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斛珠夫人》口碑“滑铁卢”尴尬了谁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观察      2021-11-26 13:21:36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杨幂与陈伟霆主演的《斛珠夫人》口碑“扑街”

  黄启哲

  不出意外地,《斛珠夫人》口碑迎来滑铁卢。作为腾讯视频在今年播出的最后一个“S+”项目,尽管有成熟IP作为基础、大制作高经费也使得特效服化保持一定水准,各大社交平台有关主演和剧情的热搜话题更是一个接着一个,然而却没能挽回作品颓势。某影视平台的网友打分跌至4.9分,演员演技平庸、故事架构套路化、情节不合逻辑、过度磨皮美颜让角色失真等古装偶像剧“顽疾”一个不落。今年的最后一个重磅项目“扑街”,让业界忍不住发出感慨——古装偶像剧已经“穷途末路”了吗?

  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要知道,对于看仙侠、古装言情网文、影视成长起来的网生代来说,古装偶像剧已经成为消费刚需、成为当代流行文化难以回避和忽视的一支。从《仙剑奇侠传》横空出世至今的十多年里,不乏《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古装仙侠“爆款”,成就一批青年演员,也让平台找到了“大制作+大IP+顶流演员”这样一个成功法则。表面上看,“大”所指向的庞大受众基数,确实能为作品热度提供“三保险”。

  然而顾了“面子”,也得及时修补“里子”。当题材的新鲜感过去,颜值画面带来的惊艳不再,演员表演、叙事空洞、设定同质化的短板都被充分暴露出来。有评论将今年视作古装偶像剧集体“翻车”的一年。盘点《骊歌行》《千古玦尘》《君九龄》《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皎若云间月》《嘉南传》等一水作品,数量着实不小,可评分没有一个迈进及格线——当观众预期提高,原地踏步的作品就显得不合时宜、缺乏诚意。

  或许,之于古装仙侠偶像剧,《斛珠夫人》“大制作+大IP+顶流演员”的这次失灵来得正是时候。这倒逼创作者思考,要想让这一中国特有影视类型得到更好发展,是否应该挥别小情小爱与权谋宫斗的小格局,而尝试去承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彰显家国情怀的命题。

  古装偶像剧的最大卖点“唯美”正在被消解异化

  《斛珠夫人》改编自《九州》系列的同名网络小说。作为拥有庞大网络小说基数的大IP,《九州》此前已有《九州天空城》《九州·海上牧云记》《九州缥缈录》《鲛珠传》等一批影视翻拍作品。此次再度改编,平台显然寄予厚望,将其定位“S+”级,即资源配置最高级别的影视项目。然而《斛珠夫人》却出师不利,男女主角的定妆照和片花刚一公布,就收获网友的吐槽——磨皮、滤镜开得过重,没能掩盖主演差强人意的表演,没能抹去场景道具的塑料感,反倒是模糊了演员下巴脖子的界限,让画面色彩更加失真。

  唯美,这一古装仙侠偶像剧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卖点,正在被主创对美“用力过猛”的错位追求,而被消解和异化。

  曾几何时,养眼的男女主角、诗意的场景、仙气飘飘的服饰、略带古雅的台词,连同深情的古风主题曲,构成了一套古装偶像剧独特的审美体系。古装仙侠偶像剧对于历史和传统的还原度,远不及历史正剧,但却着实为既有的偶像剧流行文化蒙上一层“间离”的朦胧美,而让年轻观众更有亲近感。

  遗憾的是,古装偶像剧对于创作这种朦胧美的自觉似乎也仅限于此,甚至是一步步倒退。《斛珠夫人》中不见典丽的辞藻,通篇都是简单直接的白话;剧中人各个武艺高强,可剧中不仅找不到一场值得回味的打戏,就连演员基本的仪态也欠奉;不见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意情景,取而代之的是对日本“枯山水”的滥用。这样的审美异化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出现引发网友集体吐槽的男主角“龙须造型”——大制作可以带来大场景,却无法解决审美的错位。

