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科研人员在青藏地区发现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考古发现      2021-06-16 16:09:35

科研人员在青藏地区发现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

全吉山生物群的代表性埃迪卡拉化石恰尼虫(A-C)和陕西迹(E-G)。 南古所 供图

中新网南京6月16日电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6日消息,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进行野外考察中发现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在青藏高原发现的最古老化石生物群。

相关化石和冰川沉积表明,距今约5.5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晚期,柴达木板块位于华北板块附近,且该时期这两个板块很可能处于中—高纬度地区,而非此前认为的低纬度地区。

联合考察队伍在全吉山。 南古所 供图

联合考察队伍在全吉山。 南古所 供图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类综合性期刊《地质学》上。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庞科介绍,本次发现是继湖北三峡地区之后,在中国发现的第二个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产地,也是迄今为止在青藏高原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生物群。

科研人员介绍,埃迪卡拉生物群生活在埃迪卡拉纪晚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前夕全球分布范围最广的复杂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包括多种类型的宏体软躯体生物,它们不仅对理解早期动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不同的化石组合也是埃迪卡拉纪晚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标志。

2020年7月,南京古生物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进行野外科学考察的过程中,在柴达木板块北缘的全吉山地区首次发现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

全吉山剖面野外照片,其中全吉山生物群产于皱节山组紫红色砂岩底部。 南古所供图

全吉山剖面野外照片,其中全吉山生物群产于皱节山组紫红色砂岩底部。 南古所供图

庞科介绍,恰尼虫和陕西迹在皱节山组的共同出现,表明皱节山组的沉积时代很可能为距今5.5亿年至5.39亿年前。

科研人员推断,在埃迪卡拉纪晚期,柴达木板块可能位于华北板块附近,因为它们的地层序列和化石产出非常相似。对全吉山地区元古宙地层序列的综合分析对比,为探讨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在前寒武纪末期的古地理关系及当时全球古地理格局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作者:杨颜慈  |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