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国会山骚乱一周年 美国政治对立加剧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国际观察      2022-01-07 08:55:58

  新华社华盛顿1月6日电(国际观察)国会山骚乱一周年 美国政治对立加剧

  新华社记者邓仙来

  一年前的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遭暴力冲击,破碎的“美式民主”幻象震惊世界。一年过去,美国政治伤口远未愈合。

  一年来,由民主党人掌控的针对骚乱事件的调查进程频频受挫,凸显民主、共和两党尖锐对立。美国媒体及学界对骚乱事件暴露出的美国社会问题和制度缺陷口诛笔伐,民众对美国政治环境恶化深感失望和无奈,美国深陷对立与撕裂深渊。随着今年11月美国将迎来中期选举,党派缠斗料将加剧,美国民众对本国选举制度和政治健康运行的信心或继续下降。  

  资料图片:2021年1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举行示威游行。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调查受阻

  2021年1月6日,数千名美国民众聚集在华盛顿国会山并强行闯入国会大厦,以阻止美国国会联席会议确认美国新当选总统。骚乱事件导致包括一名国会警察在内的5人死亡、约140名执法人员受伤。

  半年后,民主党人在国会众议院主导成立“国会山骚乱事件调查特别委员会”,但9名成员无一人由共和党人提名。拒绝少数党提名的委员会人选,这在美国政治史上前所未有。如此“一边倒”的成员构成招致共和党人强烈抨击,认为该委员会及其调查具有强烈的党派偏见。而缺乏共和党人的认可和支持也导致该委员会的调查工作受到阻碍。

  截至目前,特别委员会已发出超过50张传票,听取了逾300名证人证词,获取了约3.5万页档案文件和数以百计的电话记录。然而,调查中的若干重要证人受前总统特朗普指使,拒绝或中断配合调查,妨碍委员会获得更详细且关键的证据。比如,特朗普政府前首席战略师班农和前白宫办公厅主任梅多斯因违抗传票被众议院认定“藐视国会”并交由司法部起诉。

  迄今为止,围绕国会山骚乱,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态度泾渭分明。民调显示,两党支持者对骚乱事件的态度也呈现不小分歧。《华盛顿邮报》和马里兰大学最近联合民调显示,78%的民主党人认为抗议者是暴力的,仅有26%的共和党人认同这一点。

  对立加剧

  近年来,美国党派斗争日趋尖锐,导致民众对立情绪愈加激烈,国会山骚乱事件标志着美国社会自上而下的分裂达到新高。一年后,这种极化与撕裂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走向更危险的态势,无处不在的“否决政治”甚至让国家运行陷入困境。

  一年来,由民主党人提出的警务改革、选举法改革、控枪措施、经济支出计划等关键法案都很难得到共和党人支持。这些法案虽能在民主党掌控的众议院以几乎按党派划线的投票结果“涉险”通过,但在两党各有50席的参议院却难以取得突破,往往陷入僵局。

  爱尔兰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评论指出,尽管总统拜登呼吁团结和两党合作,但国会比此前更加分裂。

  分析人士认为,过去国会立法僵局主要源于两党议员的意识形态差异或来自外部特殊利益集团的游说压力,如今却是基于盲目的党派对立,这对立法程序造成更大威胁。  

  资料图片:2021年1月6日拍摄的电视画面显示,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内的工作人员应对闯入者。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两党在国会山上的激烈对抗也影响了民众对政治议程的看法,加剧民意对立。比如大量民主党选民认为,共和党“沦为”被特朗普支配的政党;而不少共和党选民觉得,拜登政府不遗余力攻击共和党,加深了他们对民主党的反感。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教授罗伯特·塔利斯3日撰文指出,政客间的分歧不断升级加深了不同党派民众之间的隔阂,产生 “群体分化”,进而导致持不同政见者之间难以相互妥协。

  影响深远

  国会山骚乱事件凸显美国“撕裂病”无解的不争事实。尽管已经过去一年,但受这一事件影响,不少美国民众对2022年中期选举乃至2024年总统选举前景表示担忧,甚至对美国选举制度和民主制度产生怀疑。“山巅之城”在根基上出现裂缝。

  美国民调机构舍恩·库珀曼研究公司去年12月民调显示,5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存在灭亡危险,其中18岁至29岁受访者的担忧情绪最为强烈。同时,31%的受访者对中期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不抱信心。

  该民调发起人道格拉斯·舍恩和卡莉·库珀曼指出,美国正处于民主的十字路口。如果极左、极右群体仍然拒绝相互妥协,美国将继续在“不同政见者相互仇视、攻击和妖魔化”的分裂道路上前行,政府运作或将因党争陷入瘫痪。

  美国知名学者罗伯特·卡根去年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美国正陷入内战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和宪法危机,未来三至四年内,很有可能出现大规模暴力、联邦权威瓦解、国家分裂为红蓝阵营的局面。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网站3日刊文说,在国会山骚乱一年后的坏消息是,我们国家的分裂依然存在,我们在国内实现和解和在国外恢复声誉方面还有着艰巨的工作要做。



责任编辑:袁丹华
寰球热点
国际观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