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观察】两岸文旅融合深度拓展 打造更美的“诗和远方”

【两岸新观察】两岸文旅融合深度拓展 打造更美的“诗和远方”
浩浩渺渺水域,星星点点岛屿。126个岛屿、702个岩礁星罗棋布,宽阔的海域与外海大洋相连,“千礁百岛”犹如珠生于海、串珠成链点缀其间。“千年一遇”的发展之机,唤醒了沉睡的海岛资源。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平潭成为继海南之后获批的中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这一座海岛,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向着更美的“诗和远方”,出发了!五年来,夙夜在途、筚路蓝缕,平潭以“现代化+原生态”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在体制机制、业态培育、生态环境、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先行先试,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开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伟大征程,朝着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迈进!

循梦而行 向海而生

平潭加快建设北、南、东、西部生态廊道,提升改造坛南湾、“6·8小镇”等景区,推进景区功能转型、产品创新和要素聚集。

  麒麟出东海,明珠落平潭。

  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平潭的深情牵挂,第21次踏上了美丽岚岛,一路留下殷殷嘱托。“旅游是平潭最大资源,一定要好好保护,建设国际旅游岛。”这番话语,平潭人民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赋予了平潭伟大且光荣的历史使命。自那天起,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扬帆启航。前进的道路上春风拂面。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百佳深呼吸小城、百旅会推荐旅游城市、国际最具潜力旅游目的地、2020博鳌国际旅游奖精品目的地……一面面耀眼夺目的金字招牌,不断诠释着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进程。

  五年来,平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凭借着出类拔萃的天生丽质和后天努力,平潭走出“深闺”,实力“出圈”,打响了“平潭蓝”的旅游品牌知名度。

  如今的平潭,已远不止碧海银滩,白帆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平潭正推动全域旅游建设,优化旅游供给,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满足中外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游客满意率。

  从环岛路到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面通车,从民宿客栈到高星级酒店,平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从传统滨海旅游到康体疗养游、游艇环岛游,平潭的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多元……

  平潭国际旅游岛五周岁了,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以“原生态+现代化”为主线,着力打造包括乡村旅游、文体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产品体系,平潭正朝气蓬勃,探索跨越。让我们一起成为追梦人,继续循梦而行,向海而生。

全面升级 滨海旅游魅力四射

  2日,平潭猴研岛。沿着游步道拾级而上,滨海特色风光一览无余。

  距离台湾仅68海里,猴研岛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之处。受风浪侵袭,岛上怪石嶙峋、峭壁遍布,从一座荒岛摇身变为网红“打卡”点。

  改变,源于一场轰轰烈烈的“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去年以来,平潭大力实施“6·8小镇”(猴研岛一期)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工程,结合渔村特色,先后建设猴研三岛、中心渔港68集市、渔人码头彩绘街等,打造具有两岸特色的景区IP。

  这是实验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景区档次的生动实践。

  旅游是平潭最大的资源,国际旅游岛建设如何进一步提升和丰富景区内涵?

  秉持“原生态+现代化”理念,平潭实施“七大攻坚”“八大工程”,持续推进旅游景区环境整治,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以“景区业态、内涵品质、综合功能、配套设施、管理服务”为重点,推进景区功能转型、产品创新和要素聚集。

  得益于此,一批传统观光型景区实现“旧貌换新颜”。坛南湾、石牌洋、仙人井等景区相继启动改造提升工程,通过建设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游步道、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旅游体验感实现全方位升级。平潭还在重点旅游景区、特色旅游村、环岛路等游客集聚区,建设了一批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为游客提供线路、休憩、观景、停车、医疗救急等服务。

  以平潭高铁中心站为交通枢纽,实验区有序推进环岛生态廊道及“通景路”“环景路”建设重点,加快建设北部、南部、东部、西部生态廊道,提升各大景区接线道路,实现以景引路、以路为景。

  如今,全岛“一环两纵三横”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自驾游成为备受来岚游客青睐的旅游新模式。今年上半年,来岚自驾游游客占比近70%。