  流水的剧名铁打的“师徒虐恋”,古偶故事同质化严重

  当下古装偶像剧不但对“唯美”产生了异化和消解,在影视剧安身立命之本的故事上,也出了问题。

  《斛珠夫人》中,渔女海市生长的小镇因无力交付皇帝征收的珠税惨遭屠村。生死存亡之际,海市被皇帝身边的权臣方诸所救,背负家族仇恨的海市选择拜在其门下。在协助师父方诸守护王朝的过程中,也对其暗生情愫。伴随剧情展开,很多观众就发现,难以逾越世俗观念的虐心恋情,夹杂帝王权臣与奇女子的多角关系,辅之以浮于表面的权谋宫斗,这不是过去古装偶像剧一贯的套路?

  从《花千骨》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近年的古装仙侠偶像剧的男女主角,无一不是“清冷高傲师父+俏皮机灵女徒弟”的角色设定。网友感慨,真是流水的剧名,铁打的“师徒虐恋”。如果说从前三两年一部的相似设定,还不至于激起观众的审美疲劳;那么今年密集陆续播出的《千古玦尘》《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斛珠夫人》,频繁以“师徒虐恋”进行视觉轰炸,已经让观众产生了反感。有影评人对此直言不讳:且不说剧情的高度同质化凸显古装偶像剧创作的乏力疲软,单从公序良俗角度看,影视剧过分宣扬这种有违道德的“禁忌之恋”,恐怕会对青少年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斛珠夫人》男女主角的情感线似曾相识,就连男女配角之间的情感纠葛在网络文学圈也早有专属名词——替身文学。指的是一方将另一方视作昔日恋人的替代品,此前的《甄嬛传》中甄嬛与皇帝关系便是这类的代表。

  其实,对于长期消费这类网络文学、影视作品的观众来说,套路化创作并非不可接受,关键在于创作者如何在基础的设定上,用更多细节加以丰满剧情、丰富人物,让观众对作品呈现的情感关系更有代入感、对故事传达的主题内容更有获得感。遗憾的是,古装偶像剧绝大多数设定于架空的历史背景中,抽离了真实的依傍,又疏于世界观的精细架构,套路化的情感关系呈现,也只剩下展现甜蜜的“撒糖”和制造矛盾冲突的“虐心”两个极端化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

  “大制作+大IP+顶流演员”的安全牌,打到最后还安全吗?

  “只要主演不尴尬,尴尬的就是观众”“花了钱的流水线艺术废品”,尽管古装偶像剧的营销铺天盖地,然而还是无法掩盖网友的犀利评价之声。

  对此,演员和主创团队为作品滑铁卢或许负有一定责任。不过,我们更该追问的,是选中他们,一再以这一模式炮制古装偶像剧的平台。其实,早在几年前,互联网平台主导下的“大制作+大IP+顶流演员”模式,就被证实不再奏效,反倒是《传闻中的陈芊芊》《御赐小仵作》等一批新人新作杀出重围,成为流量“黑马”。这一度让业界和观众期待,影视创作能够回归理性,培植更多精耕细作、具有创新叙事的“小作品”。然而翻看某平台公布的2022年片单,剧集品质未知,但模式显然还是没能跳脱这一窠臼。

  平台为何如此执着?业界猜测,这可能是互联网思维下对于大项目风险控制后的安全牌——相比于反套路的原创故事和观众缘尚未得到验证的新面孔,平台宁愿启用已经拥有一定受众群的大IP和知名演员。即便演员在厚重的美颜滤镜下也再难呈现出“少年感”“少女感”,即便大IP仍旧操持的是师徒虐恋、替身文学的固有模板,至少他们曾被市场验证过,至少他们还拥有粉丝这样的基本盘。只是,“刚需”也被新类型迭代的风险,“基本盘”也有被新市场压缩的一天。到那时,“大制作+大IP+顶流演员”这一安全牌,还会安全吗?

来源:文汇报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黄启哲  |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