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场两岸交流活动通过线下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笔者注意到,其中两场涉及文化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精彩、反响热烈,分别是: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演艺集团、旺旺集团主办的“两岸戏剧名师对话”活动;由北京文联、北京市台办主办的第三届“两岸文化名师对话之音乐名师对话”活动。
在这两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来自两岸的诸多知名文化界人士出席并分享看法。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胡文阁,北方昆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中国评剧院一级演员孙路阳,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王英会,北京市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许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冯远征等共叙两岸戏剧人交流的难忘往事,共谋弘扬两岸戏剧携手发展大计,共话两岸同胞亲情,共促两岸文化互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兆钧,台湾音乐界代表易家扬、黄庆元、彭丞麟、陈俊廷,北京音乐界代表田青、甲丁、胡延江、何沐阳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同探讨如何传承与发展两岸民间音乐。
笔者认为,在当前两岸关系空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文化艺术作为较为软性的议题,为两岸交流得以维系乃至向前发展提供了动力、开辟了空间、拓展了前景。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文化艺术是离政治稍远的议题,相关两岸人士在交流分享中可以更坦率,而且也更容易从中寻得共识。文化艺术是相对脱敏的话题,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中,文艺界相关人士往往可以较少顾忌,从专业角度出发,分享观点、沟通对话、找寻共识。
其二,文化艺术与普通百姓生活更加密切相关,更容易引起两岸民众的共鸣。文化艺术涵盖的范围很广、覆盖的受众也很多。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文化艺术的踪影,因此,在两岸文艺交流中,两岸普通民众会更有感,更容易达到心灵上的互相接触,从而为两岸其他方面的交流营造出良好氛围。
其三,文化艺术的交流从形式上看更为直接,也更为高效。无论是戏曲、影视、绘画,还是音乐等,文化艺术的呈现方式虽多种多样,但都可通过看、听等感官方式使彼此瞭解对方的艺术表达。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两岸文化艺术可以更加直接、迅捷地在两岸年轻人中流传、推广,其表现就是,两岸年轻人会有越来越多共同追逐的流行音乐以及影视剧等。
其四,文化艺术的交流能挖掘根脉,是更为深层的价值认同纽带。在长期的文艺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两岸文化艺术虽在形式上有许多差异,但在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下却蕴含着共同的中华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是两岸中国人能有中华文化认同、能顺利进行文化交流的根据,更是比利益纽带更为深刻和牢固的价值观纽带。
在笔者看来,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使用共同的语言,有着共同的文化根脉,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在两岸交流过程中,这些文化艺术互相影响、彼此交融,不断丰富着自身的理论和实践。在两岸关系好的时候,文化艺术交流可以锦上添花,丰富两岸交流交往的形式和内容;而在两岸关系差的时候,文化艺术交流则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舒缓的领域,使得两岸的交流不断、不停,甚至有望进一步向前。(记者 海涵)
来源:中评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