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擎旗自有后来人,一起聆听北部战区陆军某旅5名执行任务官兵的心声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2-09-30 11:39:16

连续9年执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任务,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官兵抒发情怀——

擎旗自有后来人

■向 勇 孙 震 陈玉博

编者按 今天,是我国第9个烈士纪念日。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全社会都应当崇尚、学习、捍卫英雄烈士。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连续9年执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任务的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官兵,在一次次与英灵“对话”中,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传承之路。本期视点,让我们聆听5名执行任务官兵的心声。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开始前,礼兵轻抚烈士棺椁。

风雨中,礼兵护送棺椁前往整理区。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组织官兵来到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见学。图为官兵在纪念塔下重温入党誓词。

抗美援朝老战士为礼兵讲述战斗故事。

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中尉阎鹏、列兵李兆金——

仪式任务中洗礼思想

9月16日11时许,空军“双20”三机编队到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上空,88位志愿军英烈终于回到阔别70多年的祖国。

“我们代您把战友们接回家了!”迎回仪式结束后,已是第二次参与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任务的礼兵阎鹏,第一时间与舅太爷孙鸿斌视频通话,没说几句,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已是泪湿衣衫。

孙鸿斌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参加过松骨峰阻击战。一次战斗,孙鸿斌带着10多名战友掩护全团撤退,战友大都牺牲,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孙鸿斌经常给家人讲战斗故事,在阎鹏的心田里早早埋下从军报国的种子。巧合的是,大学毕业后,阎鹏参军来到北部战区陆军某旅,该旅前身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去年,听说单位即将执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任务,阎鹏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顺利入选礼兵集训队。为了能够以最完美状态迎英烈回家,训练时他将模拟棺椁由28斤增加至近50斤。

“您也许是舅太爷的老战友,您也许是连队的老前辈……”抱着棺椁走出专机,阎鹏心中满是对英烈的崇敬与缅怀。

“建功军营,当好先辈传人!”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阎鹏主动申请来到单位最艰苦的点位摔打磨练,用实际行动告慰英烈忠魂。

与中尉阎鹏一样,列兵李兆金也在仪式任务中洗礼了思想。

礼兵集训队每天保持9个小时以上的训练量,让李兆金有些吃不消,几次想打“退堂鼓”。

集训期间,抗美援朝老战士关长义来到该旅,与仪式任务官兵分享战斗经历:“敌人飞机突然来袭,我本能地用身体护住电台,一同值班的战友都牺牲了,当时的场景令我终生难忘……”与影像资料里的英雄面对面交流,书本上的战斗史料变成有血有肉的“亲历者说”,李兆金对英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当年,他们和你们一样年轻;今天,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影子!”老战士关长义饱含深情的话语,让李兆金热血沸腾。

李兆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白天提前到场加练仪式动作,熄灯后加练俯卧撑提升臂力……凭借不懈努力,他不仅留在了集训队,还当上了机场礼兵方队的排头兵。

副教导员谷雨丰——

用英雄故事拨动心弦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9月初,在该旅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礼兵集训队教育课上,志愿军战士宋阿毛的绝笔诗成为生动教材。

这次授课,7次执行仪式任务的某营副教导员谷雨丰,以饱含深情的讲述、图文并茂的课件,把官兵们带到了当年的战场:“死鹰岭高地上,125名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一排排‘冰雕’,壮烈牺牲在-40℃的阵地上。但他们依旧保持着生前最后一刻的战斗姿势,俯卧冰雪之上,枪口对着前方的敌人……”

谷雨丰是从上军校时开始关注志愿军英烈事迹的。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逐批迎回安葬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谷雨丰通过媒体了解到迎接英灵回国的盛况,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沿街站满了市民,电子屏上满是“向最可爱的人致敬”“欢迎英雄回家”等标语;志愿军老战士咬着牙从轮椅上站起敬礼……“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参与接英烈回家任务,那该多光荣啊!”谷雨丰怎么也没想到,当年的愿望很快实现了。

毕业后,谷雨丰得知所在单位正是那支接英烈回家的部队,激动之余立即向组织汇报参与任务的决心。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他如愿成为一名礼兵。

礼兵集训队在陵园训练期间,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突然抱住训练用的模拟棺椁潸然泪下,他误以为这里面装有战友的遗骸。“这一令人动容的瞬间,让我思绪良多,前辈们在战火中凝成的战友情同志爱,成为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重要力量……”谷雨丰把仪式任务中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战友,用英雄的故事拨动官兵的心弦。

