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日内瓦11月4日电《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3日在瑞士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专访时表示,中国湿地保护的情况“令人振奋”。中国已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最多的国家,在拯救和恢复全球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于5日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两地拉开帷幕。这是中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湿地公约》是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目前缔约方已发展到172个。本届缔约方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向25个新晋“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届时全世界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据13个,数量居世界第一。新一批入选的“国际湿地城市”包括中国合肥、济宁、重庆梁平、南昌、盘锦、武汉和盐城。
济宁市微山湖旅游区荷园景色。微山湖旅游区内有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谈及中国湿地保护,蒙巴说,在有关立法等推动下,中国已有一半以上湿地受到某种形式的保护,如成为国家公园、社区公园等。她特别指出,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已拥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
蒙巴说,当其他缔约方看到中国的这种引领作用时就会明白,为何湿地保护如此重要,因为湿地保护也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
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畔三峡竹博园内的小微湿地景观。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湿地是最具多样性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根据《湿地公约》,广义上的湿地不仅包括所有湖泊和河流、地下蓄水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绿洲、河口、三角洲和滩涂、红树林和其他沿海地区、珊瑚礁等,还包括鱼塘、稻田、水库和盐田等。然而,《湿地公约》网站数据显示,自1700年以来,全球已有大约85%湿地消失。
蒙巴以非洲的乍得湖为例介绍,这个与多国接壤的重要湖泊如今已缩小到不足原来的10%。它不仅是鸟类迁徙通道上的关键地点,也是当地人获取食物和药物的重要来源。“这就是为什么这次缔约方大会很重要,”蒙巴说,“中国真的在推动这一行动,并呼吁公约所有缔约方采取行动。”
在位于盘锦的辽河三角洲湿地,特殊环境孕育出的碱蓬草铺满滩涂,一到秋天这里就成了“红色海岸线”。新华社记者王乙杰摄
蒙巴说,全球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在城市,而湿地可以起到给城市降温的作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湿地还可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绿色空间。
为解决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蒙巴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她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很快也将举行,“这意味着有关湿地的对话是与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相关对话交织进行的,真正向全世界展示所有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记者:刘曲、陈俊侠;报道员:玛蒂娜·福斯;参与记者:吴植、熊琦;剪辑:沈浩洋;编辑:郭洋、张忠霞、徐晓蕾、马骁)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