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大运河河北故城段发现民国时期码道 见证运河昔日繁荣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考古发现      2021-08-05 11:31:10

  中新社石家庄8月4日电 (李晓伟 崔志平)据河北省故城县文物管理所4日消息,文保部门在大运河故城段郑口挑水坝进行构造勘探时,发现一段10余米长、2米宽的民国时期码道。

  故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姜玉岭介绍说,码道是运河大堤上连接码头的道路,码头上下货都会经过码道。郑口挑水坝共有6座挑水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次勘探的目的主要是探明郑口2号、6号挑水坝的构造,同时发现了这段码道。

  据介绍,本次发现的这段码道沿运河大堤坡面呈斜上走势,码道路面由青砖立砖铺成。由于部分码道被土石掩埋,因此这段码道实际上要更长、更宽。

  姜玉岭称,大运河流经故城县域75.1公里,共有3个码头,其中郑口码头比较大,过去郑口码头的下水货物多为煤炭、竹器、药材等,货物量大、种类全。“据说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运河码头能同时停靠日装卸量达三四十吨的货船50艘以上,这段码道可以说见证了大运河昔日的繁荣和兴盛。”

  姜玉岭表示,本次勘探还基本探明了郑口挑水坝的构造以及挑水坝与运河的关系,明确了挑水坝的作用是减缓水速,降低河流对大堤的冲击,从而保护运河主堤,为将来的修缮保护打下基础。(完)

文章来源:中新社
作者:李晓伟 崔志平  |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