遇见史前 诉说海岛文化故事

  平潭之美,在刚刚过去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绽放异彩。

  7月22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部分参会嘉宾和新闻记者走进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沿着南岛语族族群迁徙路线,开启一场寻根之旅。

  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是由国家、省级考古科研机构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共同成立的国际性考古科研基地,依托壳丘头遗址聚落群而建,是国内外南岛语族专家进行研究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福建博物院研究员、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表示,距今6500至5500年的壳丘头遗址,是福建沿海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为贝壳堆积,出土有打制石器、磨光石斧、石骨镞等,表明当时人类谋生的主要手段是海洋捕捞和狩猎。

  壳丘头遗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周边分布着规模庞大的新石器至青铜时期的聚落遗址。“壳丘头文化代表了福建史前海洋经济的肇始,其与台湾大坌坑文化的关系,证明了平潭很可能是南岛语族从大陆走向岛屿的第一块踏板。”范雪春说。

  如何让历史文化资源“活化”成旅游资产,形成乘数效应?

  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在考古勘探、文物修复、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后,在龟山遗址遮护棚开辟考古体验园,打造“考古体验+研学旅行”的创新模式,基地内还专门改造一处遗址公园规划展厅,通过声、光、电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呈现遗址公园的规划概念。

20210808_T02_01_70

  据介绍,平潭着力盘活古老的文化IP,启动建设南岛语族博物馆和祭坛,规划建设壳丘头遗址公园。同时,抓好壳丘头历史遗址群的后期考古发掘工作,推动考古、研学、教育、旅游一体发展,打造面向岛屿国家的独特文化名片。

  由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导演的大型舞台剧《平潭映象》融合海洋文化、海丝文化、妈祖文化等元素,在全国已累计演出99场次,覆盖1.37亿城市人口,有望在今年底落地平潭国际演艺中心演出,填补实验区夜间旅游演出的空白。平潭国际演艺中心规划设有大剧院、多功能厅、公共文化中心、艺术展览等,是平潭地标性建筑。

  无疑,以壳丘头遗址为轴心,一个南岛语族文化旅游集群正在平潭形成。

  6000多年的海洋特色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藤牌操、词明戏、贝雕……目前,实验区共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藤牌操、福建贝雕为省级非遗项,词明戏为市级非遗项目。

  今年初,平潭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行动方案,围绕文化补短、提质发展、文旅融合三个层面,着重突出“海防文化”“海洋文化”“渔耕文化”等本土和两岸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与培育,进一步健全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深度融合 新兴业态多点开花

  旅游旺季,平潭旅游市场加速升温。在南部湾旅游度假区,游客尽情体验水上摩托、水上飞人等项目;在海坛古城,“泼海啤酒节”为游客带来啤酒美食、篝火表演等盛宴……

  高品质、高定位开发旅游产品,是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的题中之义。

  乘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东风,平潭不断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乡村特色游、生态廊道游、海上环岛游、全岛智慧游等特色项目多点开花,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新路。

  栽好梧桐,引凤来栖。实验区陆续出台《关于鼓励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关于扶持高星级酒店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文旅政策。同时,当好“店小二”开展产业链招商、龙头招商、园区招商等,增强投资吸引力。

  “金娃娃”一个接一个落地:总投资80亿元的世茂海峡恋岛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南北街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等标志性项目正加快推进;国际邮轮港、海坛古城二期项目等融合性项目正加快建设;竹屿湾影视基地一期、旅游“四合一驿站”等特色性项目投入运营、使用。

  海上环岛游项目是平潭旅游业的新亮点。平潭推出集特色元素、多应用场景切换、科技、艺术于一体的新型海上观光体验游船——“海坛2号”,为游客提供海上观光游、公司团建、亲友聚会、婚庆典礼等定制游览服务。“‘海坛2号’航线分为南、北航线,串联滨海风光及部分景点,与陆上环岛游形成‘两环’衔接、联动发展。”平潭海上观光游轮公司董事长陈亮说。

  新常态下,业态融合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在平潭,越来越多的领域主动与旅游业相融合,释放出“1+1>2”的倍增效应。

