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中旬,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汉唐时期重要考古发现。会上公布了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这无疑是关注度最高的项目。
江村大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2016年江村大墓外藏坑受到盗扰,为确认墓葬保存状态及周边文物分布情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对江村大墓及其附近的窦皇后陵、薄太后南陵和相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地点,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并对陵园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基本确认江村大墓为西汉早期汉文帝刘恒的霸陵。
江村大墓1号发掘点远景。 陕西省文物局供图(来源:中新网)
2002年,6件从江村大墓被盗出境的西汉黑陶俑出现在美国索斯比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上,即将被拍卖。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及时进行了交涉。经过多方努力,这6件陶俑于2003年回到西安。随后,相关部门对这6件陶俑的来历展开了调查,最终确定是盗墓分子从江村古墓盗掘的。
2006年,考古人员对这里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结果让考古人员大吃一惊,这里竟然隐藏着一座有着四条墓道的亚字型大墓。那么,这座大墓的主人又是谁呢?
霸陵陵区航拍全景(窦皇后陵、江村大墓发掘点、南陵)。(来源:中新网)
进一步考古勘探发现,江村大墓东西墓道总长度达250米,从墓葬形制来讲属于顶级配置,超越了公主甚至诸侯王。江村大墓平面为“亞”字形,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边长约390米,石围界四面正中外侧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
在没有确认墓主人身份之前,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这处墓葬一直被称之为“江村大墓”。
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来源:中新网)
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约2100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凤凰嘴”地点。
此前根据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记载,汉文帝霸陵的位置在西安白鹿原凤凰嘴下。考古人员采用考古勘探、地质探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多次对其进行了大范围的细致探查,除“凤凰嘴”下的10余通明、清碑石外,并未发现陵墓类遗迹,排除为霸陵的可能。
江村大墓K15出土的部分彩绘着衣式陶俑。(来源:中新网)
由此,考古人员证实霸陵位置在凤凰嘴的记载出现了谬误,开始对凤凰嘴2公里外的江村大墓进行调查发掘。
江村大墓外藏坑。(来源:新华社)
江村大墓是一座有四条墓道的特大“亞”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地面没有封土。这与《史记·孝文帝本纪》中“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的记载十分吻合。“亞”字形在汉代当时是顶级配置,是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的墓葬形制。
江村大墓K27出土一组印章。(来源:中新网)
2017年开始,考古人员对江村大墓中8座外藏坑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汉代文物,几枚直径不到1厘米的印章,分别刻着“中司空印”“车府”等字样,是明器官印的象征,表明外藏坑具有象征官署机构的性质,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墓葬主人的身份。
江村大墓出土的陶马。(来源:新华社)
此外,窦皇后陵位于江村大墓东北,墓葬也是呈“亞”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考古人员扩大探测范围后发现,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共处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个墓穴一个坟头称为“异穴”,这正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的“同茔异穴”。
据介绍,江村大墓与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等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相近,整体规模相当,结合《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考古人员最终确认江村大墓是汉文帝霸陵。
江村大墓出土文物。(来源:中新网)
专家表示,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包括汉文帝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的基本掌握,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霸陵平面格局上承长陵、安陵的“无为而治”,下启阳陵、茂陵,平陵及杜陵的“独尊儒术”,是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折射出西汉帝国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江村大墓与薄太后南陵出土的部分文物。(来源:新华社)
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印章、封泥及其它带字文物等,证实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的建设理念。南陵外藏坑出土的众多带有草原风格的金银器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见证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江村大墓K27出土铜齿轮、铜构件。(来源:中新网)
江村大墓出土文物。(来源:中新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近日表示,一是国家文物政策规定,皇帝皇后级别的陵墓不能随便发掘;二是因为文物保护技术的限制,文物保护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这些墓里可能会出现大量脆弱质的物品,比如漆器、木器、丝绸制品等,现在还没有有效的保护技术。所以,目前汉文帝霸陵不会进行发掘工作,将以保护为主。
“待后世子孙有办法解决文物保护难题,再进行发掘。如今已经确认了墓主,接下来最主要的工作是保护。”
江村大墓与薄太后南陵出土的彩绘陶俑。(来源:新华社)
霸陵的发现,令很多人想到了汉文帝以及“文景之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盛世。
《史记》有过这样的记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在位期间,汉文帝较为节俭,宫室、园林等,什么都没有增加。
此外,《史记》中提到,“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也就是说,建造这座陵墓,不准用金银铜锡等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尽量节省。
江村大墓外藏坑内藏有大量陶俑。(来源:中新网)
正是汉文帝躬行节俭,以上率下,使当时社会形成尚俭崇廉风尚,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为西汉的鼎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江村大墓与薄太后南陵出土的部分文物。(来源:新华社)
随着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汉文帝母亲薄姬的陵墓——薄太后南陵也吸引了较多的关注。
薄太后南陵距江村大墓约2000米,是一座“亞”字形高等级墓葬。在25米高的封土周围,有20座外藏坑,其中最长者达56米。考古工作者还在封土西北约200米处探出了380余座小型外藏坑。
薄太后南陵出土的金饰。(来源:新华社)
在对薄太后南陵的部分外藏坑进行发掘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金银饰品、彩绘陶俑、金银铜制车马器等。据介绍,一些金饰上印有马、熊等动物形象,还有颇具异域风情的纹饰,证明在西汉时期,中原农业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已有交流与融合,反映出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关链接:
(资料综合中新网、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新京报等报道)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