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2年5月文化关键词,包括: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演员聘用合同范本、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小学数学教材插画争议、2022年“中国旅游日”、“国际茶日”、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唐朝皇家梵香、国内已知最早高温黑釉陶、最完整鸭嘴龙胚胎化石、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人类第二张黑洞照片、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展、“动物总动员——馆藏动物文物展”、八大山人印章实物、首届江西文博会、《只此青绿》全面维权行动、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秦怡、刘子枫等入列。
一位市民在体验AR数字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来源:新华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该意见聚焦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对战略路径和步骤作出重点部署,是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框架性、指导性文件。>>>【详文】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修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演出市场“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此次《细则》修订主要有四方面内容。新《细则》从严格准入、优化服务和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等方面加强演出经纪人员队伍建设,为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详文】
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5月11日在其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演员聘用合同示范文本(试行)》(下简称范本),范本使用说明中强调,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演员总片酬的70%。范本使用说明中还强调,各方应严格依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履行依法纳税、代扣代缴义务等法定义务,演员本人应按有关规定做好自行申报纳税。>>>【详文】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来源:新华网)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的力量”,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通过三个视角探讨博物馆为社区带来积极变化的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数字化和可及性方面的创新力量以及通过教育进行社区建设的力量。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于5月17日至18日在武汉举行。活动主题展览“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在湖北省博物馆揭幕。>>>【进入策划】
人教版教材部分插图。图源于网络
5月26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底下吐槽声一片。“不看不知道,没想到孩子每天翻开教材看到的是这样的图片”。网友们质疑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缺乏朝气和正能量,还出现一些少儿不宜的画面,担心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审美发展。对于插画引发争议,人教社表示: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人民教育出版社5月28日发布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的整改说明。教育部5月30日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针对近日社会反映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教育部已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彻查。>>>【进入策划】
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来源:中新网)
5月19日,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线上举办。该活动推出6大类近5000条旅游惠民措施助力行业“复苏”。今年的“中国旅游日”以“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为主题,主会场位于平遥古城,此次活动全国各地广泛联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服务和推介展示活动。>>>【详文】
三茶融合发展大会系列活动在福州举办。主办方供图(来源:中新网)
5月21日是第三个国际茶日,当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产业联盟主办的第三届“美美与共”云茶会(下称“云茶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全球20多个国家,约300万茶友在线共品茶香。云茶会设浙江杭州1个主会场,辽宁、湖北、海南等50个中国国内分会场,及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泰国、韩国、俄罗斯等15个国外分会场。>>>【详文】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梯田(航拍)。杨彦忠 摄(来源:中新网)
5月20日,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介绍,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位于中国北部的河北省,为雨养农业系统,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当地山区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而石堰梯田为陡坡种田创造了条件,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给当地人提供了稳定生计,也为这个缺土少雨的北方石灰岩山区打造了生态循环可持续农业的样板。>>>【详文】
双鸿纹海棠形银香盒内香料。法门寺博物馆 供图(来源:中新网)
法门寺作为唐代皇家寺院,其地宫内供奉的香料缘自本土还是来自何方?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不过,因香料难以长期保存,遗址少有实物出土,对其成分、来源的分析工作更是开展较少,相关谜团一直待解。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故宫博物院与法门寺博物馆组成的研究团队,最新完成对唐代皇家寺院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三类香料样品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初步揭晓唐朝皇家供养舍利香料的成分、来源以及“和香”之谜。>>>【详文】
屈家岭遗址出土蛋壳黑彩陶片。中新社发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来源:中新网)
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教授团队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此项考古成果表明,屈家岭先民已经掌握高超的陶器烧造技术,这一发现将中国高温黑釉技术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详文】
“英贝贝”鸭嘴龙胚胎化石。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5月11日对外发布,科学家在对一批恐龙蛋化石标本进行详细研究时,发现了迄今为止科学记录的最完整的鸭嘴龙类胚胎化石。“这项研究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学者联合发表,于10日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BMC生态与进化》上。”目前这组胚胎标本在馆内收藏,博物馆将其称为“英贝贝(Ying Baby)”。>>>【详文】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来源:新华网)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简称“香港故宫”)5月10日宣布,博物馆大楼顺利竣工,内部工程及展厅装修已接近完成,预计将于今年年中对公众开放参观。香港故宫位于西九文化区的西端海旁,占地约1.3万平方米,楼高7层,设有9个展厅,展厅总面积约7800平方米。据介绍,香港故宫开放后,将展出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出的珍贵文物,以及香港文化机构借出的艺术收藏、香港当代艺术家创作的相关作品。>>>【详文】