  着眼于推动“旅游+乡村”,实验区全力优化全区乡村民宿发展布局,遴选打造一批自然禀赋有潜力、服务配套有基础的旅游特色村暨民宿重点村。其中,北港村、磹水村等古村落依托山海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农家乐、度假村等,实现旅游增收。

  深耕“旅游+体育”,平潭持续发展骑行、游泳、帆船、海钓、沙排等海洋特色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国际风筝冲浪赛、国际自行车赛、国际帆船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先后落户平潭,助力打造国际海洋体育休闲旅游目的地和运动休闲基地。

  对标国际一流,平潭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邮轮港等先后开工建设,温德姆酒店、金井世贸酒店等加快建设,清控集团红岩山庄酒店、金岚山谷酒店逐步改造提升。

  好产品也需勤吆喝。平潭还以“两岸间·大海边·游岛玩海平潭蓝”品牌为总揽,精心营销与多点宣传相结合,持续开展“平潭旅游嘉年华”“促进旅游旺季百日升温”“热气球嘉年华”“世界小姐大赛”等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聚人气、汇商机。

数字赋能 全域旅游渐入佳境

  如果说,文化寻根推动国际旅游岛从浅层“到此一游”转变为深度的文化体验。那么,“数字+”则进一步推动平潭旅游业与多行业融合和相互促进,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今年夏天,平潭“蓝眼泪”爆发引起“追泪”浪潮,屡上微博热搜,“畅游平潭”App、小程序成为游客“追泪”的好帮手。

  打开“畅游平潭”App或微信小程序,一眼可见关于“蓝眼泪”的专题信息:蓝眼泪的预告、介绍,“追泪”的地点等。5月4日晚,观音澳沙滩如梦如幻,蓝光洒落在海岸线上,及时赶来“追泪”的游客林先生激动极了:“此前就打算来平潭看‘蓝眼泪’,感谢‘畅游平潭’,果然遇到了仙境!”

  无独有偶。在“畅游平潭”的引导下,很快就找到了最方便的停车场;跟着“畅游平潭”的“智慧导览”功能,省心省力地实现了自由行……“畅游平潭”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耕智慧化旅游体验,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问题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一部手机,畅游平潭”已成现实。目前该项目已拥有一个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已建成集服务评价、投诉受理、联动执法、诚信体系、舆情监控、客流监测、产业运行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一部手机管旅游”。

  数字时代,对旅游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5G商用将带动超过8万亿元的信息消费,其中旅游是重要的垂直行业应用场景之一。

  国际旅游岛建设,更要把握数字经济红利的风口和先机。

  自《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批复五周年以来,平潭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推旅游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2020年,受疫情影响,“云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体验和分享模式。在“市长带你全福游”直播活动平潭分会场上,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吴礼源通过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实时直播的“云旅游”,带领网友“云游”岚岛,短短一个小时的直播活动收获了20多万网民的捧场与互动。

  此外,平潭还聘请明星艺人担任“平潭旅游体验官”,先后联合抖音、驴妈妈、拼多多、梨视频、去哪儿等平台,陆续推出平潭赶海追泪直播等活动,并从电商、直播、搜索三向发力,与景域驴妈妈等OTA平台合作,扩大平潭旅游产品的“铺货率”“上架率”。同时,还举办“海岸线云派对”“多多出游季·云游看中国”等线上直播活动,累计超3亿人次在线观看。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副局长翁彬介绍,对照《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平潭将围绕“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新机制”“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品质”“构建多元旅游产品体系”等方面,并重点从旅游规划体系提升、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融合创新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提升、景区景点赋能提升、旅游品牌营销提升等,进一步做大做强平潭蓝国际品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平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新航程上继续劈波斩浪,向着更美好的明天扬帆远航!

