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
首页
中华
文化

《唐宫夜宴》“出圈”彰显中华文化底蕴

《唐宫夜宴》“出圈”彰显中华文化底蕴
近日,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惊艳四方,这支5分多钟的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节目中还穿插了水墨画,展示了妇好鸮尊、莲鹤方壶 、贾湖骨笛 、簪花仕女图等国宝,像是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

古典舞《唐宫夜宴》火爆 “出圈”

 

河南春晚截图 

  近日,在网上最火的话题,估计就是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了,截至大年初六,《唐宫夜宴》在微博累计观看量超过了4776万次,#河南春晚总导演回应节目出圈#这个话题的微博阅读量已达到10.2亿。播出后在微博和抖音上还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和人民日报的盛赞。真正用心做的节目,观众当然不可能不买账,网友们也给予了一致好评!这次《唐宫夜宴》的出圈,也说明了现在我们观众人群的审美水平真的越来越高,而这样弘扬中国传统的节目,才是我们真正想要见到并且传递出国门的“中国风”!

        古典舞《唐宫夜宴》凭什么“出圈”成为爆款作品

        复刻唐代生活场景的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上热搜走红

        时尚之美让传统文化破壁出圈

        这是什么神仙节目,播出5天还能霸占热搜?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详解《唐宫夜宴》为何“出圈”

新技术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河南春晚截图 

  传统就是古板?传统文化就是老一套?错!关键是用什么表现形式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被受众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接受。

  河南春晚并非《唐宫夜宴》首度亮相,它首演于2020年10月16日——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活动现场。这次改编,最大的改变是通过时间、地点的变化把整段舞蹈分段切换,利用抠像、三维、AR等数字技术做了“二次创作”。演员们在舞台录制了一遍,又在棚内录制了一天,最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合成,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制造出“博物馆奇妙夜”的梦境,将电视文艺与技术革新的融合推到新的影视艺术美学高度。

  《唐宫夜宴》的另一大创新是将国宝、国风、国潮“融”于一炉。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多件国宝的加入,不仅为俏皮轻盈的舞蹈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让观众对节目的回味无限延长。

        “出圈”的文化节目给媒体融合带来启示

        中青网评:以文艺创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唐宫夜宴》“火出圈”背后:结合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生活

        《唐宫夜宴》舞翩跹 从传统画卷中奏出的文化强音

《唐宫夜宴》“火出圈”背后

 

河南春晚截图

  陈琳是郑州歌舞剧院的舞蹈编导,也是《唐宫夜宴》的主创之一。为最大程度还原唐俑的真实形态,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陈琳团队对唐俑文物及古画进行了大量研究。唐人以胖为美,而现代舞蹈演员都很纤瘦。最终,团队选择在嘴里塞医用脱脂棉球来让演员们的脸完美地“胖”起来,又用海绵假体衣让身体“胖”起来。就这样,身着唐三彩色样纱衣、脸画风靡唐代的“斜红”妆容,胖胖的唐乐舞俑“复活”了。

        《唐宫夜宴》节目主创陈琳:唐三彩是灵感来源之一

        主创回应《唐宫夜宴》“火出圈”:将继续挖掘中原文化

        刷屏的《唐宫夜宴》,演员们衣服塞海绵嘴里含棉花……

        《唐宫夜宴》:走红的唐朝美人,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        

历史上的“大唐胖妞”究竟有多酷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抹浓红傍脸斜”,斜红是一种特殊的面饰。面妆之俗,隋唐五代十分盛行。古代女子虽没有眼下这么多种类的化妆品,但热爱化妆的心却没有丝毫减少。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子可以参加更多社会活动,骑马或出行时,穿男装无疑更方便。着胡服、戴帽,唐朝女子的这番打扮,凸显了当时唐代女子对男女平等意识的追求,反映了她们社会地位提高的历史事实。

  盛唐以壮硕而非传统的纤瘦为美,反映出彼时女性的自信与旺盛生命力,那些时髦的服饰便是其青春、快乐精神风貌的折射。这样的审美时尚,在当下或许也有参考价值。

    穿男装、着胡服,“大唐胖妞”有多酷?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立体呈现“衣冠里的中国”

    快看!洛阳博物馆的陶俑“复活”了!

        《唐宫夜宴》中唐宫小姐姐 “唐朝少女”的原型——唐三彩女俑

传统文化的创新呈现助推文化自信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唐宫夜宴》火了一直默默无闻的唐乐舞俑。而近年来,包括《国家宝藏》等创意文化节目,也让一度清冷的博物馆成为观众的热门打卡地,就连冷门的考古学也备受关注,各大博物馆根据馆藏文物打造的文创产品销量十分可观。

  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看来,这些积极的变化均源于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起来。“中华悠久的历史,不应该是教科书里的那几行文字,它们是鲜活的,有情感的,甚至是有温度的,对传统文化艺术性地呈现,能拉近当代人与历史的距离。”史家珍表示,《唐宫夜宴》舞蹈能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既传承了历史,也有了当代的创新,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重塑“唐宫小姐姐”二次元形象

    《唐宫夜宴》“出圈”:历史如何滋养今天的我们?

    《唐宫夜宴》带“火”文物 游客争相打卡河南博物院

    《唐宫夜宴》火了,“复活”这群“唐朝胖妞儿”的人这样说……

    (资料综合光明日报、中新网、新华网、人民网、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郑州日报、河南日报、成都商报等)

编辑策划:王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