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强军新时代!中国航母十年发展挺进深蓝

领航强军新时代!中国航母十年发展挺进深蓝
10年前的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十年来,中国航母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三航母的发展格局,在多个领域实现跨越和突破。辽宁舰成军、山东舰入列、福建舰下水,中国海军已经进入三航母时代。大国重器,承载见证着人民海军的奋斗与担当。

2016年12月26日,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出宫古海峡。 张凯 摄

  加快转型备战,矢志向海图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海军建设关怀备至、寄予厚望,先后多次视察海军部队,围绕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10年来,航母部队官兵牢记领袖嘱托,忠诚履职尽责,聚力练兵备战,加快推进航母战斗力建设。

  巨舰擎梦,剑指深蓝。作为新质作战力量,航母部队常态化出岛链远洋训练,体系化编队大洋练兵,战斗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辽宁舰创造了首次远海演兵、首次实弹射击、首次昼夜间着舰等我国航母建设发展历程上多个“首战首捷”,舰载战斗机驻泊数量、单日出动数量、单波次放飞数量等纪录一再刷新,航母编队体系融合深度不断拓展。山东舰积极开展作战问题研究,破解了数十个制约战斗力提升的重难点问题,极大缩短了战斗力生成周期,被评为“全军装备实战化考核先进单位”。

  近年来,海军逐步构建起舰载战斗机、特种机、直升机、空中战勤和无人机“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培养路径,飞行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几年前,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成功通过着舰资质认证,标志着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路径、培养链路全面贯通,航母战斗力建设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从第一次试验试航到常态化远海部署,一批批“飞鲨”勇士成为航母战斗力的“尖刀”。一大批素质过硬的高级军士、参谋人员和指挥员,充分发挥人才“酵母”作用,带动一支高素质的航母人才方阵迅速崛起,驱动航母编队在更远的大洋留下闪光航迹。航母部队官兵纷纷表示,一定牢记职责使命、立足岗位建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从试验训练平台到备战打仗先锋


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 胡锴冰 摄


  辽宁舰从列装到满十年,实现了从科研试验到实战训练的跨越。最早辽宁舰主要用于科研训练。2011年7月,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首次对外透露,中国正在对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但经过十年发展,辽宁舰早已具备很强的实战能力。2016年12月,由辽宁舰及属舰组成的中国航母编队首次穿越宫古海峡出第一岛链进入西太平洋。之后,辽宁舰编队在南海某海域执行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多批多架次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从航母甲板上起飞升空。这之后,辽宁舰定期进行远海编队训练。

  可以说,砥砺十载辽宁舰逐步建立起航母编队综合攻防体系,形成包括远海作战运用的系列战法,实现了从试验训练平台到备战打仗先锋的华丽转身。

  辽宁舰是中国在“瓦良格”号航母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但即便是改建也需要自主研发大量装备、设备,比如舰载雷达、舰载武器、拦阻装置、动力装置等。这之后的山东舰和福建舰,更多地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创造。从辽宁舰“亮剑”,到形成“航母三舰客”,实现了航母从改建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辽宁舰不仅为中国航母的建造与应用提供了有益经验,同时它也为后续航母的发展输送了大量骨干人才。据公开报道,十年间,辽宁舰已向山东舰及后续舰艇输送上千名骨干人才,助力国产航母战斗力的快速形成。

从改建到自主创新,中国航母厚积薄发

海军辽宁舰在夜间放飞歼-15舰载战斗机。 张凯 摄

  发展航母对中国海军和国防工业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当梦想照进现实,别人看到的多是光环与喝彩,唯有亲历者才更加清楚这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首批辽宁舰舰员的航母生活,是从认路开始的。二十多层甲板、三百多个舷梯、三千多个舱室,一不留神就会迷路。“又找不到路了”成为上舰初期辽宁舰通道里的高频词。

     比起认路,真正让官兵们感到压力的是全舰几百个三级系统、几万套全新装备、数十万册技术资料、数以亿计的备品备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熟悉掌握、有效驾驭。

  第一次陆上大速度挂索试验、第一次低空大速度、第一次失速尾旋、第一次模拟着舰试验……当一个个“第一次”被相继突破,中国航母的能力正在一点点厚积薄发。

  从“船能动、机上舰”到常态化远航,从单系统、单平台运用到编队体系融合,从近海试验试航到远海实战部署。十年间,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不断带给人们惊喜。人们看到,中国航母编队的航迹在不断延伸。

     不仅如此,如今的航母编队构成与辽宁舰入列初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大型综合补给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055万吨级驱逐舰相继加入。这些变化正是中国海军加快推进转型建设的生动写照。

舰载机战力不断跨越,中国航母迈入新征程


2014年12月1日,歼-15舰载战斗机从辽宁舰滑跃起飞。 张凯 摄


  航母是一个巨系统平台,从“手中有”到“玩得转”,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一路走来,外界的关注和质疑也一路相伴——“中国的技术储备造不出航母”“就算给中国一艘航母他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开动起来”……甚至还有某国上将断言:“中国人即使有了航母,十年内也玩不转舰载机。”

  他们也许有经验、懂技术,但他们不懂中国军人的精神,又哪里算得出中国腾飞的速度?

  2019年12月17日,辽宁舰“脱单”,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2022年6月17日,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命名仪式举行,这也是我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

  这其中,山东舰舰岛外形得到进一步改进,特别是雷达天线的安装方式。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实现的自主创新就更多,特别是实现了从滑跃型向弹射型的飞越。弹射型航母本身在很多性能上都要比滑跃型更先进,作战能力更强。更重要的是,该舰还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通过这种改进和创新,第三艘航母实现了战斗力跃升。

2022年8月6日,山东舰航母编队进行航渡。 安妮 摄

  短短时间,中国的航母不仅实现了“船能动、机上舰”,还实现了航母体系作战能力的持续生成!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飞行员是舰载机的灵魂,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舰载机飞行员队伍,是航母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关键。

  “时代楷模”海军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就是在这条人才培养之路上奋力奔跑的赶路人。这些年来,他们实现了舰载机飞行员由此前的部队改装带教培养转向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院校培养,形成了“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的培养格局,创造了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认证周期最短等多项纪录。

  从无到有,从滑跃到弹射,中国海军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也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正在不断书写新的故事!


     来源:中新网、环球网、解放军报、科技日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