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之日本古代青铜文化

“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展出中韩日三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青铜器类精品文物约50件(组),充分呈现了三国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与科技、艺术成就。本期策划重点介绍展览中的日本古代青铜文化。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亮相国博。

  本次展览分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韩国古代青铜文化”、“日本古代青铜文化”三个单元,汇聚中韩日三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青铜器精品约50件(组),通过三个国家各具特色的古代青铜器,呈现三国的传统文化、礼仪文明与科技、艺术成就,阐释三国古代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人文底蕴,以及三国之间广泛密切的交流与互鉴。

  华夏经纬网文化频道特此推出系列策划,本期策划将重点介绍展览中的日本古代青铜文化。

展示日本古代青铜文化发展轨迹

图12

日本古代历史年表。(摄影:虞鹰)

  “日本古代青铜文化”单元重点展示了日本古代青铜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其与中国、朝鲜半岛青铜文化的交流,重点展品有青铜铎、宽型青铜矛、鼍龙镜、附铃青铜镯等。

  古代日本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铜制品的发展演变,是在与中国、朝鲜半岛的交流和影响下,自主地选择取舍,而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历程。在日本列岛,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金属器的使用始于弥生时代。这一时期,铜、锡、铅等青铜铸造原料来源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制铁原料则来源于朝鲜半岛。起初,铁器仅用作工具,之后成为农具、武器等实用品而得到普及。就这样,日本列岛完成了从石器时代到金属器时代的转变,金属制品的生产不是源于本土,而是源自日本列岛以外的异域影响,这也是弥生时代的特点。

弥生时代的日本青铜文化

  弥生时代的青铜器直接来源于朝鲜半岛的青铜文化,但和朝鲜半岛相比,种类和数量都极少。弥生时代早期晚段尚未出现青铜器;中期初段开始,从朝鲜半岛舶来少量的铜剑和铜戈,当时作为武器使用;中后期,多数工具和武器都开始用铁来制作,青铜器成为一种专门的祭祀器具,因此弥生时代也被称为独特的青铜文化时期。

  弥生时代的青铜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武器等舶来品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身份象征物;另一类是以铜铎等本土产品为代表的祭祀器具。进入古坟时代以后,祭祀器具逐渐消失,多数青铜器成为统治阶层的身份象征。古坟时代中后期,青铜镜以及马具、冠、带扣、戒指等金、铜配饰物开始逐渐增多,铜碗等佛教相关器物也开始出现。

拼图1

日本古代武器形青铜器拼图。(摄影、制图:虞鹰)

  作为实用兵器,最初传入日本时的铜矛、铜剑、铜戈拥有锐利且坚固的锋刃。但在弥生时代后期(公元1-3世纪),他们逐渐丧失了兵器功能,开始被用作熠熠生辉的祭祀器具。在日本,常常把这些已经成为祭器的铜矛、铜剑、铜戈统称为武器形青铜器。随着用途的变化,这些武器形青铜器体量逐渐变大,且开始变薄,也不再将刃部打磨锋利。另外,还发现了没有组装使用痕迹的器物。这些武器形青铜器在用途及形态特征上的变化,被认为是为了和同时期普遍使用的铁器武器进行功能上的区分。

图1

青铜铎。日本 弥生时代中期(公元前2-前1世纪)。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摄影:虞鹰)

  铜铎是一种铃状的青铜祭器,弥生时代中后期(公元前2-公元3世纪)在聚落中的祭祀仪式上使用。与武器形青铜器的分布状况不同,铜铎主要分布在位于日本列岛中部的近畿地区及东海地区。铜铎各部位的装饰与同一分布区域内陶器及木制品上的纹饰相近,同时,由并排成列的三角形构成的锯齿纹及连续的涡纹等则被认为是独具特色的铜铎纹饰类型。

漩涡形青铜器的特点与功能

图3

漩涡形青铜器(两件)。日本 古坟时代中后期。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摄影:虞鹰)