乘势而上开新局 扬帆起航再出发

    6日,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平潭举行国际旅游岛五周年建设成果新闻通报会。 郑江洛 摄

  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143名台湾导游通过换证考核取得福建省台湾导游专用证,101名台湾导游通过采信认证获得执业资格,旅游文体领域就业创业台胞约有3000多人。

  6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局长陈道金在平潭国际旅游岛五周年建设成果新闻通报会披露了上述消息。这是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五年来两岸文旅融合深度拓展的具体体现。

  2016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平潭岛成为继海南岛之后的中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

  5年来,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全面推进,取得了初创期的历史性成效,昔日无名海岛已然蜕变成旅游热岛。

  陈道金说,在深入拓展两岸文旅融合方面,平潭打造两岸旅游共同市场,引进台湾知名团队参与平潭旅游规划策划、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加强常态化交流合作,尤其是在乡村旅游、民宿经营、文创开发方面加强常态化就业合作。“平潭已初步成为两岸旅游的共同家园。”

  平潭岛上,华侨城欢乐南岛、南寨山文旅综合体、世茂海峡恋岛、南北街文化街区改造等标志性项目正加快推进,国际邮轮港、国际演艺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南岛语族、国际高端酒店、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平潭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基本形成,2019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50.2%提高至2020年的60%,基本实现了既定的国际旅游岛2020年第一阶段目标。

  从旅游体量看,《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获批以来,平潭累计接待游客243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6.01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均增速分别为12.2%、12.8%,均居福建全省前列,五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相当于前十年的2.6倍、11.4倍。

  “平潭已经从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从单一景区景点旅游向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转变,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礼源说。

  随着世界最长最美跨海公铁大桥建成通车,平潭已迈入高铁时代,平潭到台湾北、中、南部客货运航线实现全覆盖;岛内以高铁中心站为交通纽带,有序推进环岛生态廊道及通景路、环景路建设,游客游览更加便捷。

  据平潭综合实验区统计,今年上半年,平潭接待游客386.81万人次,旅游收入30.30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3.8%和176.0%,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72.7%、31.1%。其中,“五一”假日期间接待游客58.34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超16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成果展示

  2021年,是平潭国际旅游岛获批五周年的重要节点。五年来,实验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在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力推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取得了初创期的历史性成效,昔日无名海岛已然蜕变成旅游热岛。

  全域旅游有力推进

  平潭着眼全域治理、全域规划、全域共享,完善现代旅游综合治理机制;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全域规划系统,促进单一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构筑全岛生态保护系统,全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5年来实验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前列;实现全民效益共享,乡村旅游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旅游基础实质改善

  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世界最长最美跨海公铁大桥建成通车,平潭迈入高铁时代,平潭到台湾北、中、南部客货运航线实现全覆盖;岛内以高铁中心站为交通纽带,有序推进环岛生态廊道及通景路、环景路建设,游客游览更加便捷;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合理优化布局旅游集散服务体系等,完善集散、咨询、换乘、休憩、线路安排、信息服务等配套功能,基本满足游客需求;服务设施日趋优化,加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全域配套。

  业态产品丰富发展

  平潭促成新签约一批标志性、引爆性大项目、好项目,华侨城欢乐南岛、南寨山文旅综合体、世茂海峡恋岛、南北街文化街区改造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国际邮轮港、国际演艺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南岛语族、国际高端酒店、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加快建设;海上环岛游、生态廊道游、乡村特色游、环岛智慧游等滨海旅游特色产品多姿多彩,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影视旅游等融合业态提质升级。

  景区景点有效提升

  景区“停车难”等问题有效缓解;秉持“原、高、低、慢”的理念,新开发打造“68”文旅小镇、长江澳、生态廊道等一批新兴旅游景区;引进文化演艺、词明戏非遗展演等演艺产品,植入与环境融合互动的特色化创意性体验产品,形成功能聚而合、产品强而特、形态小而美的景区景点,吸引众多明星、网红打卡。

  两岸融合深度拓展

  在全国率先实现台湾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采信全覆盖,143名台湾导游在平潭通过换证考核取得福建省台湾导游专用证,101名台湾导游通过采信认证获得在岚执业资格,旅游文体领域就业创业台胞约3000多人。深入拓展两岸文旅融合,打造两岸旅游共同市场,引进台湾知名团队参与平潭旅游规划策划、项目建设、运营管理。

