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2021年文化年终策划之文化大展

2021年,各地文博单位举办了诸多精彩纷呈的文化大展,丰富了广大观众的文化生活。“牛事如意”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牛”精神;“镜里千秋”系统呈现铜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等;“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带领观众深入领略中华服饰之美……

  2021年,各地文博单位举办了诸多类型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大展,丰富了广大观众的文化生活。“牛事如意”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牛”精神;“镜里千秋”系统呈现铜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等;“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带领观众深入领略中华服饰之美;“亚细亚古代文明展”集中展示亚洲文明;“万年永宝”全面展示馆藏文物科学认知、保护修复、工艺复原、预防性保护的最新成果;“图画众生”大规模集中展示了河西地区魏晋彩绘画像砖精品及相关文物;“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让观众有机会一睹两千多年前岭南历史文化的真实风貌;“礼和万方”综合呈现商周青铜礼仪文明;“殊胜大足”全面展示大足石刻的精美石雕工艺;“汉淮传奇”首次聚集60件精心遴选的噩国青铜器;“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呈现长江流域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稻·源·启明”展出了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

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

牛事如意1

展览现场。(摄影:虞鹰)

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

展览现场。(摄影:虞鹰)

  2月9日,“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160余件(套)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为观众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牛”精神。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套),分为与牛为伴、牛为艺源、春牛颂福三个单元,从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艺术雕绘等各个方面系统展示牛的历史、文化和与牛有关的节俗信仰。>>>进入策划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

精品铜镜拼图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260余件(套)展品是从国博馆藏中精选而出,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次以馆藏文物举办的这一主题展览。展览分为“鉴于止水”“清质昭明”“湅治铜华”“清光宜远”“玉台影见”“刻镂文章”和“莹质良工”7个单元,通过历史脉络和专题展示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运用动画、多媒体互动等新技术手段,系统呈现铜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贸易流通和铭文装饰,生动再现中国古代铜冶铸技术的非凡成就。>>>进入策划】 

中国古代钱币展

钱币展

中国古代钱币展。(摄影:虞鹰)

古代钱币展1

中国古代钱币展。(摄影:虞鹰)

  你知道钱是怎么产生的吗?古代的五铢钱有多重?银子为什么叫做纹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近推出的中国古代钱币展中,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该展览从国博馆藏20余万枚钱币中精选出1800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200余件,系统呈现了中国古代钱币发展历程及其丰富内涵,以钱币为载体,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灿烂成就。>>>详文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古代服饰文化展1

中国古代服饰展。(摄影:虞鹰)

古代服饰展

中国古代服饰展。(摄影:虞鹰)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2月6日起与观众见面。这是国博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展览以沈从文、孙机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以文物、图片、复原人像、多媒体设施等丰富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主要服饰形制及其文化内涵,带领观众深入领略中华服饰之美,感受中华文明之璀璨。>>>详文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

参观者在展览现场拍摄一尊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秦俑(来源:新华网)

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1

唐李倕墓出土复原冠饰。(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月18日,作为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专题展览的“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10个省区市、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套)珍贵文物及相关辅助展品,其中不乏国之重器和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还有通过科学研究复原的精美复原件,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展示馆藏文物科学认知、保护修复、工艺复原、预防性保护的最新成果。>>>详文】 

 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

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1

坞堡射鸟画像砖。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2

青龙画像砖。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一砖一画、一砖一景。“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展览5月2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该展用258件(套)彩绘画像砖精品及相关文物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了河西地区魏晋的时代气息和融汇共生的民族特色。本次展览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了河西地区魏晋彩绘画像砖精品及相关文物,通过“图画天地”“生活百态”“宁平降福”三个单元258件(套)彩绘画像砖及相关文物的展示解读,真实反映了古代河西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精神面貌,生动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由此迸发的艺术创造力。>>>详文

《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

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

1951年商务印书馆捐赠国家的“水”字册《永乐大典》。 (来源:中新网)

82514_700x700

展览现场。(来源:中新网)

  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永乐大典》从6月1日起,以“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的展览形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览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显”“珠还影归惠学林”5个单元,精选包括善本、舆图、手稿等在内的馆藏精品60余种70余册(件),全面展示了《永乐大典》的编纂经过、版式外观、聚散流变、辑佚影印,重点讲述了《永乐大典》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明珠还于合浦”的过程。>>>详文

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

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

观众参观彩绘马车纹陶罐。(来源:中新网)

93340_700x700

观众参观展厅内的各种佛像。(来源:中新网)

  巴基斯坦出土的女性陶像、黎巴嫩出土的千花玻璃碗、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的大流克金币……来自亚洲七国的220余件(套)珍贵文物亮相长沙,直观展示了亚洲文明在兴起阶段、发展阶段以及传播过程中各地呈现出的文明特征。7月8日,“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这是一个集中展示亚洲文明的特色展览,旨在让观众领略亚洲各国多元的文化魅力,见证古老丝绸之路交流互通精神的悠远传承。>>>详文

《共产党宣言》专题展

《共产党宣言》专题展

展览现场。国家图书馆供图(来源:人民网)

