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2月22日发表社评指出,台湾出版界闹出“哥伦布发现新中国”这样的笑话并非偶然,不合理的“书籍送审”制才是导火线,媒体与文化界往往要仰赖“政府”的补助才能生存,而“政治正确”的审查压力让文化界小心翼翼。文章指出这个事件,让台湾言论自由的假相终于被揭穿,若民进党不改弦易辙,未来“政治正确”的笑话只会越来越多。
全文摘编如下:
新书《激辣中国》探讨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和辣饮食文化的演变,作者曹雨发现出版社把“大陆”一概改成“中国”,以致出现“哥伦布发现新中国”、“南亚次中国”和“欧亚中国”等等荒谬语句,闹出大笑话。有人为出版社缓颊,认为是软件系统在简体与繁体转换间形成的错误,也有人认为是校对不够仔细的无心疏漏,也有人认为是编辑文化水平低下、校对粗心。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只要受过基本教育的人不可能不识哥伦布,更不可能不知道“哥伦布发现新中国”的严重错误。校对与编辑或许粗心,但不能否认台湾文化界日益严重的自我审查现象,台湾言论自由的假相终于被揭穿。
书籍送审是导火线
近年来,民进党政府加速去中国化,为了“政治正确”,凡是指涉对岸的用语,无不强调“中国”与“台湾”的区隔。民进党负责两岸事务的单位就是“中国事务委员会”,被罢免的民进党侧翼立委陈柏惟建议成立“中国司”、“内交部”的奇想,人们记忆犹新。
“政治正确”的风潮从政治吹向媒体与文化界。台湾因市场规模与成熟度的限制,媒体与文化界往往要仰赖“政府”的补助才能生存,久而久之失去社会批判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作家龙应台在当“文化部长”时就发现这样的现象,她呼吁文化界“不能够太信任政府,不要太依赖政府,团队要学习自立自强。”这么多年过去,依赖“政府”的现象不但未曾稍减,揣摩上意、迎合当道的风气却越演越烈。
近来出现不少歪曲史实或与现实不符,但迎合当道政治品味的作品,多次引发社会争议。相较之下,用语的置换不过小巫见大巫。媒体或戏剧中的“陆配”被改为“外籍配偶”、“大陆”变成“中国”、“陆客”成了“中客”早已见怪不怪。若有不从者,往往被贴上标签,视为异类,甚至得不到“政府”的补助或标案。久而久之,一股自我思想审查的力量,让媒体和文化界迎合“政治正确”的风向。
“政治正确”践踏出版
去年“文化部”规定台湾出版由大陆授权、简体字改成正体字的书,来台必须先在“文化部”送审,才能取得书号并登记免税,这恐怕才是“哥伦布发现新中国”笑话事件的导火线。台湾宽松许久的大陆出版品审查许可制突然重新收紧,引发出版界群起挞伐,认为这已严重践踏台湾的出版自由。其他国家的书在台湾出版繁体中文版,都不用送“文化部”审查,只有大陆出版品要送审。这不仅牵涉到法律适用平等原则,更是限缩人民的出版自由。而审查的压力让出版界面对“政治正确”必须小心翼翼,形成乔治?奥韦尔式的语言净化与自我审查。这难道不是对于台湾引以为傲的民主社会的讽刺,对言论自由的污辱?
民进党当局把大陆视同“外国”,但台湾“宪法”视对岸为“大陆地区”,“政府”组织中仍设置“大陆事务委员会”,但对陆配和陆生不但未给予同等其他国家的待遇,反而更为歧视,用语改了,心态、法律仍差别对待。语言执着、罔顾现实的迷障,形成佛教所谓“二障”中的“所知障”,文化界不可不察。媒体与文化界掌握社会话语的权力与能力,本应做社会清醒与理智的观察者,甚至作为社会的良心,现在却为了得到政治权力的青睐,颠倒语言,紊乱思想,最终闹出此等笑话,着实可悲。
台湾解除戒严已30余年,当年箝制思想、言论自由的“警备总部”早已走入历史。但是伴随新威权的产生,人们心中又藏着一个“小警总”。遇到“政治正确”只能自我审查,比烂、比阿Q,民进党不改弦易辙,未来政治正确的笑话会越来越多。(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