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一支志愿者队伍与时间赛跑,为100位参战老兵留下掌印和影像资料——
抢救不能忘却的记忆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赵婉姝 通讯员 刘立国
“时间不等人,我们要再快些,留下更多老兵的记忆。”初夏时节,一辆黑色轿车正疾驰在107国道河北邯郸至邢台段。车内,退役军人陈瑞明正细细端详着一张印着红色掌印的纸张。片刻过后,他将纸张小心翼翼地放进信封。
这是退役军人陈瑞明和志愿者们采集到的第100位参战老兵的掌印资料。从2021年8月成立以来,这个团队辗转10多个市(县、区),行程2000余公里,为100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战争的老兵留下珍贵的掌印和影像资料。
退役军人陈瑞明拍摄老兵影像。
将遗憾转化为行动
参战老兵们最怕的是被人忘记
谈及做这件事的初衷,陈瑞明讲述了一件令他遗憾不已的往事。
陈瑞明的舅舅冯德保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陈瑞明小时候就常听他讲当年战斗的故事。1987年,舅舅因病去世。“我们翻箱倒柜找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却发现舅舅连一张军装照都没留下。”
之后的很多年,“为老兵留下点什么”成为陈瑞明的一种执念。慢慢地,他萌发了为参战老兵留下印记的想法。
“随着时间推移,见证了一段段光辉历史的老兵相继离世,健在老兵的记忆逐渐模糊,需要有人去留住这些历史。”这是陈瑞明的初衷,也是所有加入进来的志愿者的共同想法。
2021年8月,陈瑞明在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就医期间认识了护士长张雪棉,长期负责老兵疗养工作的她对老兵们的故事如数家珍。
“越相处越能感受到老前辈们的不屈品格,能有机会参与记录老前辈们的事迹,是我的荣幸,我一定尽我所能!”听到陈瑞明要为老兵们留存记忆,张雪棉非常激动。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必须争分夺秒。河北省邢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主动派专人与陈瑞明、张雪棉联系,加紧帮助对接相关部门、联系老兵家人、协调医院场所,并联系各县(市、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梳理老兵情况,为他们提供参战老兵名单。
志愿者王奕森利用课余时间剪辑老兵口述历史视频。
确定拜访时间后,陈瑞明第一时间向同样热心公益事业的退役军人郭溶水发出了邀请。
“我们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心里总牵挂着这些老前辈,不能让这些老前辈的英雄事迹随岁月流逝而流失。”收到邀请,郭溶水放下手头工作,加入抢救式留存老兵故事的队伍。
陈瑞明负责采访提问、郭溶水负责后勤保障,但小团队没有专职的摄像师。
“我想为父亲一直惦念的事情出份力,更想听听那些从战火中走来的老前辈们的故事。”在家过暑假的陈瑞明女儿陈孟欣悦,得知团队缺个摄像师,立刻主动请缨加入进来。
退役军人陈瑞明听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德志讲述战斗故事。
2021年8月24日,一行人来到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
早上出门前,陈瑞明穿上自己提前一天就已熨烫平整的衬衫,将准备好的一沓白纸整整齐齐放进手提袋中,反复检查,还特意叮嘱女儿要穿得正式一点。
当天8点半,郭溶水开车接上陈瑞明和陈孟欣悦前往医院,张雪棉已将场地布置好,曾参加过大大小小30余次战斗的老兵龙德海也已穿戴整齐。
战争中,龙德海失去了一条手臂,看到陈瑞明等人走进会议室,龙德海起身用完好的右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采访时,龙德海兴致勃勃地将参军入伍的经历娓娓道来,一直强调:“我愿意和你们讲这些事情”“我想和你们讲这些事情”。
“参战老兵们都是经历过生死的,上战场从来没怕过,最怕的是被人忘记。”陈瑞明说,采访中老人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刻进在场每一个人心里。
从采集掌印到录制视频,每位老兵大约花费几个小时。为了让更多老兵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陈瑞明几人一直从早上忙到傍晚没停歇。晚上回家吃饭时,忙了一天的陈孟欣悦,连筷子都拿不稳。
“我们干的事有意义!老前辈为我们的祖国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他们应该被更多人记住。”陈瑞明表示。
老兵孟凡珍。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不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尽力去做
听说有人要给参战老兵们采集掌印,退役军人胡红卫自告奋勇:“我有车,我一个月还有4天假,我要加入他们!”