  在日本发现的旋涡形铜器中,器物中心呈圆锥形的,其内部有棒,器物中心呈扁平状的,其中央有孔,说明这些旋涡形铜器是用绳带系扎在盾牌或箭筒上的装饰品。

  古人似乎认为尖锐的东西可以用来驱除邪祟。可能因为旋涡形铜器上有尖锐的钩形脚,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强力辟邪功能的装饰物,所以常用于装饰武器。关于旋涡性铜器形状的起源有很多说法,近年来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种说法是,这种铜器是以可在冲绳群岛附近采集到的一种名为水字螺的海螺为原型制作的,而这种螺拥有6支十分尖锐的管状棘。

图4

漩涡形青铜。(日本 弥生时代中期)。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摄影:虞鹰)

从弥生时代到古坟时代

图11

展览现场。(摄影:虞鹰)

  一般来说,弥生时代是以水稻耕作为食物生产基础的农耕社会,它之前的绳文时代(以采集、狩猎为生活基础)是从经济史的角度进行的时代划分,之后的古坟时代(象征大和王权的前方后圆的坟的出现)是从政治史的角度进行的时代划分。由于稻作农耕的出现,社会等级化日趋发展,埋葬王的巨大古坟也随之出现。通过对这一过程及相关聚落、墓地和遗址的研究,从弥生时代到古坟时代的发展过程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金属器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古坟时代前期,青铜镜、箭镞、筒形器、旋涡形器等都可用作墓葬中的随葬物品,青铜镜作为身份象征承担了重要功能。从弥生时代中后期到古坟时代前期前段,汉代、三国、六朝时期的中国青铜镜,源源不断地大量输入日本列岛,岛内随之兴起了大规模的仿制浪潮。从弥生时代到古坟时代,青铜镜出土地点的分布中心从九州地区北部转移到了近畿地区。从这些中国青铜镜及其仿制品的出土、分布、分配状况等方面,可以解读日本列岛社会阶层分化的发展过程及政治统一体的形成过程,也可以了解到统治阶层出现及大和王权(古坟时代)成立的若干细节。

图2

日本鼍龙镜。日本 古坟时代中期(公元4世纪)。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摄影:虞鹰)

  从公元4世纪左右开始,在日本本土仿制的中式纹样铜镜逐渐成为古坟中引人注目的随葬品。此次展出的一块古坟时代鼍龙镜,是参照中国环状乳丁神兽镜的纹样制成的。以围绕乳丁分布的回首状神兽纹为特色,新时期制作的铜镜图像均与此镜类似,神兽与神像共用头部,并将其作为一组图像来表现。另外,从中式铜镜图像中继承而来、用于分割内外区域的环形里,原本存在于中式铜镜上的吉祥词句消失了,改以半圆方格带状纹饰填充。既借鉴吸收中国文化元素,又有自己的独特设计,是这一时期日本铜镜的一大特征。

  现存的鼍龙镜中,直径最大的可达44.5厘米,与其他镜子相比显得体量巨大,在当时的日本列岛被视为铜镜中的珍品。

图8

附铃青铜镯。日本 古坟时代中后期。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摄影:虞鹰)

  在公元5到6世纪时,日本列岛出现了在镜子及首饰上加装铃铛作为装饰的现象,在日本东部地区尤为流行。与此器相似的附铃铜镯,迄今为止日本国内仅发现了九件,因此颇为珍贵。这件铜镯外圈配有12个铃铛,铃铛内放有小石球,晃动即可发出声响。

铜的广泛应用

图10

展览现场。(摄影:虞鹰)

图9

展览现场。(摄影:虞鹰)

  6世纪中叶佛教传入之后,以天皇为首的日本贵族及地方豪族开始大规模兴建寺院,于是铜不仅用于制作建筑构件,也用于制作佛像及佛教器具。与此同时货币开始使用,和同元年(708年)日本最早的流通货币——和同开珎(珍的异体字)开始铸造并发行。

编辑策划:虞鹰  摄影、制图: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