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柯文哲不久前以台湾民众党主席身份视察金门党务发展,抛出兴建“金厦大桥”,引发台湾舆论热议。赞成者认为在民进党当局“抗中保台”路线下,提出前卫、前瞻、跨越式两岸政策,俾利建立两岸“缓冲地区”、“和平试验区”,跳脱传统“军事安全”转向“综合性安全”,此助于两岸和平稳定框架发展。反对者则质疑,此不啻于充当大陆的“在台协力者”,成为“台版现代吴三桂”,严重危及台湾安全与防卫,实利于大陆武统金门,迫使台湾必须面临“兵临城下”政治谈判威胁。
柯文哲作为台北市长及台湾民众党主席双重身份,在金门高调倡议兴建“金厦大桥”,有多重政治涵义。
首先,台湾民众党试图提出更为开放前瞻的两岸论述,抢夺国民党两岸路线话语权。
其次,展现更具务实及可行性的两岸路线。柯倡议兴建“金厦大桥”,不仅符合金门在地社会需求及民意,同时也符合在地国民党地方政治精英主张,具有高度民意支持。作为台北市长,两岸事务并非地方政府所管辖,但作为第三大党主席其所关注政策领域涉及多层次议题。柯文哲主张兴建“金厦大桥”,不畏民进党当局对其标签化“抹红”、“亲共”,旗帜鲜明诉求两岸通桥创造缓冲和平地带,不仅代表对台湾金门坚固关系之信任,同时也展现民众党对自身政策的信心。
最后,兴建“金厦大桥”成为柯参选“总统”的起手式。相对于民进党当局否认“九二共识”,以“国家安全”为由无视金门地方民意需求,断然否定兴建金厦大桥之必要性。国民党自揭橥“亲美反共”路线以来,提出“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党中央对兴建金厦大桥支持度似乎不若马英九执政期间。检视兴建金厦大桥的相关民意调查结果,几乎高达七成至九成以上民众支持。换言之,民众思考此问题倾向“去意识型态化”及视为民生需求。
就此而论,柯文哲运用金厦议题抛出“善意橄榄枝”,其两岸政策诉求已超越国民党及执政民进党,颇有边缘化两大党两岸政策之态势。这成为柯文哲问鼎“总统”大位的政治选举起手式,抛出两岸交流新议题,以作为观察选民舆论风向球。兴建金厦大桥对金门经济、交通、民生等也有所助益,利于建构“金厦生活共同圈”。柯文哲以支持兴建“金厦大桥”为媒介,阐述其两岸路线,明显与“反中”的民进党及“反共”的国民党加以区隔化。在两岸政策领域竞争中,不仅取代民进党当局、更超越国民党,从而掌握两岸政策议题设定之主动权。
(作者:柳金财,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来源:香港中评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