93520_700x700

部分展品。国家图书馆供图(来源:人民网)

  7月8日,《共产党宣言》专题展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三展厅,包括55种语言、306种版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423种珍贵文献亮相。多语种早期版本、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可以带上太空的袖珍本、雕版印刷本等众多类型版本,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珍贵书信手稿等文献,向人们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背景及过程、重大理论贡献及其在全世界的译介传播。>>>详文】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来源:中新网)

92971_700x700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来源:中新网)

  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国内60家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共同推出“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7月7日对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勇担历史重任誓为民族先锋”“秉持民族大义坚持团结抗战”“制定胜敌方略引领抗战方向”“开辟敌后战场开展人民战争”“推进伟大工程夺取抗战胜利”五个部分。>>>详文

山东考古成就展

92924_700x700

图为山东地区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铜鼎。(来源:中新网)

c4ba6928-3343-4ab8-b1c5-f3612564d735_zsite

展览共展出200余件山东地区出土的重要文物。(来源:中新网)

  “山东考古成就展”7月7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展,通过200余件山东地区出土的重要文物,讲述从城子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至今,山东考古赓续发展百年所做的诸多开创性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其中,部分文物首次对外展出,包括今年菏泽孙大园堌堆遗址出土的两只“萌兽”——陶鸭形器和陶兽首双翼盉形器。>>>详文】 

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西汉蟠龙鎏金铜屏风托座。(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1

东汉陶鸮形五联罐。(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8月10日,“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让观众有机会一睹两千多年前岭南历史文化的真实风貌。展览展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宫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南越王墓、南越王宫及广州地区其他秦汉考古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共330余件(组)。其中,丝缕玉衣、玺印封泥、青铜勾鑃、组玉佩等代表性遗存标志着南越顶级贵族的身份、等级、地位,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钱币、木简则揭示了南越高级宫殿建筑的规格及贵族奢华生活的真实面貌,它们与其它物质文化遗存共同呈现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家国一体的政治文化格局。>>>详文

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

t0103e11179993958bf.webp

观众在展览上参观。(来源:中国日报网)

t01cdf56ff9229bf2d5.webp

观众在展览上参观。(来源:中国日报网)

  9月14日,“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汇集了近40件商周时期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礼器,结合陶范、全形拓,从用鼎制度、造型艺术、纹饰纹样、铭文内容、制作工艺等,综合呈现商周青铜礼仪文明。其中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子龙鼎、大盂鼎与来自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联袂亮相,这三件鼎是中国古代青铜鼎中的经典之作,承载着中华早期文明的灿烂成就,它们在近代出土、保护、流失和归藏的颠沛命运,也充分见证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辉历程。考其体量与内涵,可称“圆鼎之尊”。>>>详文

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

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

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展出的释迦牟尼佛像(南宋)。(来源:中新网)

cf8b0ce6-0144-4342-ace0-a9ee24088a89_zsite

大足石刻特展现场。(来源:中新网)

  “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9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开幕。此次展览是对大足石刻的全面展示,亦是国博近年来首次举办有关石窟寺世界文化遗产的展览。展览共展出82件(套)展品,包括大足石刻研究院收藏的66件(套)文物,既有端庄典雅的观音、慈悲肃穆的佛陀、神态谦恭的供养人、形象逼真的醉酒人、花纹繁复的香炉等造像,雕琢精致、题材多样;也有全面细致的石窟全景图、经变图和文物修复照片等,构图巧妙、精美典雅。>>>详文】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1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四川博物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2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四川博物院供图(来源:中新网)

  作为中华民族两条母亲河之一,长江孕育了璀璨的文明,其中便包括青铜文明。9月28日,“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该展集结中国10省48家文博单位、518件珍贵文物,呈现长江流域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本次特展参展文物上起商代、下迄秦统一,几近覆盖长江全流域,其中一级文物多达209件。铜象尊、伯各卣、秦公镈、青铜鸠杖、吴王夫差剑、青铜鸳鸯尊、战国铜戈、编钟以及三星堆青铜人头像等珍贵文物集中亮相。>>>详文

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

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

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来源:中新网)

206528_700x700

兽面纹卣。(来源:中新网)

  噩国历史鲜载于史册,长久以来不为人知。为揭开噩国历史谜雾,上海博物馆特别举办的“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10月19日正式开幕。“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首次聚集60件精心遴选的噩国青铜器,时间跨度自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噩国青铜器以兽面“人目”奇诡的纹样,创造出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艺术风格,成就了噩国早期青铜工艺的高峰。其中有一类带有“神面纹”的器物,是其他地区青铜器所未见的。>>>详文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展品“石雕人首”。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来源:人民网)

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1

底部有酿酒残留物的陶壶。(来源:光明日报)

  发现迄今世界上最早稻作农业遗存、最早彩陶以及最早农业定居聚落的浙江上山文化,11月2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和“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本次展览共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包括最早的炭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展览辅助考古学知识介绍、场景复原、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展示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反映中国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呈现上山文化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详文】 

  (资料综合新华社、中新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网等)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