  旅游品牌全面打响

  以“两岸间·大海边·游岛玩海平潭蓝”品牌为总揽,持续打响梦幻蓝眼泪、千年壳丘头、百年石头厝等特色品牌,全方位营销宣传,先后荣获“2020博鳌国际旅游奖精品目的地”“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区”“百佳深呼吸小城”“百旅会推荐旅游城市”“国际最具潜力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等称号,平潭国际旅游岛影响力不断提升。

跨海而来化身“青鸟” 愿当两岸交流“信息桥”

朱王碧玉(左四)和伙伴们在台湾文化广场打卡留念

  2011年,搭乘首航的“海峡号”,她一来就相中了平潭。每年一次往返平潭与台湾,来自台湾花莲的阿美人朱王碧玉说,她愿当两岸交流的“信息桥”。

  为了把平潭的政策与资讯分享给她的亲朋好友,朱王碧玉这几年广泛邀请更多台胞来到平潭,探访南岛语族的故事,挖掘创业先机。在她的努力下,很多台胞认识了平潭,留在了平潭。

  “平潭真的很近”

  在采访中,朱王碧玉最感慨的是平潭离台湾如此之近,不仅有船可以往返,甚至还能把车开到船上,十分方便。

  自从2011年搭乘“海峡号”到平潭后,朱王碧玉便对平潭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感。2016年,她带着60多名台胞来平潭交流,载歌载舞,用她们最熟悉的方式,在舞蹈中拉近了两岸民间文艺团队的距离。

  接下来每一年,朱王碧玉每次回到台湾,都会把平潭的风土人情告诉给更多的人。她说,两岸血脉相连,少数民族是中华文化的璀璨力量,因此她有责任去推进两岸交流。

  “我现在已经把我女儿带来平潭,希望她能长期在平潭生活。”朱王碧玉说,平潭离台湾近,环境很接近花莲,在这里就像在自己的家乡一样舒适,接下来她还想把朋友的女儿邀请到平潭来学习、工作。

  “平潭政策真的很多”

  本着对平潭发展的信心,2019年,朱王碧玉果断在平潭注册了一家公司,专门经营旅游相关业务。问及为何如此心仪平潭,她回忆道,有一次和一群台胞去平潭南岛语族博物馆参观时,她发现文物上的一些图腾和阿美人的相近,让她十分亲切,因此她心里更加认可平潭。

  “这几年下来,我真觉得平潭政策很多,特别是针对我们台胞。”朱王碧玉不是把心思放在走马观花的“游赏”上,她坦言自己认真研究平潭发布的政策,就是想把合适的政策悟透了,再去找对口的行业,也有利于自己创业。

  除了政策好,朱王碧玉还和记者分享了“台陆通”APP运营公司对她的帮助,疫情防控期间,朱王碧玉没办法来平潭,一想到注册在平潭的企业没人打理,她急得不行,后来就想起了“台陆通”APP运营公司,便和负责人联系。

  “‘台陆通’的工作人员在得知我的需求后,便帮忙打理一些公司的事情,才让我在平潭的公司没有受到影响,真的很感恩。”朱王碧玉说,这也是她喜欢在平潭创业的原因之一。

  “我乐于分享平潭的美好”

  8月初,朱王碧玉再次从台湾来到平潭,刚结束隔离,她就前往台胞社区,看看这崭新小区的进展情况。台胞社区项目全力打造有“台湾味”全氛围品质社区、有“活力味”全要素服务社区、有“人情味”全链条生活社区。这也是朱王碧玉一直很关注的点。

  朱王碧玉说,她一直在平潭工作,也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次已经在台胞社区报了预售名额。据介绍,台胞社区项目是平潭历经数年调研、设计、建设后推出的一项带有首创性的惠台举措。“如果真正在平潭创业工作,那这个就是给台胞们安了真正的家。”朱王碧玉说。

  平潭综合实验区自成立以来,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朱王碧玉坦言,作为一名台胞,她也想主动参与实验区的开放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接下来她会抓好时机,邀请更多台胞来平潭看看、走走,迈出交流一小步,迎接更多新机遇。

  “这几年,平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高兴能一同见证,也更乐意去分享给更多的台胞朋友们。”朱王碧玉说。

(根据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平潭时报、人民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