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
首页
中华
文化

2020年文化年终盘点之申遗保护

2020年文化年终盘点之申遗保护
2020年,我国申遗成果丰硕:太极拳、“送王船”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天宝陂、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园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湖南湘西、甘肃张掖晋级世界地质公园。遗产保护方面,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太极拳、送王船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航拍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广场千人太极表演。(来源:中新网)

送王船阵头表演。(来源:中新网)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中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入策划]  
 

中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拼图

    12月8日,福建省福清天宝陂、陕西省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省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广东省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成为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进入策划]


湖南湘西、甘肃张掖晋级世界地质公园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红石林。(来源:中国网)

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张掖丹霞地貌。(来源:中新网)

    7月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9次会议上,中国推荐申报的湖南湘西、甘肃张掖两处地质公园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升至41处,超过全球161处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进入策划]


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第六批古籍名录-《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来源:人民网)

湖北省图书馆《大方广佛华严经》。(来源:人民网)

    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52部)和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23个)。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涵盖中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载体形态、不同装帧形式的各类珍贵典籍,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多元化的特点。其中先秦两汉时期简帛23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古籍29部,宋辽夏金元时期古籍91部,明清时期古籍50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94部,涵盖于阗文、藏文、蒙古文等9种民族文字;其他文字古籍12部。>>>[进入策划]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瑞金 维修后的云石山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含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共中央分局)旧址。(来源:国际在线)

    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为主体的22个片区进入名单。

    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国家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为主体,统筹考虑红军长征、西路军、东北抗日联军的革命史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新疆人民的革命活动,坚持以革命史实为基础、以党史权威文献和中共党史研究最新成果为参考、以革命文物为依据,确定片区共计22个。>>>[进入策划


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来源:央广网)

    9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包括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辽宁旅顺口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江苏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详文]

    10月底,国家文物局官网披露了这6处示范区分别承担的“任务”。>>>[详文]


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拼图

    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部署,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举办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展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风采,让广大观众领略文物之美、生活之美、发展之美。>>>[进入策划]


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

图为会议现场。江杨烨 摄(来源:中新网)

    11月4日,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暨城市市长论坛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召开。本次年会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与会者分享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就世界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世界遗产与考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良渚遗址保护实践经验等交流研讨。这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会首次改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进入策划]


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

一首吟诵,拉开了运博会的帷幕。(来源:中新网)

非遗项目展位前人头涌动。(来源:中新网)

    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9月3日至7日举办。本届博览会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线下主会场设在无锡市、分会场设在淮安市。借助运博会“舞台”,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大运河古今交融、生生不息的魅力图景。

    9月5日晚,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分会场暨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正式启动。来自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以及江苏省13市的110余项非遗项目,齐聚江苏淮安里运河畔。>>>[进入策划]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

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管委供图(来源:中新网)

图为良渚文创产品。(来源:中新网)

   良渚古城,曾被多位中国考古学泰斗誉为“中华第一城”,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实证。去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良渚遗址公园内5G信号全覆盖,科技监测有大数据支撑,“云展览”精彩纷呈,研学联盟让良渚文化走近青少年……一年来,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开展得有声有色。>>>[进入策划]


二里头遗址启动申遗前期工作

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来源:新华网)

    2月底,河南省文物局明确在今年推进二里头申遗的前期工作,将尽快编制好申遗文本,争取使遗址早日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进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目前,洛阳市文物局正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偃师市等单位开展合作,收集筛选相关基础考古材料、二里头地形图及测绘图等资料,为编制申遗文本奠定基础。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随着申遗前期工作的启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丰富内涵将得到充分保护与利用。>>>[进入策划]


须弥山石窟修复保护

    专业文物修复团队对壁画进行修复。原州区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供图(来源:中新网)

    宁夏须弥山石窟现存大小石窟162个、造像1000余尊,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的崖壁上。石窟初创于北魏,兴盛于北周、唐和明,距今1500多年历史,是宁夏境内最大的石窟群。历经千年自然风化侵蚀,特别是1920年里氏8.5级的海原大地震的破坏,须弥山石窟“山崩窟塌造像损毁”。1984年,“遍体鳞伤”的须弥山石窟迎来首次抢险加固修缮。今年4月份,须弥山石窟再次启动“全面体检”和“闭关治疗”,同时对现存185.47平方米的壁画进行修复。>>>[详文]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