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距离地球第二近的红超巨星1年多前发生“大变暗事件”(Great Dimming),引发天文学界广泛关注及其原因的大量推测。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研究论文称,参宿四的“大变暗事件”是由其南半球形成的尘埃团和冷斑导致。
参宿四2019-2020年“大变暗”前和过程中(图片来自论文作者)。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认为,这一天文观测结果或有助于阐释大质量恒星最常见的演化末期重大质量损失事件的发生机制。
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观测显示整个参宿四的可见亮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暗,也引发学界对其原因的大量推测。当时有研究人员称,这次“大变暗事件”预示着参宿四将很快以超新星的方式爆炸,不过,后来并未观测到任何爆炸。
参宿四所在天空区域的广角视图,参宿四属猎户座(图片来自N.Risinger)。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通讯作者、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索邦大学和巴黎大学的米格尔·蒙塔格斯(Miguel Montargès)和同事通过研究“大变暗事件”发生前和发生时的参宿四表面,利用智利甚大望远镜的高角分辨率观测揭示参宿四南半球在变暗期间比平时暗了10倍,且暗区的形状和强度在观测的3个月里迅速演化。他们观测和建模显示,参宿四可见表面形成的一个冷区出现局域温度下降,这一结果反驳了变暗事件预示参宿四即将发生超新星爆炸的理论。
论文作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多样化、快速演化的局域表面行为与独特的非均匀质量损失事件有关,这也是首次在红超巨星上实时观测到这类事件。
《自然》同期发表“新闻与观点”文章指出,这项研究对红超巨星变暗的发生过程以及恒星的结构与演化带来了新的见解。(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