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文嘉棋表示,利用其研发的激光荧光成像技术,重新检视白垩纪时期一只两米长、用两足步行的草食性恐龙鹦鹉嘴龙之皮肤化石,发现长型的脐部疤痕附近独特的鳞片。这特征与一些现代蜥蜴及鳄鱼相似,而脐部疤痕亦称为肚脐,但有别于人类相对较细之肚脐。基于其特殊且优秀保存状态,该化石成为第一块保有恐龙肚脐的化石。
据介绍,恐龙是卵生动物故没有脐带,而恐龙蛋中的卵黄是直接透过像隙缝般的开口连接到陆上卵生动物的身体。这个脐部开口在动物将要孵化时会被封住,形成独特长形脐部疤痕,文嘉棋的研究则是首度利用实际化石证据去支持恐龙应该拥有长型脐部疤痕的假设。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教授Phil R. Bell指,这个鹦鹉嘴龙化石很有可能是研究恐龙皮肤最重要的一块化石。通过激光成像新技术,该化石继续为研究团队带来惊喜。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