“走近他们,收获一份感动;读懂他们,获得一种力量。”谷雨丰担任连队主官时,带领骨干探索分层分级训练方法,科学组训施训,既让基础弱的人员跟得上,又让尖子“吃得饱”。去年,在该旅举办的军事体育运动会上,他身先士卒,带领连队官兵在各项竞赛中一路领先,获得旅总分第一名好成绩,连队被表彰为“四铁”先进单位。

班长张国瀛——

英名墙前立志当好兵

“标兵就位!”9月16日13时10分,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雨中举行,随着一声坚定有力的口令,88名礼兵缓缓抬起棺椁,缓步护送到指定区域……

下达口令的是一位名叫张国瀛的战士,从保障人员到礼兵再到教练员,他已经连续9次参与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任务。

“9年前的我,可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张国瀛说,自己曾是大家口中的“刺头兵”,觉得自己军事素质过硬一度“飘飘然”。

一次仪式任务准备期间,张国瀛和战友们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开展悼念活动。烈士英名墙前,一位身着整洁旧军装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失声痛哭。张国瀛赶忙将老人搀扶起身。得知张国瀛是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礼兵,老人激动地连声说道:“谢谢你们,战友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我们当年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为的是守护身后的祖国和家乡。小伙子,你们一定要把枪接好,不愧对这英名墙上的名字!”分别时,老人语重心长地鼓励张国瀛。

那一刻,站在英名墙下的张国瀛既感到无比光荣,又觉得十分渺小。光荣的是,自己已经接过创造过辉煌战绩前辈手中的枪;渺小的是,有了一点成绩沾沾自喜,这点成绩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前辈面前,多么微不足道!

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宝贵生命。这面英名墙上的每个名字,都凝结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都闪耀着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面英名墙,让我想了很多很多。”张国瀛想起学者金一南说过的话:“我们这一代军人享受着前辈威名的庇荫,让下一代军人也踏上我们的肩膀,该是我们的重任。”

从此,张国瀛像变了一个人,军事训练成绩再上台阶,作为班长骨干的责任意识、带兵能力不断提高,成了各单位抢着要的“香饽饽”。2018年,所在连队参加陆军比武考核成绩优异,张国瀛作为翻越400米障碍课目的教员功不可没。

2020年,张国瀛因为在仪式任务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登上“感动旅队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舞台。面对战友们的掌声,张国瀛平静地说:“在那面英名墙前,我曾立下誓言,那就是无愧英雄先烈,当一名好兵。”

连长吴尚——

练强本领是最好告慰

近段时间,指挥通信连成了该旅官兵关注的焦点:不仅圆满完成接英烈回家任务,而且在上级组织的业务技能考核竞赛中取得3个专业第一、4个专业第二的好成绩。

“去年排名倒数,今年打‘翻身仗’,英烈精神的激励是一条重要原因。”连长吴尚介绍起该连走出低谷的一段经历。

今年,吴尚刚到连队任职时,发现全连士气比较低落、训练积极性不高,大家仍然没有从去年考核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我们的装备和兄弟单位相比有差距,成绩不好情有可原……”一次议战议训会上,有的骨干开始为落后找理由。对此,吴尚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拿出一本日记,谈起他参加接英烈回家任务的所闻所感。

“万国造”的枪支、单薄的军装、黄胶鞋……去年礼兵队集训期间,吴尚来到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参观,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志愿军官兵使用的武器、装具简陋到让人难以想像的程度。即便拿着敌人认为扔进炼钢炉里都不值的武器,吃着敌人认为连饲料都不如的食物,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官兵,硬是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强敌。

狙击手张桃芳凭着手中一支普通步枪,消灭200多个敌人,给敌军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慑;上甘岭一战,唐章洪用迫击炮作战,取得歼敌400余人的辉煌战绩,被战友们誉为“给炮弹装上眼睛的神炮手”……

“这些令敌军胆寒的英烈就长眠在我们的面前。他们那时候钢少气多胜强敌,今天我们钢多了,更应做到气多骨更硬!”听了吴尚大声读出的日记,大家的劲头上来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誓要与兄弟单位在赛场上争个高低上下:只有平时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战时才能打胜仗。

吴尚以自己的一番肺腑之言,把官兵对前辈创造战争奇迹的仰慕,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动力。今年,全连官兵刻苦训练、聚力攻关,形成的多个训法战法,被上级推广。

全民国防教育日期间,该连官兵重温抗美援朝英烈事迹。“练强本领是最好告慰。”吴尚的这句心得体会,赢得全连官兵一致认可。

图片由马强、杨青摄

制图:孙晨姌

作者:向 勇 孙 震 陈玉博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