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在采自“古鱼王国”云南曲靖的盔甲鱼类化石材料中,梳理发现一件4.2亿年前最大真盔甲鱼类——漫游憨鱼化石,并和新发现的另一件化石一起,最新研究揭示其具有现生魔鬼鱼一样的腹面鳃孔(也称外鳃孔),为探讨盔甲鱼类的生活习性及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图为10月26日下午,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盖志琨在北京展示两件漫游憨鱼新化石材料。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这项古鱼化石研究重要进展成果论文,近日已在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上以封面文章发表。
10月2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在采自“古鱼王国”云南曲靖的盔甲鱼类化石材料中,梳理发现一件4.2亿年前最大真盔甲鱼类——漫游憨鱼化石,并和新发现的另一件化石一起,最新研究揭示其具有现生魔鬼鱼一样的腹面鳃孔(也称外鳃孔),为探讨盔甲鱼类的生活习性及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这项古鱼化石研究重要进展成果论文,近日已在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上以封面文章发表。图为10月26日下午,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盖志琨在北京介绍漫游憨鱼复原图。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