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人民军队锻造“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

  开篇语:“七一勋章”由党中央设立,是党内最高荣誉。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百年风雨,无数优秀党员肩负民族之理想使命,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留下彪炳史册的光辉事迹。今年是“七一勋章”首次颁授,29名功勋党员作为全党9100多万党员的优秀代表获此殊荣。其中,有11位勋章获得者来自人民子弟兵,5位是战斗英雄,6位有过参军经历,他们的军龄或长或短,有的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有的仅有短暂的军旅生涯。这些由人民军队锻造出的“七一勋章”获得者们,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岗位作为战位,坚守职责,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听党指挥,对党忠诚!

  柴云振,四川岳池人,1926年出生,1948年加入中国解放军,1949年入党。他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新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柴云振杀敌百余人,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荣获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受伤回国后复原务农,默默奉献不提自己的功绩,成为 “活着的烈士”33年。1984年,柴云振被所属部队找到,落实了英雄待遇,但他不求名利,继续着自己的平凡生活,为地方发展调研建言,解决了大量民生问题。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安详离世,享年93岁。

  2021年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孙女柴萍代柴云振领取了“七一勋章”及证书。

  7月3日11时,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翔凤大道上人潮涌动,群众手举国旗,欢迎“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的家人载誉归来。柴兵荣、柴萍乘坐的汽车经过之处,早早在道路两旁翘首以待的家乡人民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座城,致敬一个人。柴兵荣望着车窗外流下了眼泪:“父亲虽已去世,但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没有忘记他和战友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的贡献。”

“人民军队和国民党旧军队不一样!”

渡江战役。图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26年11月,柴云振出生在四川岳池县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2岁就给地主当长工,挑起了养家的重担。1947年,他离开四川老家外出谋生,却被国民党军队强行拉了壮丁。

  他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拒绝赌钱,会被军官打一顿;送饭迟到,也会被军官往死里打;士兵们缺衣少食,叫苦不迭……柴云振想不通,为什么要呆在这样的军队里打内战。在国民党军队里,他一直是个回避作战,不愿意提枪的人。

  淮海战役打响时,柴云振带着枪,和几名士兵投奔了解放区,这里军民团结,令他耳目一新。

  “人民军队和国民党旧军队不一样!”柴云振说。这支人民的军队官兵平等、纪律严明,不是为长官卖命,而是为人民打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原本不愿意提枪打仗,打算回家务农的柴云振,自愿申请加入解放军,成为一名为解放全中国而奋斗的战士。

  1948年,柴云振加入人民解放军15军44师132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渡江战役中,柴云振和战友们驾船冲锋在前,为部队大进攻扫清障碍。当敌人的暗堡里不断喷出火舌,情急之下,他冲上前去一把抓住敌人打得滚烫的枪管,硬是将机枪从暗堡里扯了出来。这场战役,先遣队缴获了三挺重机枪和许多弹药,柴云振荣立二等功,成了渡江作战英雄。

  一路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转战华中、华南及大西南,1949年12月,解放军战士柴云振在广西,和十几个同志一起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守住朴达峰,为战友报仇!”

  当美军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时,1951年,柴云振随部队在时任15军军长秦基伟的率领下誓师出征。5月,这支英雄部队打响了惨烈的朴达峰阻击战。

  朴达峰在金化西南60多里,一旦防线被攻破,志愿军司令部、东线主力兵团等将受到威胁。1951年5月30日拂晓,美军在猛烈的炮火和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向朴达峰进攻。敌人连续多天攻击,我军半步不退。打到第六天,阵地上七连、九连全体官兵几乎全部牺牲。

  危急时刻,柴云振挺身而出。“连长牺牲了,指导员也牺牲了。怕不怕死,回不回得了家,根本就没想。”他当时只想着,“守住朴达峰,为战友报仇!”

  秦基伟将军曾亲笔记下柴云振的赫赫战功:时任八连七班长的柴云振,将全班四人分成两组,从两侧扑上第一个山头,打得敌人狼狈回逃。柴云振乘势直追,出敌不意,又夺回第二个山头,歼敌一个班……

  柴云振带着三名战士,趁着夜色反击,连续夺回3个山头。天亮后,敌人开始反扑,战友一个个倒下,山头上只剩柴云振一人。“就算死在这里,也要为战友报仇!” 他架起机枪,怀着必死的决心,将一梭梭子弹射向敌人。子弹打完了,他又同扑上来的敌人展开殊死的肉搏战。

  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头部被敌人用石头砸得血肉模糊……柴云振24处负伤,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最后昏死过去。但他为后续部队争得了时间,对巩固我军阵地起了关键作用。

  据战后统计,朴达峰阻击战中,柴云振带领全班战士击毙敌人200余人,捣毁敌指挥所一个。其中,他一人便消灭敌人上百个。志愿军总政治部授予柴云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柴云振所在部队成为英雄部队,柴云振所在八连被评为“特功八连”。在柴云振精神的鼓舞下,志愿军中相继出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英雄。

“消失”33年 他成为“活着的烈士”

曾经挂在朝鲜军事博物馆展厅里的柴云振“烈士遗像”。图源:中国空军网

  昏迷的柴云振被兄弟部队抬下山,辗转送至内蒙古包头的军区医院。九死一生被抢救回来,却因为脑部严重受伤,一直头疼头晕。医生告诉他,头上被砸出20多道深伤,能活下来是一个奇迹,他已经不适合参战。

  柴云振一从昏迷中醒来,就迫切地想重回前线作战。当得知自己无法再上前线,他不愿继续呆在后方休养。不能打仗了,但还能劳动!他说:“当兵就是为了打仗,负伤了不能打仗当然就回家种地,当兵前也是种地的嘛。”伤愈出院后,柴云振带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复原回了家乡四川广安岳池县。

  就这样,英雄柴云振在战后“消失”了。颁奖时,一级战斗英雄的勋章无人领取。

  当初在朴达峰阻击战前,因为战况紧急,登记战士姓名的文书一时失误,将柴云振的姓名写成了近音字。后来战事惨烈,一个个相熟的战友几乎全部牺牲,柴云振的去向再无人知晓。他的画像被当作“烈士遗像”存放在朝鲜军事博物里,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遗像摆在一起。

  柴云振在家乡当起了农民,一当就是33年。大家只知道他是复员军人,谁也不知道他是一位大英雄。柴云振和部队失去了联系。有人建议他给部队写信,他摇头拒绝:“我现在残疾了,找到部队也不能为国家效力,怎么能去给部队添麻烦呢?”

