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玉雕,是江苏省扬州市地方传统美术。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唐代的扬州玉器工艺达到新高峰,宋代扬州玉雕出现了镂雕和练条技艺。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玉雕进入全盛时期,1840年后,扬州琢玉行业逐年衰弱。20世纪50年代,扬州玉器厂成立,扬州玉雕技艺重新得到传承。 扬州玉雕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和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形成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特点,具有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2006年5月20日,扬州玉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玉雕是中国玉雕的产地之一,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夏代。1979年在海安县(紧接扬州地区的东面)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一座,其中有四千多年前的玉器,这说明扬州一带在夏代就确已制作玉器。
汉代扬州的玉雕工艺,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解放后,扬州出土的汉代文物较多,从出土的玉器中,可知扬州玉雕到了汉代,由小件发展到中件,从一般的装饰品玉镯、玉环等发展至观赏品的玉蝶、玉璧。
到隋唐时,由于千里运河的开凿、通航,位于长江、运河交通点上的扬州,便成为国内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也是当时国际商船北上赴京必经之路。随着交通的发达,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特种工艺玉雕更加繁盛。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和尚从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带有画师、玉工,还带了玉器产品玉环水精手播四口、琅帽叠子八面,想见当时扬州琢玉之盛。
到明清两个时期,扬州玉雕从中小件发展到大件,从一些个体家庭生产发展到大小不等的手工业作坊。在雕琢艺术上极负盛名,产品别具一格。
到了清代中期,扬州玉雕发展到既能做精致的中小件,又能制作壮观的大件。
建国以来,扬州玉器厂和扬州漆器厂成立主。
扬州玉雕在艺术造型方面,大致分为三种:立体玉雕,半立体玉雕,玉石镶嵌。立体玉雕又称圆雕,半立体玉雕又名浮雕。浮雕先用一块玉石琢成摊形的玉板,后于平面上制作各种不同的图案,这种浮雕又称为平面玉雕。立体玉雕用一块玉石材料雕琢而成,产品分单色和巧色两种。它的艺术图案,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通常分为人物、花卉、鸟、兽、炉瓶五大类。这些产品中又分为大件、中件、小件三种。立体玉雕大部分为摆件,即陈列品,主要用于观赏;半立体玉雕多为站屏、插牌;镶嵌产品多为屏风和挂屏等大型作品。挂屏每堂四至六扇,屏风每堂多为六至八扇。屏风一般高为四至八市尺,挂屏尺寸一般小于屏风。在艺术上,一般采用挂屏多整堂,屏风多隔景的处理方法;在造型上,既要注意到堤桥相连,又要注意到不同的景物,突出每扇的中心,树茂花繁。扬州玉雕镶嵌在造型结构上,是和扬州漆器结合在一起的。象屏风、挂屏均使用漆底,在漆底上根据镶嵌的不同图案,进行雕空后,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玉片,分别层次的高低镶嵌而成。这叫做红雕漆嵌玉,是扬州玉雕造型艺术之一。
扬州玉雕的风格,首先表现在它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扬州的玉雕产品中长于炉瓶,建国以来,在创作鼎异之类的小型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到雕琢中、大型的宝塔和宫灯。这些作品中,颇具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加工玉器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切割。大块玉石很笨重,不便设计加工,所以首先要用切割机把大块玉料截成小块,要从玉石的裂缝或瑕疵处下刀。
接下来切割好的玉石就到了设计人员的手里。他们要根据玉石的具体情况设计玉雕的艺术造型。他们对玉料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看看用这块玉料作成什么产品为好,并将设计图稿画在玉料上。
下面的就是关键的一步雕琢了。玉器艺人使用这种高速旋转的金属工具,从形状上就可以看出加工程序是由粗到细的顺序切削成型再精雕细刻。粗糙丑陋的石头在这些能工巧匠的手中一步步地变成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玉雕。在玉器的加工过程中,有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水。因为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玉石碎末,如果不及时去除会妨碍视线,影响加工效果。所以水的重要作用就是冲去玉石碎末。
人们所见到的玉器都是玲珑剔透,流光彩,这种效果来源于玉器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上光。在这里,工人们在已经雕琢完成的玉器的表面仔细地涂上一种有机化学材料,以增加其光亮程度,使玉器更加灿烂多姿。
扬州玉雕题材新颖,除以反映中国人民爱祖国、爱生活、爱劳动的传统题材外,还创作了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新题材,如“劈山引水”“渔家乐”“满园春色”“大丰收”等,这些作品中充满了诗意豪情,具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
扬州玉雕素以大件著名,几乎每年都有大件作品问世,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近年创作的《大江东去》碧玉山,重达4吨,仅次于《大禹治水图》玉山,堪称当代之最。还有《人生如意》《乐鲤跳波》等大的摆件。
扬州琢玉艺师,全面继承了传统的扬州玉雕优秀技艺,锐意创新,在实践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琢磨工艺规律,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艺,创作了大批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的产品。他们的“山子雕”和“练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显示出扬州玉雕工艺技法的精湛。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中新网、扬州晚报、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