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1950他们正年轻》记录抗美援朝 “不忘英雄”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信息      2021-09-01 08:52:33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1950年,百余万年轻人响应祖国号召,奔赴朝鲜战场,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抗美援朝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导演宋坤儒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71年过去了,对于那场力量悬殊的战争,我们所知太少,“没有人能真正还原战争,除了经历过战争的人,这部电影拍摄的就是这样的人,纪录他们的故事,再不拍就来不及了”。

抗美援朝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将于9月3日在全国影院上映,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9月2日是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的日子。《1950他们正年轻》历时四年拍摄制作,主创团队以“真实、珍贵、热血青春”的创作初心出发,走访了近50位志愿军战士,选取了26位收录在影片中,从不同军种、不同维度还原当年的战场故事。回来的战士怎样了?当年的战场究竟有多惨烈?在军力物力悬殊的那场战斗中,这些年轻人想的是什么?“以电影的形式呈现那场战争里的人,倡议‘不忘英雄’,是我们对英雄最好的致敬。”宋坤儒表示。

中青报·中青网:您作为总导演拍摄的多部官方形象片大获好评,怎么想到拍摄一部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

宋坤儒:我的一个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要找一些老兵做采访,了解了当时战场的细节。采访的老兵越多,受到的触动就越多,我希望把这些老人的故事搬上大银幕,让更多人看到,70多年前,有那么一群人曾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筑起一道保护墙。对于那场战争,我们了解得太少,对于那场战争里的“人”,我们更是所知不多。那场战争不仅仅是爱国精神的胜利,更是中国人乐观、不服输的民族精神的胜利。

中青报·中青网: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抢救式”的拍摄?

宋坤儒:举个例子,1956年,四川荣军院伤残抗美援朝老兵有两三千人,到去年就剩下9个老兵健在。当年,那些志愿军战士十七八岁赴战场,如今他们也接近90岁高龄了,记忆和说话清楚的也不多了,纪录他们的影像很紧迫。我们电影断断续续拍摄了三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一度中断。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有几位老人过世了,没让他们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个电影,也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中青报·中青网:在采访的老兵里,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

宋坤儒:印象最深刻的是薛英杰爷爷,70多年他内心最大和最痛苦的心结,就是曾经和战友彼此承诺,活着的人要把牺牲的人带回祖国。可基于当时特殊的战场环境,他们只能亲手把牺牲的战友埋葬在朝鲜。直到他过世前还在念念不忘,希望找回战友的遗体。从2014年开始,国家陆续接志愿军遗骸回家,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祖国和人民没忘记那场战争,以及那场战争中牺牲的人。

中青报·中青网:这部电影跟以往的抗美援朝纪录片有什么不同?

宋坤儒:我觉得这是国内第一次以普通士兵的观点来呈现抗美援朝的纪录电影,另外,这个片子并没有像传统纪录片那样,刻意用时间线,章节等等作为引导的主线结构。因为在我看来,战争对于他们的人生是一个转折,对有些人来说是终止,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开启,我尝试用内在情感的连结来结构整个电影。

中青报·中青网:你觉得这部电影吸引年轻人的地方在哪里?

宋坤儒:这些老人身上流露出来的正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直延续的打不垮、拖不烂、不服输的民族精神,这也是年轻人在新时代所需要的精神。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在中国的1950年,有这样许许多多普通的年轻人远离家乡,面对完全不同维度的对手,勇敢地打了这场立国之战。他们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东西,乃至生命。画面中虽然是老人,但是故事讲述的主人公都是15-18岁的年轻人。这部电影不仅仅纪录那场战争,更是纪录一首“青春”的赞歌。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吴晓东  |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