  回乡后,柴云振先后担任过大队长、乡长,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在共产党军队里培养的“为人民服务”精神,他一刻不曾忘记。饥荒时期,他和社员一起研究抗灾自救,把山坡荒芜的空地分给社员耕种,自己家饿着肚子喝盐开水,却把粮食拿去接济揭不开锅的乡亲。改革开放时期,他带头示范,买回两头母猪,并把母猪产下的仔猪赊借乡亲们饲养,带领群众致富。三十多年里,柴云振从未吐露自己的功绩,默默地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彰显守初心、担使命的共产党员本色。

部队不曾忘记!寻战斗英雄柴云振 

  1984年,《四川日报》上一则百余字的寻人启事打破了柴云振平静的乡村生活。

  原来,老部队一直没有忘记柴云振这位战斗英雄。1954年部队回国后,组织上指示有关部门查找柴云振的下落。由于对他的相关信息知之甚少,多次寻找都无结果。直到1984年,寻人组在走访柴云振的战友孙洪发后,得知“柴云振可能是四川人”,便两次在《四川日报》上刊登《寻战斗英雄柴云振》的启事。

  这则寻人启事被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看到。他找到父亲确认了寻人启事上的班排信息和战役名称,确定父亲就是部队要找的人。然而,柴云振并不想去当这个英雄:“全国那么大,同名同姓的那么多,不要冒领了。”

  “最起码去看看你的老战友嘛。”经过家人劝说,1984年秋,柴云振带着复员证和残废军人证,与儿子一同前往老部队驻地,见到了战友孙洪发、董贵成,依靠“断指”和“24道口子”等细节,证实了他的身份(柴云振本名“柴云正”。当年为他填名字的战友董贵成是山东人,说话的口音和四川口音不同,误将“正”写成了“振”。联系上老部队后,他顺应历史更名为“柴云振”。) 

  回到老部队的那一刻,柴云振泪流满面。这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134团3营8连7班班长柴云振,前来报到!”营门前,面对夹道欢迎的士兵们,他在心里一遍遍默念。老兵们闻讯也纷纷赶来,大家拥抱着柴云振,泣不成声……

  老首长秦基伟请他吃饭,问他有没有困难,柴云振这样说:“各人有双手,我还能劳动,虽然困难也能过活,不给国家添麻烦。”

  1985年10月,柴云振等战斗英雄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5周年纪念,金日成亲手将一枚“迟到”33年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挂在他胸前。这枚勋章,柴云振后来捐给了空降兵军史馆。

  赴朝鲜军事博物馆参观时候,柴云振亲手摘下了自己的“遗像”。“我还活着,请把这画像给我吧。”他说,“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

  柴兵荣说,自从父亲被部队找到后,很多领导都来看望过他。被问到“老英雄还有什么愿望和需求”时,柴云振回答,当年的战友全都牺牲了,只剩自己一个人活了下来,已经感到很幸福很知足了,没有别的愿望和要求。

“接受了国家的荣誉,就要为国出力” 

柴云振给来家中探望、即将启程奔赴军营的新兵们讲述战斗故事(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岳池县罗渡镇园艺场村,一条长约1.2公里的水泥路,被村民取名为“老英雄路”。这条路是在柴云振的奔走呼吁下,才从烂泥路改建成了水泥路,也成了村庄的脱贫致富路。

  离休后的柴云振被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就业、社会福利等问题,他进行广泛的走访和调查,先后提交了200多份提案议案和意见建议。“爷爷在当人大代表时,四处奔波,不断收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为了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他也曾多次求人。”柴云振的孙女柴萍说,“但爷爷从未替柴家子女求过一次特殊待遇。”

  “勋章属于牺牲的战友,家中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是战斗英雄的家人!”柴云振给家人定下一条“铁律”,不得接受任何关照优待。另外,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孙们也能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在他的影响下,二儿子柴刚光荣地成为一名军人。然而,由于疾病,柴刚英年早逝。

  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的柴云振一宿未眠……第二天,他叫来17岁的孙女柴萍:“我们家接受了国家的荣誉,就要为国出力。你二叔没了,你就准备参军吧。”翌年,柴萍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空降兵。

  “爷爷希望柴家每一代都有人参军入伍,在部队接受锻炼,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孙女柴萍说。柴云振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女和一个外孙女都当过兵。今年,柴萍的女儿也已经报名参军。

  2018年12月26日,93岁的柴云振走完了光荣的一生。追悼会上,6名从柴云振生前所在部队、空降兵某旅远道而来的官兵代表,向身披党旗的老班长柴云振敬了庄严的军礼。“对老英雄最好的祭奠,就是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续写英雄篇章。”官兵代表说。

  2021年7月6日,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郑重地将“七一勋章”摆放在柴云振的墓碑前。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在广安、在四川、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战斗英雄柴云振的事迹广为流传。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人民网、 中国军网、光明网、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 环球时报百家号、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楚天都市报、钧正平工作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等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