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台胞调解员: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却是两岸情

关注台胞调解员: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却是两岸情
在大陆的涉台司法体系中,有这样一批身份特殊的调解员——台胞调解员。“两岸对同一问题的法律责任划分不同,导致纠纷后意见不同,台胞调解员可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台胞表示,参与大陆司法服务,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却是两岸情。“两岸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通过有效沟通来解决的。”

“台胞调解员”的由来

  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多年来探索出了众多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涉台司法便是其中之一。有数据显示,福建法院年均办理的各类涉台案件和司法互助案件,约占大陆法院同期总数的40%,而且大陆涉台司法80%以上的创新举措,均来源于福建的首创经验福建在率先设立涉台审判庭、涉台法庭,和邀请台胞担任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方面,都立下了首创之举

  台胞调解员实际上便源于福建的先试先行。已连续多年受聘担任福建漳州法院人民调解员的福建台商纪千媚,可以说见证了福建涉台司法的先行先试,以及大陆涉台司法的创新与发展。“台胞到大陆生活、工作、创业,人地生疏,难免会磕磕碰碰,我们调解员就是润滑剂,大家坐下来泡泡茶,调解了矛盾,也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互信融合。”

  台胞梁洲辅(图左三)担任台胞调解员以来,参与调解了福州中级人民法院近十起的涉台案件。

  台胞调解员的“升格”。2019年3月,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司法服务的若干措施》,其中规定,台胞可在人民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咨询专家或者鉴定人、监督员、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以及特邀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心理咨询员、缓刑考察员等。

  去年12月28日,国台办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正式启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有180多家调解组织、540多名调解员入驻平台,其中台胞就有80多名。受访台胞台商表示,从陪审员、调解员到法院监督员,再到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等,台胞参与大陆涉台司法服务领域、渠道在不断扩大与创新,台胞台企在大陆享受到更加公正、公开、平等的权益。

代表着大陆司法的温情

  我们认为,让台胞担任调解员,更加有利于让台胞感受到大陆的温度与温情。

  上海台协副会长、高朋法律律师事务所律师蔡世明,也是80多名台籍调解员之一。他认为,台籍调解员起初是大陆法院系统推出的惠台措施,是对大陆司法制度对在陆台胞的重视与增加协助。去年由于疫情因素进一步增设线上调解员,目的是希望在诉讼前寻求调解可能,好能“案结事了”,减少双方耗损诉讼时间与司法资源。

  蔡世明指出,虽然台籍调解员制度不见得每个台湾人都用得上,但“真遇上没有就是种遗憾”,当有大陆台胞或台商遇上法律纠纷、考虑寻求调解时,能有同为台籍的调解员,自然会觉得有人能理解、比较心安,最起码不会怀疑立场不公等情形。

近年“调解工作室”成为台胞搭建化解矛盾和纠纷的新平台。

  笑言自己是“痴迷调解的和事佬”的福建平潭台胞薛清德,因为热心、专业、有求必应,调解工作出色,2020年4月,首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台胞薛清德调解工作室”在平潭挂牌成立。根据多年调解经验,薛清德总结出了“倾听”、“换位”、“入魂”的“调解三法”。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受理涉台纠纷42件,成功调和35件,调解成功率达83.3%。薛清德说,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大陆涉台司法的创新与进步,充分体现法律彰显公正与温情,让台胞台企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与善意就在身边。

跨海的一碗水如何端平?

  “当事人都想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有不少台胞看到我们台胞调解员介入调解,就觉得我们都是台湾人,要帮台湾人。但是法律的天平是公平、公正,我们调解员必须做到这点。”台胞纪千媚说,在多次调解案件中,有部分大陆朋友会觉得对台湾调解员在调解涉台案件纠纷时会偏向台湾人;同样也有台湾朋友传递台湾调解员应该照顾台湾人的想法,但作为台湾调解员,每个人心里都装着天平,调解员发挥的是“润滑剂”的功能,公平、公正地调解,保障各方合法利益。

台胞台商表示在大陆享受到更加公正、平等的权益。

  乐当“润滑剂”的纪千媚觉得,调解员的身份也让自己受益良多,不仅帮人也帮己。无论自己的事务有多繁忙,纪千媚总要抽时间提前阅读卷宗,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拜访双方当事人。“学法普法的同时,对于其他企业遇到的问题,我可以规避,而我们的从业实践经验也可以供法院作为审理一些纠纷案件的依据。”纪千媚说,这些年自己从未落下一次司法培训,同时她也发现,大陆的涉台案件也逐年下降,其间最重要的是大陆涉台司法机制的不断推广和完善。。

  台胞调解员仲纬恩则坦言“调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仲纬恩看来,台籍调解员要熟悉一定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约定俗成的人情世故,要走访倾听、分析事理,具备过人的耐心。“如何把一碗水端平,是每个调解员必须‘修炼’的,公平、公正地调解每一个纠纷,同样是台籍调解员的基本原则。”仲纬恩硕士毕业于台北淡江大学企管系,现在是厦门一家科技公司的高管,4年来他参与调解成功的案件达到80%。“我们在化解涉台纠纷上,确实有独特的优势。”台籍调解员与台湾同胞有相同的生活背景、语言模式、思考模式,容易产生共鸣,能更好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部分资料参考香港大公报】

相关链接:台胞调解员的资格认定与?调解流程

  台胞调解员资格认定。涉台案件的调解,需要台胞调解员的帮助与支持,才能为台企、台胞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调解服务。涉台案件调解员是指受人民法院聘任、编入涉台案件调解员名册、参与各类涉台案件调解工作的人员:1)熟悉两岸风土人情,热心从事涉台案件调解工作。2)品行良好、公道正派,在社会或行业内具有较好口碑。3)具备从事涉台案件调解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4)未受过刑事处罚。5)担任涉台案件调解员的台湾同胞应当在闽投资兴业或工作生活一年以上,在台胞台商中享有较高威望。

  ?调解流程。1)台胞调解员可以参与涉台民商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涉台行政案件协调,涉台执行案件和解,涉台申诉信访案件化解,以及人民法院委托或邀请协助办理的与涉台案件审理有关的其他事项。2)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立案前,对宜由台胞调解员先行调处的案件,可告知当事人选择台胞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3)当事人同意诉前调解的,人民法院可暂缓立案,先行登记后,将相关起诉材料移交台胞调解员。4)台胞调解员参与调解,应当根据案件不同情况,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分析争议要点和当事人各自的责任,耐心疏导,在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提出纠纷解决方案,帮助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及时立案审理。5)人民法院在涉台案件审执结后,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台胞调解员参与做好涉台案件信访接待、判后答疑、教育疏导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围绕司法差异和法律认知等误解隔阂因素,协助人民法院与涉诉台胞台企沟通,全方位释疑解惑,争取理解认同。【此资料由大公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