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画面
富春合璧,两岸团圆。1日,《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杭州举行。纪念活动以“画合·梦圆”为主题,两岸同胞一同回顾合璧盛举,延续文化根脉,深化两岸融合。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随着《富春山居图》画卷徐徐展开的,是一段动人心弦的历史。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之后,这幅名画因故分为两段,1949年以后分别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在两岸有识之士共同推动下,分离约360年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在台北实现合璧展出,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两岸交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盛典。
“《富春山居图》合璧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伟力,体现出中华儿女对两岸和平、江山一统、金瓯无缺、国泰民安的不懈追求。”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指出,此次纪念活动强化了两岸同胞特别是年轻同胞对两岸同根同源的认识,增强了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鼓舞两岸同胞增强文化自信,携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激励两岸同胞同心共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并肩共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刘结一表示,离散百年的画卷终有合璧,两岸同胞相向而行、融合发展,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两岸青年应志存高远,勇立时代潮头,担当时代责任,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携手打拼,实现心灵契合,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实现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通过视频致辞表达祝福。她表示,《富春山居图》合璧凸显了两岸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文化纽带,如能更积极以文化交流强化中华文化纽带,“画合梦圆”也终将指日可待。
台湾画家江明贤(右)与大陆画家宋雨桂共同创作《新富春山居图》
活动现场,赵少华、洪孟启、杨建新等两岸人士从亲历者角度分享《富春山居图》合璧背后的动人故事,探讨新时代两岸文化传承与创新;两岸青年和基层代表则结合自身创业就业经历,讲述了参与建设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真实故事。
《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杭州举行(图片由浙江省台办提供)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名画。”2021年6月1日,在合璧十周年之际,著名书画家何水法这样评价这幅传世名画。十年前,作为大陆书画家代表,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何水法告诉作者,多年来,不少有识之士一直在积极推动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合璧。
“《富春山居图》不仅仅是一张画”。今年79岁的台湾著名书画家江明贤说,这张画在600多年中颠沛流离,历经磨难,两岸人民的悲欢离合浓缩在这一传世名画中。
1988年,江明贤打破海峡两岸艺术界分隔四十年的僵局,应中华文化联谊会邀请,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行个展,成为首位亲临大陆举办个展的台湾画家,引起两岸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回响,开启了两岸美术交流的先河。
2011年6月,何水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合璧现场
2011年《富春山居图》合璧前后,江明贤曾被国务院参事室邀请与大陆画家宋雨桂代表两岸主笔画家“合璧”创作《新富春山居图》。
《新富春山居图》起自千岛湖,贯穿新叶古村、建德大桥、三江汇合处、七里滩小三峡、严子陵钓台、江南龙门湾、桐君山、黄公望故居、富春画舫、六和塔,至钱塘大桥止。
“我们约定,谁都可以改对方的画”,江明贤回忆,两岸画家互相切磋,获益匪浅,他认为这种包容性就是中国画的精髓。
那一段时间,两岸画家坐汽车,乘轮船,搭直升机,贯穿富春江、新安江和钱塘江,用画笔描绘了600多年后的新富春山居图。
而何水法,后来也把画室建在富春江畔的庙山,这也是当年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他觉得这也是一个特殊的缘分。
何水法有一个愿望,希望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也能够在大陆合璧展出,而且最好是在《富春山居图》的诞生地——杭州富春江畔展出。
“这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财富。”何水法认为,《富春山居图》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公之于众,不但在台湾合璧,也可以在大陆合璧,更可以在世界各地合璧展出,让全世界欣赏中国文化瑰宝。
江明贤也十分赞同两岸继续牵手“合璧”,“我也有个中国梦,希望能把中国的书画艺术推向世界,可以和西方艺术平起平坐。”
纪念《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两岸书画摄影展举行
《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纪念会主题为“画合·梦圆”,我们相信,从“山水梦圆”到“两岸梦圆”,是纪念这幅传世名画“合璧”的最大意义所在。
首先,这幅传奇作品的命运,恰恰可以与两岸关系作一个对照。
《富春山居图》本是一幅画,却被人为地隔绝分开;这就如同现在的两岸虽然暂时分隔,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从未改变。
其次,《富春山居图》能够“合璧”,是因为两岸有共同的中华文化记忆。这是根深蒂固融化在两岸同胞血脉里的心灵认同,不会因为岛内的“台独”势力挑拨而改变。
最近30年来,岛内“台独”势力大搞“去中国化”,篡改历史,限缩两岸交流,妄图自断中国文化的根脉,毒害台湾民众,将台湾年轻人洗脑成所谓的“天然独”。
然而通过合璧十周年纪念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依旧是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心灵归属,两岸人民血脉同根、文化同源,铁的事实是“台独”用谎言掩盖不了的。
纪念《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两岸书画摄影展开幕
《富春山居图》的“合璧”,是两岸有识之士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共同使命的感召下,对文化艺术史上一桩缺憾的补救;同时也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交流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名画“合璧”是中华文化之福,而两岸“合璧”则是中华民族之福。
《富春山居图》自问世以来,虽然命运多舛,历经战乱、盗卖、火烧等劫难,但仍然能够流传至今,得益于历代有责任感的收藏机构与收藏者的悉心呵护,最终才能实现“合璧”。
同样道理,当前两岸关系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波折,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代代相传;中华民族智慧勇敢,生生不息,虽几经曲折浮沉而依旧能够浴火重生,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相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相信,在中华文化联结之下,两岸定会最终实现完全统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绩。到那时,江山无缺,同胞团圆,《富春山居图》才能够真正早日实现“山水合璧”。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 刘结一
离散百年的画卷终有合璧,两岸同胞相向而行、融合发展,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就像钱塘大潮奔涌、富春江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国台办发言人 朱凤莲
希望通过《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纪念活动,两岸同胞特别是两岸青年能铭记历史,感悟历史,共同肩负起传承、创新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也希望更多台湾同胞积极参与到大陆新发展格局中来,携手共绘新时代民族复兴最美画卷。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平
期待两岸同胞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共担民族大义,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原文化部副部长 赵少华
大家看展览表面是看山水合璧,其实内心有一种期望和渴求,期望两岸“合璧”发展,两岸民众有一个共同的幸福家园。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洪秀柱
两岸之间的合璧终究能水到渠成,两岸大局的合璧、画合梦圆也终将指日可待。
台湾“东森新闻云”民调
有高达82.5%的台湾民众认同台湾地区的文化基底是中华文化;另有高达89.2%的受访民众认为“保存中华文化是台湾发展观光与文创业的最大优势”。
浙江温州洞头半屏山风光(资料图)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随着《富春山居图》画卷徐徐展开的,是一段动人心弦的历史。
由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约完成于1350年,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1650年该画不幸因火焚而断为两段,经修补后前段称“剩山图”,后段世称“无用师卷”。
而“无用师卷”1746年被征入清宫,在乾清宫里存放了两百年,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956年,“剩山图”成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花鸟画家何水法在当年“两会”提案,倡导《富春山居图》合璧。
2011年6月1日,在两岸有识之士共同推动下,分离约360年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在台北实现合璧展出,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202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杭州举办,再次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热切关注。
(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新网、中国台湾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