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观察】花开两岸 同心圆梦

【两岸新观察】花开两岸 同心圆梦
“花开两岸同心圆梦”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台湾展园(区)开园式22日举行。台湾室内展区、室外展园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同时开园。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上海市台办主任钟晓敏等共同为台湾展园揭幕。花博会台湾展园由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承建,包括室内台湾馆及室外台湾园两部分。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台湾展园开园迎客

台湾园 (图片来源:大公报)

  22日,以“花开两岸 同心圆梦”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台湾展园正式开园迎客。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上海市台办主任钟晓敏等共同为台湾展园揭幕。

  花博会台湾展园由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承建,包括室内台湾馆及室外台湾园两部分。

  台湾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以环形步径“同心环路”串连“蝶舞纷飞”“同心亭”“梦回阿里山”“兰花雨林”“101花塔”“野溪樱鲑”等多个景观小品,配合园内种植的蝴蝶兰、石斛兰、台湾鸢尾等数十种特色植物,浓缩展现宝岛台湾的多样生态和卓美风姿,形成多元融合、圆满绽放的景象。

  台湾馆展区面积约300平方米,以蝴蝶为主角并依托“梦”的艺术形式,设立“邂梦”“入梦”“惊梦”“戏梦”“筑梦”五大主题场景,以多样植栽配合3D影像技术,呈现台湾地区自然生态、花卉园艺实力和智慧科技成果。游客还可以亲手“放飞”装饰着缤纷花卉的多媒体天灯,呼应“花开两岸 同心圆梦”的展园主题。

  上海市台协会长张简珍表示,台湾展园寓意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同心共圆中国梦,有望成为花博会的“网红打卡点”。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表示,当前大陆正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花卉产业必将迎来更快速发展。他希望台商以花博会为契机,发挥台湾花卉产业在品种育成、培养、种苗生产、温室环控、运输行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推动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双赢。

台湾展园(区)浓缩展现宝岛风姿

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台湾展园开园 张亨伟 摄

  “花开两岸同心圆梦”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台湾展园(区)开园式22日举行。台湾室内展区、室外展园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同时开园。

  室外台湾园以圆环步径“同心环路”串连“蝶舞纷飞”“同心亭”“梦回阿里山”“兰花雨林”“101花塔”“野溪樱鲑”等多个特色景观小品,浓缩展现宝岛台湾的卓美风姿。园内四周花海交织,植栽层层相叠,形成多元融合,圆满绽放的景象,寓指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同心共圆中国梦。

  室内台湾馆则依托“梦”的艺术形式,以生态特色——蝴蝶为主角切进空间展衍轴线,依次设立“邂梦”“入梦”“惊梦”“戏梦”“筑梦”五大主题场景。配合3D影像科技与室内植物的完美融合,帮助观众亲身融入人与自然的对话之旅,展示台湾地区自然生态奥妙、花卉园艺实力和智慧科技成果。

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台湾展园开园 张亨伟 摄

  据悉,花卉产业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可以发挥台湾花卉品种育成、培养、种苗生产、温室环控、运输行销等方面独特优势,进一步推动两岸花卉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双赢。

  当天,沪台交流崇明巡展也同期开幕,该巡回展分为“市展”和“区展”两个部分,面积达350多平方米。“市展”展现了上海与台湾交流交往的历程。“区展”则分为:两地互访、基层往来、青年交流、参与花博、乡情乡谊、融合发展、关爱台胞、教育宣传、台联建设等9个部分,再现崇明台湾两地交流交往的历史画面和感人事迹。

  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钟晓敏表示,作为花博会期间对台交流的重要活动,崇明篇展览着眼于崇明台湾两地乡情、亲情的浓厚渊源,全方位呈现了崇明30多年来对台交流的缩影,再现了崇明台湾交流交往中的珍贵历史画面,展示了崇明台湾交流交往的丰硕成果。这是崇明台湾两地合作交流历程的一个回顾,也将共同构建“花开两岸、共襄盛举、合作共赢”美好愿景,为崇明台湾两地同胞融合发展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台湾展园掠影:满载鲜花的“阿里山小火车”驶上崇明岛

