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情 李庄方寸间
李庄古镇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国务院台办交流局局长黄文涛向李庄古镇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
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郊19公里的长江南岸,始建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距今已经有1470多年的建置史。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为1平方公里。镇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楼台、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南华宫、文昌宫、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抗日战争时期,李庄人民以一纸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电文盛邀,先后迎来了国立同济大学、国立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数所高等学府及科研机构。著名大师学者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成、林徽因等云集李庄,他们与李庄人民共同铸就的“青灯黄卷苦读,热血挚情坚韧”和“开放、和谐、融合”的李庄精神谱写了抗战救国的“文化抗战”壮丽诗篇,李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
2019海峡两岸李庄文化交流活动启动现场
情有所寄 坚实情感纽带
李庄文化名人后人李在中参访李庄古镇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开展“两岸情·李庄行”、“两岸文化抗战遗址参观体验”、“中国李庄抗战文化节”、“情怀李庄·两岸同源”文化沙龙等大型对台交流交往活动,凝聚焦点集聚人气。与台湾清华大学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建立学术探讨和资料互通渠道,收集台湾方面提供的《傅斯年全集》、《民国大家的身影》等资料10余件,丰富李庄抗战文化展馆展陈。
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与台湾清华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史语所等台湾知名大学、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聘请岳南为中国·李庄文化研究院顾问;陆续授予台湾甲骨文专家董作宾之子董敏、台“中研院”研究员李光涛之女李幼萱、古建筑专家梁思成之孙梁鉴等抗战文化人后代“荣誉居民”,为丰富李庄抗战史实、推动宜台交流汇聚资源。
“两岸情·李庄行”海峡两岸旅游新品(宜宾)推介会暨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互动开展交流活动。将“两岸情·李庄行”办成系列对台交流大型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两岸情·李庄行”系列活动,其中在台湾岛内举办系列交流活动一次,接待台北市文化教育代表团等重要嘉宾参访600余人次,进一步扩大李庄对台交流的影响力和影响面。
力有所依 拓展平台功能
李庄古镇一角
提档基地软硬件建设。近年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李庄基地的升级改造,先后投入8.2亿元实施李庄镇建设工程,对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等进行保护性修缮,围绕“同大迁川”“思成讲学”等复原相关场景14处,将分散在张家祠、东岳庙等10余处抗战文化展览馆的台湾元素聚合,设立“中国李庄台湾同胞之家”,基地软硬件实力迅速提升。2020年投资约2.52亿元,建成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项目占地10678平方米(约16亩),总建筑面积约10160平方米,集中呈现1940—1946年间李庄抗战历史,弘扬中国李庄的文化抗战精神。
整合基地文化资源。统筹整合李庄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民盟中央“盟员传统教育基地”的诸多功能,并与哪吒民俗文化合力打造为一个多样化、系统化、立体化的合作平台,使对台交流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十六字电文
提升基地运营推广力。借势李庄古镇5A级景区创建,着力提升基地运营推广水平。在李庄影视城项目建设中融入台湾元素,通过各种影视作品在李庄的取景、拍摄丰富李庄的宣传形式,扩大李庄的影响力。先后与多家台湾媒体、电视台合作拍摄“新八千里路的云和月”“魅力东方 走进宜宾”“大陆寻奇”“北纬30度”等在台湾地区热播的纪录片和宣传片,让广大台湾同胞了解到宜宾的旅游文化资源,切实感受到大陆文化的魅力。
心有所向 畅通交流大门
两岸嘉宾参观海峡两岸旅游文创联合展
畅通游客行。邀请台湾中华两岸旅游协会来翠屏区考察,签订合作协议,开通3条台湾直通李庄的旅游路线,有效拓展来李庄基地旅游考察的台湾客源,年接待来宜参访、交流的台湾同胞600余人次。
畅叙文化情。面向全球征集“两岸情·李庄行”海峡两岸交流活动LOGO和翠屏哪吒形象LOGO,增强文化标识识别度;印送《那时的先生》等书藉和宣传画册;邀请台湾学术、文化界人士参加“台湾李庄”联谊交流、“同根同源”主题演讲、文化沙龙等活动,增进了台湾同胞与大陆的文化认同和渊源认同,使李庄基地真正成为两岸同胞共话亲情、共叙友谊的详和之地。
畅联商贸姻。围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主旨,紧抓李庄对台交流和台商“北上西进”带来的商机,力促台资、台属企业来宜宾投资创业,宜台经贸合作前景可期。
(根据四川省台办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