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EHT合作组织提供(来源:中新网)
北京时间5月12日晚,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各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这一成果给出了该天体就是黑洞的实证,为理解这种被认为居于大多数星系中心的“巨兽”的行为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该照片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这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布在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组网“拍摄”而成。从外观上看,第二张黑洞照片跟首张黑洞照片相似,依旧像个橙红色的“甜甜圈”。>>>【详文】
民众在博物馆展厅参观。张健 摄(来源:中新网)
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在古都洛阳启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经过18个月的建造,整体以“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设计理念,占地约47.7亩,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博物馆内设陈列展览、公共休闲、研学会议、文物储藏等多个功能区,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详文】
“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开展。(来源:中新网)
5月12日,“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位于福州的福建省博物院开展。本展览分为“巴蜀并辉、群雄竞华、多元一体、天下归一”四个部分,展示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历史光辉和璀璨成就。三星堆及金沙遗址文物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详文】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冯志军 摄(来源:中新网)
汉代铜仓、魏晋武士佣……5月18日,“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亮相甘肃省博物馆。作为中国首次举办的“五凉文化展”,汇聚了中国7省区的青铜器、简牍、镇墓罐、画像砖、造像塔等237件(组)文物,用考古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掀开“五凉”神秘面纱,不少文物都是首次向公众展示。>>>【详文】
“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申冉 摄(来源:中新网)
从60万年前的南京直立人1号头骨化石,到6000年前的三足陶鼎、有孔石斧、玉璜;从4000年前的玉饰件,到战国时期的郢爰;从六朝的青瓷书刀、金指环、人面纹瓦当,到明朝的各种金饰件……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正式开展,通过横跨几十万年历史的300件(套)珍贵文物展现南京这座古都源远流长的依河拥江生活。>>>【详文】
展出文物天星观2号墓编钟。(来源:新华社)
5月18日,作为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主题展览的“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开幕,来自全国7个省(市)、15家文博机构的百余件(套)音乐文物集中亮相。展览展期3个月。通过展示先秦时期的重要音乐文物,从乐器之“和”到制度之“和”、观念之“和”,展现中国礼乐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展览设立了五个单元,完整梳理了早期乐器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礼乐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特征,见证礼乐制度的滥觞与成熟。>>>【详文】
“动物总动员——馆藏动物文物展”展出的文物。骆云飞 摄(来源:中新网)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动物总动员——馆藏动物文物展”当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民众在此“穿越”观看萌趣可爱的动物。元代灰陶象尊、南北朝陶骑马俑、唐代青釉陶骆驼、魏晋时期褐釉陶狗……此次展出的动物文物全部为海南省博馆藏文物,策展人员从2500多件套动物文物中,精选出100余件套用于展览,其中不少一级和二级珍贵文物。>>>【详文】
图为“傳綮”白文长方印(左)和“雪衲”白文方印。受访者供图(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1.5万余件(套)新增珍贵文物名录,其中包含两枚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印章实物——“雪衲”和“傳綮”。据悉,这两枚印章实物是目前被发现的仅有的八大山人印章实物。朱耷,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详文】
体验“VR+民航机务”。刘力鑫 摄(来源:中新网)
5月25日,首届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江西上饶开展,32个展馆集中展示该省文化产业最新成就。本届文博会共有32个展馆,总面积8000平方米,会展中心一楼为综合展区,展览面积2500平方米,重点展示国内头部文化企业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和4家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在产业数字化、新业态培育方面的最新成绩以及江西特色文创产品。>>>【详文】
《只此青绿》演出剧照。演出方供图。(来源:中新网)
5月25日,作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出品方之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发表声明,已启动对《只此青绿》的全面维权行动。声明指出,对恶意申请、注册“只此青绿”商标的行为,按照商标法的相关规定提起维权行动;对《只此青绿》相关著作权进行登记;对其他严重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用司法途径寻求权利保障,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详文】
《风起陇西》海报。(来源:新快报)
这部将视角聚焦于战争背后谍战场的古装谍战剧,讲述了涌动于滚滚洪流中的刀光剑影,描绘了秘密情报线上的生死角逐,通过小人物透析出大的时代背景,将兄弟情作为全剧阐述的核心,提炼责任高于个人利益的时代精神,在惊心动魄的谍战中谱写出一段英雄传奇。
资料图:秦怡。(来源:中新网)
“一生都在追求中,活得越老,追求越多。”2012年,秦怡曾如是写道。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和“最美奋斗者”的秦怡,5月9日4时08分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0岁。1922年1月31日,秦怡出生于上海。1938年,16岁的她从黄浦外滩走向抗战的“大后方”,经人介绍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演员。此后80余年的演艺生涯,她先后参演4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在影视长廊里熠熠闪光。>>>【详文】
刘子枫。(图源于网络)
著名演员刘子枫于5月7日逝世,享年83岁。刘子枫1938年出生于河南省孟县,196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后入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任演员。刘子枫除了以《黑炮事件》获得第六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外,2006年还凭电影《天狗》 入围第26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2017年,刘子枫获得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马金凤。(图源于网络)
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的中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29日逝世,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成绝唱。1922年出生的马金凤,是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拥有“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诸多荣誉。其代表作《穆桂英挂帅》家喻户晓,名扬海内外。>>>【详文】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