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明身份人员活动!”深秋,内蒙古某边境地区,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演练悄然展开,某边防部队监控室值班人员迅速向上级报告情况后启动应急预案,附近巡逻分队赶赴目标区域,无人机前出侦察情况,指挥人员通过视频系统指挥抓捕……
“从发现‘敌情’到成功抓获,快速精准、一气呵成,得益于一批新型装备的广泛使用。”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北疆边防部队、驻地党委政府和相关单位等多方形成合力,积极推动边防一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前端视频监控、侦察无人机、巡逻车、视频指挥系统……如今,穿行在北疆边防,记者发现,守护边防一线的“耳目”焕然一新。正是这些“新”,让北疆更加稳固繁荣。
“新装备”,是某边防营教导员王立君口中的高频词。他告诉记者,官兵通过视频监控第一时间发现情况,及时做出预判;巡逻分队乘坐巡逻车,迅速抵达;无人机实时传送最新画面,指挥人员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指挥应对,边境防卫效率进一步提高。
新装备的广泛使用,也使边防部队的执勤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王立君告诉记者,过去是定期乘车、骑马、徒步全线巡查,现在是针对监控盲区和管控重点常态执勤,执勤距离大大缩短,全线覆盖次数大大提高。对监控覆盖区域,官兵只需坐在屏幕前便可尽览边防线上的一草一木。今年以来,通过新装备有效处置、阻止了多起人畜抵边、越界等情况。
在老兵李长月眼中,新设施的启用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边防的喜人变化之一:“住楼房、喝纯净水、用长明电,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变成了现实。”
在北疆边防,哨所往往地处偏远,没有社会依托,官兵用水、用电、住房等问题难以保障。李长月告诉记者,过去,一些哨所点位因距电网远,传输过程电能损耗大,迟迟没有开通传输线路。一些点位虽然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供电方式,但受日照、风力等因素影响,电力供应不稳定。还有的点位因为环境恶劣、道路不通,官兵晚上搭帐篷睡睡袋,遇有大风沙,帐篷常被刮跑,只能在车上过夜。
近年来,针对这些实际问题,驻地边防委员会成立由当地党委政府牵头,部队、发改委、自然资源局、林草局、电力公司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逐点位研究解决办法,集中“疏通”项目建设的堵点卡点。
修哨楼、打水井、铺砂路……在军地共同努力下,一项项工程相继完工,涓涓暖流润兵心,多个点位的官兵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记者眼中的“新”,除了新装备、新设施,还有新技术。
凌晨一点,刚上岗的某边防旅值班员张俊熟练操作着视频监控系统,观察边境前沿动态。可就在不久前,他还在为监控设备经常出现问题而犯难。
什么原因?“北疆草原全年积雪期长达6个月,冬季气温有时会达到-40℃。在这种严寒天气下,蓄电池的电解液容易冻结。如果不能及时进行人工干预缓解,电池性能会急剧下降甚至损坏,对视频监控系统造成影响。如遇大雪封山,技术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更换。如何保证边境一线视频监控供能充足稳定,一直是个大问题。”张俊介绍。
一次偶然的机会,该旅领导了解到稀土电池具有耐严寒、高容量、绿色环保等特点,能保证电池在-40℃至70℃环境下正常充放电,且技术比较成熟。能不能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无人值守的监控前端设备?经过反复考察,他们和一家企业达成协议,由该旅业务部门和厂家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到一线实地检测电池使用情况,论证该产品在极端天气下运行的稳定性。经过对首套安装稀土电池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反复调试,监控前端运行状态良好,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
目前,稀土电池正在边防一线推广。稀土电池与锂电池共同为临时执勤点供电的新方法,也在哨所升级建设中得到运用。
移动指挥所、多媒体传输系统、新式移动板房,记者采访期间,又一批新装备即将入列北疆边防。
“这些新装备、新设施、新技术,让祖国的边关更加安全稳固!”某边防旅政委高慧锋告诉记者。
哨所暖如春
图/季文超 文/王 挺
我是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三角山边防连的一名上士。10月上旬,内蒙古阿尔山地区迎来首次降雪,室外最低气温降至-10℃,可三角山哨所的室内温度却达19℃。
三角山全年积雪期长达6个月,冬季最低气温达-40℃左右。以前,哨所保暖不好,到了冬季室内也十分寒冷。这几年,为了改善哨所官兵的生活条件,部队为哨所更换了锅炉,新建了厨房、卫生间、活动室,驻地政府还为哨所墙体加装了保温层。如今,即便在极寒天气条件下,哨所内也温暖如春,饭菜更是热乎乎的!
2014年,习主席踏冰雪、冒严寒视察三角山边防连,勉励官兵“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现在哨所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一定要传承好老边防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进一步坚定扎根边防、守卫边防、建功边防的信念,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关爱,不辜负习主席的嘱托。
上图:未加保温层的三角山哨所。
下图:加装保温层后焕然一新的三角山哨所。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