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寺谜语,湖北省宜都市青林寺村地方民间文学。青林寺的谜语数量丰富,约有5000则,品类繁多,物谜、事谜、字谜都有。谜语中很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与艺术品位,体物入微,情思奇巧。
2006年,青林寺谜语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林寺位于湖北宜都市西南部长江与清江的交汇处,青林寺村就得名于青林寺,该寺始建于盛唐,扩建于明代,曾是香客云集,人文荟萃之地。悠久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这一方水土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文化氛围,积淀了数量可观的民间文学资料,据说青林寺的谜语就是从那时传于今日的。
青林寺村汉族人民和土家族人民世代和谐共处,谜语、谚语、歇后语和故事传说在这里都很流行,而村民最为喜爱的还是谜语。
艺术特征
乡土气息浓郁,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物产、风尚习俗,村民生活劳作方式及器具等,都透过谜面与谜底表现得极为鲜活生动。
青林寺谜语数量多,约有5000则,品类繁多,物谜、事谜、字谜都有。
谜歌全国少有。
谜语朴实无华。
内容结构
从形式上看,青林寺谜语通常为民谣句式,语言表达通俗形象,方言特色鲜明。
从内容上看,青林寺谜语涉及广泛,可谓包罗万象。自然资源、气候物产、风尚习俗、劳作生活、日常用具、现代物品、语言文字,大凡感官所及,皆可入谜。其中有许多反映旧时代的事谜和物谜,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个村落的历史演进和历史渊源,表现有厚重的历史感;同时新生事物往往即时成为制谜对象,反映出其谜语与时俱进的鲜活性,折射出了青林寺农民文化知识的提升及科学进步的闪光。
在青林寺将谜语运用传统农事活动,适用群体劳动的需要。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青林寺的农民,种植的是果园,没有了种植稻谷、工米的薅草活动,也就不需要薅草锣鼓,不需要唱薅草锣鼓歌了;基建工地的是机械,勿需抬运货物,这也就不再需要喊劳动号子。可以说,在青林寺,谜歌已经退出了传统农事活动。
时至今日,谜歌的唯一阵地便是丧堂,只有丧鼓歌中还保留着大量的谜歌,是因为谜歌还能起到悼节亡人、慰生者、娱众人的作用。
2000年来,青林寺谜语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对研究中国文学、民俗学、方志学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中有许多反映旧时代的事谜和物谜,不但从深度上揭示了这个峡江村落的历史演进和历史渊源,更从广度上折射出青林寺农民文化知识的提升及科学意识的闪光。乡民们在后来的制谜实践中,把自己的道德要求和做人标准融入谜语,促进了一方风气的根本好转。 在青林寺,人们通过猜谜活动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并且,谜语已经成为激发孩子们识字兴趣的重要手段,村小学也开设了专门的制谜课程。蔚然成风的猜谜活动对开启心智,加强文化熏陶所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