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文化领域“十四五”相关规划相继出台,确定了今后五年文化领域各个行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内容,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针对近年来文娱行业出现的各种乱象,有关部门今年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自9月份起,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数次发声,对演艺行业及从业人员提出更具体的新要求,集中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此外,国家文物局就博物馆改革发展和加强桥梁文物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还出台了文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博)
6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规划》集中体现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全面推进“一个工程、七大体系”,清晰勾勒出“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民生路径。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将大幅跃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将迈上新的台阶,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将达到新的高度。>>>【进入策划】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图片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系统部署指导文化和旅游系统文化产业工作,描绘文化产业发展蓝图。规划从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供需两端结构优化升级、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激发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培育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等7个方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并通过8个专栏列出44个重点举措、工程项目,着力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详文】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图片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规划明确,完善非遗传承体验设施体系,统筹建设利用好国家非遗馆,建设20个国家级非遗馆。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地方非遗馆,推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配套改建新建传承体验中心,鼓励建设具有民族、地域、行业特色的非遗专题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遗传承体验设施,形成包括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在内,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
《长津湖》海报(来源:人民网)
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官网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对未来五年中国电影发展进行了谋篇布局。文件中提到,“十四五”时期,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每年重点推出10 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 50 部左右。 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 10 万块,结构分布更加合理等发展目标。此外,《规划》还提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等。>>>【进入策划】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
观众参观科技创新成就展展出的文物修复保护科技。(来源:新华社)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规划共十三部分,总体上呈现保护第一、推动“五业并进”、科技人才双轮驱动、国内国际双向发力、多方协同凝聚合力的特点。规划设置了6类21个指标,明确了10方面重点任务。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与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撑文物保护研究利用,考古成果实证我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博物馆强国建设成效显著,红色基因得到有效传承,根植于深厚历史文化遗产的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显著增强。>>>【进入策划】
《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永顺县老司城遗址。(来源:湖南日报)
《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日前公布,明确了该领域2021年至2025年的14项重点任务,包括建设20个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实现60至70处大遗址对外开放;建设10至15处高水平遗址博物馆等……
提出到2025年大遗址保护利用总体格局基本成型,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总体安全,大遗址考古研究、保护管理、展示利用、教育休闲、传承创新、传播交流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中国特色大遗址保护利用理论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彰显。>>>【进入策划】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
第29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21·秋季)会场。(来源:中新网)
10月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在总体十二章的规划内容中,从当前的形势与任务到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从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舆论引导创新体系,到加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传播,从科技创新、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管理优化、国际传播等方面做了重要部署。>>>【详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娱行业近年来在蓬勃发展之余也出现了很多乱象,大量社会资本裹挟着算法、流量逻辑涌入文艺领域,滋生了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耽改”之风、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歪风邪气,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
2月5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演艺人员应当自觉遵守的从业规范,涵盖遵守社会公德、坚守契约精神、尊重合作团队与合作对象等十项义务性、责任性条款,以及十五项禁止性条款。
继今年6月15日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之后,有关部门亦针对行业乱象有了新动作。自9月2日起,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数次发声,对演艺行业及从业人员提出更具体的新要求,集中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
对劣迹艺人必须“零容忍”。中新社发
《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等一系列重磅文件的密集出台,对下一步整治行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对违法、失德、失范艺人“零容忍”!加大力度打击“饭圈”、天价片酬、畸形审美、“耽改”之风等娱乐界乱象!既切除病灶,也铲除病根,重新培育、打造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态。>>>【进入策划】
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对违法失德明星艺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全网统一标准,严防违法失德明星艺人转移阵地、“曲线复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1月,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试行)》《文物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试行)》《重大文物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试行)》(简称“三项制度”),严格规范文物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文物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文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点针对文物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详文】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新华社发(来源:新华网)