车子有了,固定的拍摄器材怎么解决?偶然的一次机会,陈瑞明在朋友圈中发布自己用手机拍摄的老兵视频,一位朋友联系他,说要给他们捐台相机。
战友的车子,捐来的相机,几位志同道合伙伴的加入,这支队伍悄然成形。
邢台市银行职员陈思思是名军嫂,她理解军人的不易,听说有这么一群人在做留住老兵记忆的事,辗转联系加入这个队伍。每次去老兵家里,陈思思总会带一些慰问品:“我也没有别的能做的,为他们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也算是尽一点心意。”
在郭溶水的记忆中,有个画面一直挥之不去:深秋的阳光里,95岁的老兵吕胜堂坐在自家的晒谷坪,目不转睛地看着工人忙前忙后,一栋崭新的房子一点点垒高,他的身后,是因一场大雨而开裂的黄泥老屋。
2021年,邢台军分区与邢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开展的关爱老兵行动中,郭溶水和民兵志愿者一同前去邢台市内丘县五郭店乡翟家庄村寻访老兵吕胜堂。了解到老兵家中情况后,志愿者们打算筹资为老兵盖座新房。
打地基、运木材、搅砂浆……新房子一点点盖起来,吕胜堂的心情也一天天敞亮起来。郭溶水清晰记得,临走前,老兵紧紧攥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啊,太谢谢你们了!”
河北省境内的条条公路上,白雪皑皑的山林间,随着踏访的足迹越来越多,这支队伍吸引越来越多人加入,也能兵分多路同时寻访,采集整理老兵历史的速度不断提升。邯郸市磁县政府工作人员文俊华、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优抚科科长林爱英和护士长张丽娟、退伍军人刘金河……他们都主动加入进来,尽自己的一份力。
2021年12月,志愿者们开车前去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申占江家。老兵家在邢台市内丘县一偏远山区,需要经过一段山路,路上雪越下越大,汽车几乎无法前行。同行的邢台市内丘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振华拿出铁锹,铲一段走一段,但车子还是几次打滑,到山腰时雪已将路封死。
一行人决定徒步进山,踏着没过脚踝的积雪,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不论遇到多少困难,只要能为这些老英雄们留下一点印记,我们都要尽力去做。”陈瑞明说。
口述史对知识储备量要求很高,有些老兵年事已高,记忆存在混淆之处,需要依托丰富的知识来辨别。邢台军分区联系相关专家学者,协助志愿者队伍详实梳理,提高老兵口述实录的准确性。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老兵们尘封的记忆被重新打开记录下来,掌印、视频、照片,一个个故事被颇具纪念意义的载体记录下来、完整保存。这是专属于100位老兵的光荣记忆,也承载着志愿者们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老兵袁中英。
要铭记更要传承
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份承诺
“今天下雪了,路上滑,你出门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2月初,邢台降雪,陈瑞明意外接到了老兵闫孟熊的电话。
“没想到老人还一直惦记着我。”挂电话的瞬间,一股暖流涌进陈瑞明的心田。
有个细节,陈瑞明每每想起都要鼻头发酸。拜访邱少云战友高迎瑞时,高迎瑞一直握着陈瑞明的手说“谢谢”,谢谢他们去看他,谢谢他们听自己讲过去的事情,也谢谢他们为自己留下了这么宝贵的印记。
“反倒是我们该谢谢这些老前辈们,正是有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舍生忘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做这些小事又算得了什么?”陈瑞明感慨地说。
和老兵们的沟通是以心换心。志愿者们对老前辈的情意,打开了他们的心,他们感受到被记住、被尊崇的温暖,也愿意更多地分享曾经浴血奋战的一段段经历。
宝贵的历史不能沉睡。邢台军分区和邢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派专人对挖掘采集的影像资料进行把关,并组织志愿者到企业学校、党政机关分享,让更多人了解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老兵故事,触摸一段段鲜活生动的历史记忆。
老兵侯保勤。
“向所有老英雄致敬!”在邢台市第五中学的国防教育和征兵宣讲会上,学生们看到志愿者播放的参战老兵的影像资料后热血沸腾。不少学生围到讲台前,向邢台军分区官兵和志愿者咨询征兵和抢救历史相关情况。
此情此景,让邢台军分区领导感触良多:“参战老兵的事迹就是生动的国防教育教材,这种第一人称的讲述更能入脑入心,激发青少年崇军报国的热情。”
今年上半年征兵,邢台市数千名热血儿郎写下“把革命精神传承好”的“请战书”,走进报名点、踏入体检站,接受祖国的挑选。
“这些影像资料让我直观了解到老前辈们曾经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付出。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要接过他们手里的接力棒,扛起保家卫国的使命来。”毕业于河北邢台学院的学生张林巍,观看老兵的影像资料后深受触动,毅然选择参军入伍。
前不久,邢台军分区组织应征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拜访参战老兵,让他们从老兵故事中汲取前行力量。
“为国家、民族、社会作出贡献的人需要被我们铭记,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份承诺。”邢台军分区领导表示,社会力量的抢救行动就是在帮助留住这些记忆,他们将继续支持这些行动,积极组织各类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过去的历史,铭记参战老兵们的牺牲奉献精神。
