛、讲堂檐下的挂落和穿插枋,文昌阁的隔扇式屏墙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价值。过路亭是四个屋柱,单檐歇山顶,做工细致,装饰精美(原中间出入书院有栅门)。据考证:奎星楼是六角起翘,悬角铃,基地二丈多,除神龛外还可放四张桌子。鼎盛时期的书院主要建筑大成殿、文昌阁、武帝庙都是红墙琉瓦、重檐翘角、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置身其间,人莫不肃然起敬。新斋及甚,聚一院之精华,钟灵而毓秀。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历经沧桑的里仁学校作为一座特殊纪念设施,承载着一部民主革命的光辉斗争史,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神圣的意义。1961年,会师旧址获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的红旗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钟表修理箱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毛泽东在上坪用过的煤油灯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在浏阳白沙、上坪时装文件用过的木胎牛皮箱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基本陈列由会师旧址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两大部分组成,共计展出文物67件。长龙炮(秋收起义部队使用的长龙炮)、钟表箱(秋收起义前夕地下党传递情报用的钟表箱)、油灯(1927年9月19日晚,前敌委员会开会时使用的油灯)、旗帜(镶嵌着一面缀有五星镰刀锤子图案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的红旗,这是秋收起义部队的第一面旗帜)。
战功赫赫的“长龙铁炮”
国家一级文物 “长龙铁炮”。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的历史陈列馆里,一门“长龙铁炮”十分醒目。这件乌黑发亮的“长龙铁炮”,是国家一级文物。因历史久远,木托已全部损毁,保存下来的只剩铁质部分。
“长龙铁炮”制作于清代末年,是浏阳白沙乡村民为保商铺安全的防御武器,当地农民廖国仁、廖忠行、廖才福祖孙三代人使用过。廖家人带着“长龙铁炮”曾参与过1852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和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27年9月11日,当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攻打白沙时,作为农民自卫军队员的廖才福带着“长龙铁炮”参加了战斗。1930年,当彭德怀的红五军进攻长沙时,廖才福又携此炮参加了战斗,打死打伤敌军无数。退回白沙后,廖才福继续携此炮在东乡一带抵抗过国民党的部队。后来由于敌军过于强大,廖才福随农民赤卫军紧急撤离时,将此炮掩藏在当地一座山坡的灌木丛里。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于1967年广泛征集与秋收起义有关的革命文物,廖才福带着儿子在山上重新找回了这门锈迹斑斑的“长龙铁炮”,后移交给纪念馆收藏。这门从1852年至1930年参加过无数战斗的铁炮,如今虽已锈迹斑斑,却是秋收起义中工农革命军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重要见证,是老区人民为革命事业不屈不挠、无畏牺牲的精神体现。
粥缸的故事
图片来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
1927年9月12号,毛泽东与苏先骏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三团获得白沙、东门的胜利后,部队官兵士气高昂,准备配合一、二团合攻长沙,起义军在进军长沙的途中受到群众热烈的拥护和欢迎,群众自动的送水、送茶。贫苦农民卢真,把家里仅有的一些米,全都煮成稀饭,用水缸抬到路边,一碗一碗的送到过路部队面前。起义军怀着感激的心情婉言谢绝。卢真含着热泪让同志们喝,部队不得已分喝饭后,反复申明工农革命军的纪律,坚持付了饭钱。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官网等。
编辑策划:张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