4月,为进一步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实现博物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根本性转变,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历时近3年,研究起草并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进入策划】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前,从老百姓衣食住行到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互联网无处不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9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包括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等内容,坚决打击网络乱象,清朗网络空间。专家表示,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打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势在必行。>>>【详文】
各行各业的文物修复师。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中新网)
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充分考虑文物修复师从业特征及基本要求,规定了文物修复师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对文物修复师相应等级技能鉴定评价、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及综合评审方法和方式进行了要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这是我国文物行业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将推动文物修复向社会开放,对文物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详文】
(图片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12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母版制作规范》公示截止。新规对电视剧母版制作要求的时长、署名、图像、声音、字幕、封装格式和技术质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给出了声画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其中,未来观众体验最大的变化将是,常规剧集正片时长将不少于41分钟,过去30分钟左右的弹性片长剧集不再合规;另外,每集结尾画面与下一集的开始画面如有重复内容,时长将不超过30秒,靠前情回顾、下集预告“抻”片长、“注水”剧情的情况将被有效遏制。>>>【详文】
坚决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李法明/图(来源:工人日报)
4月,为维护文物真实性和历史文化遗产尊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坚决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坚持保护第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要站在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山寨文物造成资源浪费、讹传历史文化、破坏自然与文化风貌等负面影响,旗帜鲜明反对滥建我国和外国山寨文物,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历史古迹。>>>【详文】
民众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票务中心购票。(来源:中新网)
为有效打击“黄牛”生存空间,完善演出票务管理,治理行业乱象,实现演出领域数字化建设,文化和旅游部颁布了《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于8月19日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规范》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牵头起草,被业界解读为将解决长期存在的“黄牛票”等乱象。>>>【详文】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12月,为提升短视频内容质量,遏制错误虚假有害内容传播蔓延,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和《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细则》中列举了100种短视频节目及其标题、名称、评论、弹幕、表情包等,其语言、表演、字幕、画面、音乐、音效中不得出现的内容,其中包括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表现未成年人早恋的,以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滥用毒品等不良行为,破坏生态环境,虐待动物,捕杀、食用国家保护类动物等。>>>【详文】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7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公布。方案提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等四方面重点任务,让中医药进一步融入大众生活。明确指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详文】
四川泸定桥。(来源:百度百科)
6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桥梁文物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文物安全纳入地方防灾减灾体系,组织协调文物、应急管理、水利、气象、交通、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制定预案并实施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加强信息共享、监测预警、应急演练和人员培训等,合力做好桥梁文物的防灾减灾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时,应统筹考虑桥梁文物防灾减灾需求。地方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桥梁文物保护和安全的监管责任,开展桥梁文物防灾减灾管理工作,及时公布相关文物信息。>>>【详文】
(来源:环球网)
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对2019版《细则》进行全面修订,完善了原有21类100条标准,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泛娱乐化、低俗庸俗媚俗问题的新表现,以及泛娱乐化恶化舆论生态、利用未成年人制作不良节目、违规传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片段、未经批准擅自引进播出境外节目等典型突出问题,为各短视频平台一线审核人员提供了更为具体和明确的工作指引。《细则》中列举了100种短视频节目及其标题、名称、评论、弹幕、表情包等,其语言、表演、字幕、画面、音乐、音效中不得出现的内容,其中包括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表现未成年人早恋的,以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滥用毒品等不良行为,破坏生态环境,虐待动物,捕杀、食用国家保护类动物等。>>>【详文】
北京故宫博物院
禁止破坏各类保护对象和成片传统平房区;推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的腾退;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建筑高度,保护传统风貌……1月27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重新制定。新条例将为保护北京老城风貌提供法治保障,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社会生活的延续性、城市功能的多样性。>>>【进入策划】
9月7日,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石景山区展位文创产品吸引观众。(来源:中新网)
针对文化文物单位进行文创开发中面临的种种痛点,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措施》明确,要落实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政策,允许试点单位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投资设立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企业,并按要求纳入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鼓励试点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开发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建立成效评估机制,对试点单位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详文】
(资料综合新华社、中新网、人民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