据了解,邢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专门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对接,将于7月1日在陈列馆集中展览这100位老兵的掌印和影像资料,向参观者讲述一个个烽火岁月的战斗故事,激励后人传承历史、砥砺前行。
老兵王庆钦。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感言
留住老兵历史迫在眉睫
■刘建伟
遍访燕赵大地,采访上百位参战老兵,收集他们的掌印和影像资料进行展出……聆听河北省邢台市社会群体自发抢救红色历史的故事,我们感慨良多。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映照现实的镜鉴,是启迪未来的教科书。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先要留住历史。每一位亲历战争的革命老兵,都是一部“活着的历史”。随着岁月流逝,战争亲历者正一天天老去,健在的参战老兵越来越少,他们的革命故事弥足珍贵,抢救性收集保护这些从战争硝烟中留存下来的革命历史迫在眉睫。
当亲历者一个个离去,谁来留住他们的故事?正如舅舅留给退役军人陈瑞明的遗憾一样,老兵一旦走了,那段历史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正是这样的遗憾,催生了陈瑞明的紧迫感,他和他的退役战友用借来的车子同时间赛跑、用相机留存老兵的记忆,并吸引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加入到队伍中来。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这些见证历史风云的老兵故事,既连接古今,更启迪当下。记录这些故事,能够将战争史以亲历者陈述的形式留存,为相关研究提供线索、证据,也能在一代代年轻人心中打下红色烙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历史、触摸历史,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困难老兵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意义非凡。
可喜的是,近年来,像邢台市社会群体自发抢救历史的举动,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从退役老兵自发开办大大小小的抗战历史纪念馆,到社会人士共同建设国防教育展厅;从一段段老红军、老战士的微视频爆红网络,到一个个隐姓埋名老英雄的故事被大家熟知……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抢救历史不能挂在嘴上,要从我做起,落实到行动中。时间不等人,采访中听志愿者们讲得最多的话就是:“进度太慢,生怕赶不及赶不上。”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像邢台市社会群体一样行动起来,力所能及加入到抢救历史的行动中,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共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红色财富。
国防广角
成为老兵,记录老兵
2011年从部队退役后,我回到了家乡邢台。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有从战场上回来的老兵,有想要二次入伍的有志青年,有关注军人群体的社会人士,我们会聚在一起聊曾经的军旅岁月,也探讨如何为退役军人这个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接到陈瑞明邀请我去采访参战老兵的电话,我毫不犹豫答应下来,我想去看看这些我一直敬仰的老兵,想去听听那些战火纷飞岁月中曾真实发生的故事,想告诉前辈们,在这个和平年代,仍有人记着他们。
许多参战老兵年事已高,听力衰减、口齿不清,我们就半跪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聆听亲历者的讲述,我脑海中浮现出老前辈们在炮火硝烟中浴血杀敌、英勇奋战的画面。战争到底有多残酷,和平的背后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老兵们用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答案。
听着老兵们的深情述说,我无比动容。他们被炮火炸伤的手臂、紧握军功章的双手、湿润的眼眸……一幕幕都在告诉我,做这件事,值得。
我们希望通过抢救式挖掘、拍摄和记录老兵们的故事,发挥个体记忆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展现一代代军人之间的精神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年代的创伤已逐渐愈合,先辈们的梦想在和平年代逐步实现。在记录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一直被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革命精神感染着,决心用实际行动为服务退役老兵、传承红色基因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9年,我创办了一家企业,并专门为退役军人家属设置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只要他们有需要,可以随时就业,目前已安置接收35名退役军人家属就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加用心用情投入到参战老兵历史的挖掘整理工作中,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与温暖。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时光终会流逝,但老兵的故事永不凋零。
(郭溶水口述,解放军报记者刘建伟、赵婉姝整理)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