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大运河文化带怎么建?戴斌:坚持家国天下与人间烟火的统一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信息      2021-10-25 13:03:10

  大运河文化带怎么建?戴斌:坚持家国天下与人间烟火的统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发言。王刚 摄

  中新网杭州10月22日电(童笑雨)“没有人间烟火的关注,文化不可能传得开、留得下。”10月2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上,谈及大运河文化带怎么建、如何融时,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这样形容:万丈红尘最温暖。他说,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就是家国天下和人间烟火的有机统一。

  中国大运河延绵千年,连接了南北,滋养了一方文化。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吹响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冲锋号。

  如何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是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时代必答题。戴斌提到,当前各地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资源、轻市场,重建设、轻运营,重历史记忆、轻当代感知的现象。

活动海报。 主办方供图

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他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找到大运河面向未来的场景,让游客与大运河沿线城市居民一道去体味历史、分享现在。

  “繁华不只为追忆。我们应当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大运河的生活功能。”他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既要有家国天下的格局,也要有人间烟火。

  在他眼里,家国天下即沿线省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沿岸各节点城市错位发展,形成特色;人间烟火即关注民众需求。

  “不能一说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就比着建规模越来越大的博物馆,比着开规格越来越高的研讨会;不能一说旅游发展,就比着开发高等级景区和度假区,比着投资大型旅游演艺、历史文化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项目。”戴斌说,这些项目和活动不是不能建设,而是要看财力允许不允许、市场支撑不支撑,当地有没有内生性的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需求。

  其中最核心的,是关注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感受。在戴斌看来,相对于山水林草等自然资源和遗址遗产等历史资源,源于生活、面向当下的文化,对民众的吸引力更大。

  他提到了今天在现场看到的运河沿岸风情照。其中有一张描述的是一位老大爷在运河边舞龙的场景。

  “这才是真实的大运河。”戴斌直言不讳。他说,日常化的文化才是我们要的,而非标志性的文化。“我们不仅要听专家怎么说、听游客怎么想,还要看市场怎么做。”

  有人文、有风景,有书卷气,也有烟火气。这是戴斌眼中人们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需求,是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方向,也是国际社会想要看到的中国大运河。

  他说,大运文化带建设,既要有历史文化的自觉传承,也要有国际视域的当代表达。如何对外讲好中国的大运河故事?

  他认为,中国要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旅游市场,不能过于强调自己的独特性甚至唯一性。法国米迪运河、比利时中央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等五条运河先于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他认为,中国要用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平台,以及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文化和旅游部长会等双边多边机制,加强运河领域的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政府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也要“走出去”。

  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运河集团、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拱墅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新闻图片网、北京月讯杂志社承办。

  2021京杭对话旨在打造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开放平台、传播平台、创新平台、国际平台,发挥京杭两端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多地、多点、多方联动参与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共同行动,突出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提升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的国际影响力。(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作者:童笑雨  |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