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文职人员刘燕讲述护航故事
■李 坤 王栋胜 任致远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文职人员刘燕在舰上开展工作。赵 阳 摄
“护航任务历时100余天,总航时近4000小时……”前不久,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举办“我的护航故事”分享交流会,翻译、文职人员刘燕走上讲台,深情讲述自己随中国海军第39批护航编队乌鲁木齐舰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的经历,引起官兵强烈反响。
“穿上这身迷彩服,我感到全身充满力量。执行护航任务过程中,我时常觉得自己像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随着刘燕的深情讲述,逐梦深蓝的画面徐徐展开。
刘燕坦言,执行护航任务其实并不轻松,在此之前必须先过家庭关、亲情关。那时,学院翻译室主任找到刘燕,说想推荐她执行护航翻译任务,由于任务紧急,希望她尽快决定。随舰远航一直是刘燕的梦想,可当机会真正来临时,她有些犹豫了:身为军人的丈夫正在外执行任务,如果自己随舰远航,谁来照顾不到3岁的孩子?
前思后想,最终刘燕拨通了丈夫的电话。丈夫听罢,表示全力支持她执行护航任务,二人商量暂时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这一晚,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内心五味杂陈。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刘燕的不舍化作脸上一道道泪痕。
“舍小家为大家,任务面前不讲条件。”第二天一早,刘燕向翻译室主任表示坚决服从安排。几天后,她踏上了护航征程。
虽然对第一次上舰做足了心理准备,可严重的眩晕感还是向她席卷而来。“走路就像踩着棉花,只有平躺才能稍微缓解一下眩晕感。”起航第一天,刘燕难受得呕吐不止。“如果一直晕船,那还怎么顺利开展工作?”刘燕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克服困难确保完成任务。”
舰船内部设备密集,刚开始由于不熟悉环境,刘燕的手臂、膝盖经常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但她从不叫苦。一段时间后,她开始适应舰上的生活。
护航中,刘燕主要担负编队译审任务。“要多在岗位实践中经受锻炼,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砥砺意志,始终保持激情满格的状态。”面对任务,刘燕干劲满满。
一次联演任务,由于时间紧急,联演开始前一天才下达计划。为保障任务第二天顺利进行,刘燕带领相关人员连续奋战一个通宵,准确翻译出全部相关材料。作战参谋据此迅速制订演练方案,并顺利完成了编队运动、舰炮射击、航拍、通信操演等课目演练。“那次任务,我切实感受到了瞬息万变的战场氛围。”如今再次回忆那个忙碌的夜晚,刘燕话语里透着满满的获得感。
还有一次联演,刘燕在伤员转运等课目中全身心投入,灵活处置特情,出色完成翻译保障任务。演习结束后,她才发觉身上的迷彩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从紧张的氛围与复杂艰巨的任务中,刘燕真正嗅到了战场硝烟的味道。
虽然有时因任务繁重感到疲惫,但一想到身上肩负的重担,刘燕就充满干劲,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强军路上,要在困难逆境中迎难而上、敢于碰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敢想敢干、勇担责任。”刘燕话语中透露着坚定。
入职以来,刘燕先后获得三等功1次、嘉奖2次,被评为“四有”优秀文职人员,制作的系列微课在全军评比中荣获优质微课奖。如今,经过任务历练,刘燕投身强军兴军事业的信念更加坚定。
作者:李 坤 王栋胜 任致远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