花博会台湾园。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满载当季玫瑰、柳叶马鞭草、玛格丽特花等植物的“阿里山小火车”,近日登上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为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增添靓丽的宝岛台湾风情。

  花博会台湾展园于22日开园,这列“阿里山小火车”是台湾园六大景观之一。这处“梦回阿里山”主题造景,引入微缩版“阿里山小火车”,火车头上显示这列别具一格的“花车”被命名为“上海台协号”,火车车厢上还特别标有“崇明-阿里山”字样。火车上的“乘客”也很特别,不仅有特色鲜花,还有本届花博会的吉祥物“圆圆”和“梦梦”。

花博会台湾园。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物种丰富,堪称是热带和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当地花卉及相关农技产业发达。

  承办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台湾展园的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跨越海峡请来多支经验丰富的策展团队,历经大约一年的策划筹备,最终产生了“阿里山小火车”等一系列精致的造景设计。

  与“阿里山小火车”相呼应的是同样具有台湾植物样本特色的“印象神木”景观。在本届花博会上,如何引入台湾历史悠久的桧木文化元素,让上海市台协颇费了一番心思。

  “最终,我们提出的方案是运用永续环保理念,在花博会搭建起一棵神似桧木的‘大树’,它其实是一件倡导环保和循环经济的装置艺术品。”上海市台协副会长刘达纬说。

  这棵高约8米的“神木”,远看几乎以假乱真,走进一看参观者才恍然大悟,这是以钢结构为骨架,搭配木材、塑料和金属等回收材料拼接而成的装置艺术品,好比是一个“树屋”。

  不仅有“小火车”和“神木”,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台湾园,以“花开两岸 同心圆梦”为主题,一步一景,处处生花。

  在“印象神木”附近,一处占地约30平方米的“兰花雨林”景观令参观者叹为观止。沿青石小径曲折向前,走入一片“热带雨林”奇景,映入眼帘的有榕树、棕榈植物、蕨类植物、滴水观音等,与树木交织的是台湾盛产的十多种兰花,比如蝴蝶兰、石斛兰、拖鞋兰、文心兰,仅蝴蝶兰一种又能区分出六七个细分品种。

  穿过潺潺溪水,游客们还能体验“野溪樱鲑”“观园雅亭”等景观,再与“101花塔”“蝶舞纷飞”等造景合影留念。

花博会台湾园。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室外花卉园艺造景还要‘靠天吃饭’,去年以来我们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阻碍,又经历强风、暴雨、气温波动等考验,用技术和爱心让来到崇明岛上的植物生生不息。”台湾园总设计师、老圃及兴圃(上海)园林景观工程公司总经理秦嘉远说。

  曾参与2010年台北花博会多项大型景观设计的秦嘉远,到大陆发展园林景观事业已有20年。他说,此次台湾园的设计理念,展现了台湾当地的花卉园艺实力,也集中呈现了数十个岛内植物品种,相信通过这样的展示,可以增加两岸同行的交流,也令大陆参观者更加深入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

  在台湾园观光“过把瘾”后,参观者还可搭乘花博会接驳车到位于复兴馆内的台湾馆参观,那里也别有洞天。约300平方米的展区呈现了绚烂多彩的“蝴蝶之乡”,展示自然生态奥妙、花卉园艺实力和科技创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花博会开幕不久,就有不少在沪台湾青年结伴前来“打卡”。他们告诉记者:“大家都是首次登上崇明岛,从这届花博会,看到多姿多彩的生物种群,也更加开阔眼界。”

  “从台湾的阿里山到长江口的上海崇明岛,花开两岸、同心圆梦,这蕴含着彼此相互理解、不断融合发展的‘山海之情’!”上海市台协会长张简珍说。

(根据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大公网、人民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